


秋日清凉的早晨,走进南安乡二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洁净的乡村水泥路,尤其是紫荆花掩映的道路,路边环绕着被喻为“调蓄湖”的大池塘,一派清凉宁静的景象。
村支书兼村长陈文珠(1974年出生)带我们参观了村子,他自豪地说道:“跟我2016年刚到村里干部的时候相比,现在村里的面貌和道路都焕然一新了。以前村里都是土路、碎石路、水泥路,路况很差,一下雨水、积水就脏得不行。现在,2村的道路100%都铺上了水泥,73%的沟渠都盖上了盖子。”
二村有235户,998人,主要从事农业兼服务业或工厂工人。上级提出扶持水泥厂的政策后,村党委和村执委会召开会议,明确党员思想,提出“党员先行,全村跟进”。
随后,村里召开了组长、副组长会议,进行宣传普及,团结队伍,组长们开会讨论,提出意见,村里组织开会,商定实施方案,并筹集资金。对于还有犹豫、没有达成一致的农户,要坚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如果上门不见,就等他们下田去,去跟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这是上级给公社、村的优先政策,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如果不做,就被调到别的单位,错失‘换上新衣’,把村路修得漂亮通畅的机会。而且,修了新路,大家出行、劳动、生产都方便,道路宽敞通畅……”在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党委、指挥委员会、村前工作委员会向公社登记领取水泥,并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实施,即‘群众知情、群众议事、群众办事、群众监督、群众受益’,——村支部书记、村长陈文珠说。

据了解,从2021年至今,该村已筹集资金6.73亿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家庭自愿捐献土地并搬回原地拓宽道路,例如阮氏秋女士(66岁)一家就捐献了7000万越南盾。2毗邻乡主干道(地价1000万越南盾/平方米)2涂阿姨跟我们聊得很投机:“我知道‘寸土寸金’,但村美、邻里美,才能有美的家。所以,当公社、街道出台改造道路、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时,我就和三个儿子商量,把栅栏挪回去,创造条件保证道路畅通,孩子们也都同意了。到现在,不仅是我,大家都认识到,改造道路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最近,2村也是南英公社选定的外环(朗牙)村之一,将修建一条600米长的示范公路。平均每户出资44万越南盾,最高的出资额约为600万越南盾,像Ho Viet Tu先生这样兼营池塘堤坝建设的家庭出资额高达1200-1300万越南盾。此外,以前该地区的池塘被分成小单位,由承包户养殖用于繁殖和食用的鱼,现在公社和村级公路修建后,他们提倡和动员像Nguyen Van Hong、Tran Van Thang……这样的家庭将小池塘分成大池塘,美化景观,保护环境。现在,每天清晨或傍晚,人们和孩子们聚集在池塘边干净、绿树成荫的路上乘凉,愉快地聊天,增进村庄和邻里关系。
紧邻2村,3村也是率先开展“抢破路、铺新路”运动的村组,全长约300米。此外,村内道路也基本铺设混凝土。3村党支部书记胡越景先生(66岁)表示:该村原由两个单位(4村和3村)合并而成,共有1784人,375户家庭。居民以农民为主,党支部有34名党员。尽管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升级乡村道路的政策基本得到了群众的认同。起初,也有一些家庭不太认同,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觉得困难而退缩。党支部和村组领导与阵线工委配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向群众讲清楚,并一致同意贯彻“国家与人民携手共进”的方针。
前不久修路,每人出资47万越南盾,池塘边的农户出资100万越南盾,水泥是国家提供的,路修好后,看到干净美丽的景色,大家都兴奋不已。这位有着30多年村级工作经验的书记分享了“善于发动群众”的秘诀:没有什么大秘诀,就是“以民为本”,从小事做起,发挥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修盖沟、立旗杆,干部党员家属要率先垂范,让全村人都跟着学。
“目前,该村正准备启动文化馆重建工程,以确保合并后人民的生活需求。该项目总投资25亿越南盾,其中县财政拨款10亿越南盾,其余资金由乡和村共同出资,但‘人民自己动手做已经够难的了’,就连这些‘新粉刷过的’道路,也凝聚着人民的力量和心血。2021年,该村修建了1790米一级公路,2022年上半年又修建了950米……”村支部书记胡越景表示。

继2、3村“抢破路、修新路”运动取得成功之后,目前南英乡4、7村和其他一些村也开始实施该运动的第二阶段。

南英公社把拓宽道路作为建设新模范农村的突破口,从2021年初开始,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清理交通安全走廊运动,确保道路畅通、人行道畅通。到2022年初,该社已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组织各村党支部和阵线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与群众举行座谈会,收集意见,部署开展“堵破路、修新路”运动。
南英公社党委书记陈国庆表示:“省、县出台农村交通建设水泥扶持政策后,公社党委常委会立即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动员群众领取道路建设水泥的政策。此后,公社党委执行委员会继续召开会议,在公社党委内部达成高度共识,认为无论多么困难,都必须贯彻落实。接下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各村指导组召开会议,宣讲政策,指导指导委员会和指导组成员同志做好宣传动员和实地调研工作。

公社还组织召开党委、人民委员会、组织、工会扩大会议,宣传省、区、公社关于支持水泥建设、与人民携手建设农村交通的政策。同时,责成各村党委、村指挥委员会、村前线工作委员会对需要投资改造的破损、老化路段进行勘察,汇总、提交征求意见,动员群众出资,携手建设。
接到群众意见后,公社指导委员会派员配合指导组深入各公路,详细勘察公路长度、宽度等实际情况,并向新农村建设分管领导汇报,综合上报党委、公社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分配的水泥来源,合理调配资源,先修、改需要的路段,先修、改还不需要的路段。
为凝聚共识,推动“修好破路,铺好新路”运动的实施,公社指导委员会决定选择外围地区,包括1村(200米)、2村(600米)和3村(300米),修建示范路。然而,据南英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树光介绍,最初只有30%的群众表示同意。经过了解和思索,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有的说全民要均等出力,有的说路穿过每户,每户出力……因此,公社要求干部必须清楚地了解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思想和愿望,以便针对每个村、每户制定相应的宣传动员方法。同时,党委灵活安排试点领导班子,适应各村的知识分子特点和指导难度,必要时更换、补充村级试点领导班子,集中精力指导完成目标任务。如1村,群众不愿意修高速公路,党委只好派出3人组成的指导小组,包括1名常务副书记、1名公社党委委员和1名公务员,前往指导工作。必要时,常委或党政领导深入基层,不分周六周日、白天黑夜,直接与群众见面,进行宣传动员,为群众排忧解难。2村比较典型的是,公社常委同志直接到会,凝聚了群众对全区修高速公路工作的共识。
公社指导委员会还确定哪些村容易先做,让其他村先做,同时利用原公社领导和村里有威望的人的威信,进行宣传引导,动员那些对政策还不清楚的群众认同。

“宣传动员,一次不够,就多次。在几个村子里树立榜样,让其他村子学习经验,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形成竞争。这个村子看到别的村子道路漂亮,出行方便,稻米和稻草晒得干干净净,就督促村指挥部也效仿。”——阮实光先生说。
得益于此,自2016年至今,南英乡已改造、新建、硬化各类乡村道路22304公里。全乡目前拥有沥青混凝土乡级道路26.98公里,平均路基宽度4.5-6米,路面宽度4-5米;沥青混凝土乡级道路10公里,平均路基宽度3.5-5米,路面宽度3-5米。仅在过去一年半,南英乡各村就新建了17多公里宽敞、优质、美观的乡村道路。
每年,公社人民委员会制定计划清理交通安全走廊,清除灌木丛,疏通下水道,并组织与各村签订承诺书,严格遵守不在路基或人行道上倾倒材料,不修建违反交通安全走廊的工程的规定。全社现有道路(公社道路和村道)56.63公里,其中34.46公里修建了有盖排水沟,占60.8%,21.6%的公里没有沟但排水良好。此外,27.43公里的公社道路和村道种植了花草树木,占48.39%。目前,公社正在继续在4、5、6、7、8等村的池塘道路和居民区道路上种植花草树木。
农村道路建设运动,特别是“修破路、铺新路”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是南英乡开展“修体育场、修文化馆”运动的前提……为该乡在2022年达到模范新农村终点线创造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