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荣市到奇山县中心芒市镇,路程230公里。从芒市到美里乡,还要走大约60公里,路途崎岖蜿蜒。我们推着摩托车,步行近两个小时,翻过四个坡,终于在天色渐暗时抵达了美里边境乡帕江村。帕江村村长贾巴古先生一听到摩托车声,就赶紧跑出来迎接记者、乡干部和美里边防站的“一行人”。
帕奇村此刻正沉浸在寂静的夜色中,偶尔有手电筒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闪烁。与县中心附近的村庄不同,那里的社区活动室每逢有客人来访时总是挤满了人,而帕奇村没有电,村里的社区活动室里一片寂静。

村长贾巴古分享道:“没有电,村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经济发展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所以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甚至结婚的也一样。春节的时候,我攒了点钱,想买台电视机、一台风扇……但是没有电,所以放弃了。”帕奇村有53户人家,只有少数人能买到用溪水发电的微型发电机或小型太阳能灯。其余人则使用油灯或烧柴火照明。
截至2023年6月底,美里乡仍有8/12个村庄断电。不仅断电,道路也十分崎岖,帕奇村仿佛与世隔绝。2008年,村长嘉巴古和妻子古雅艾搬来同住,15年过去了,他们却从未听说过电网。当然,家里没有电视、冰箱、电饭煲、落地扇……最“文明”的设备就是一个太阳能手电筒和一个晚上照明用的煤油罐。最贫困的是孩子们,他们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

村长家对面,住着四兄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晚上八点多,嘉巴武和嘉义通两兄弟借着头顶充电手电筒昏暗的光线,摸索着摘菜。问起义通,义通嘟囔着说,家里有四兄妹,义通最小,上七年级。暑假的时候,两个哥哥还在芒县读书,只有义通两兄弟在家。他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做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孩子没钱买太阳能手电筒,也没钱买溪流发电机,手电筒也是借邻居家的微电充电,没电的时候,就靠炉子里的火光。晚上没法学习,就努力去上课,希望能积累一些对未来有用的知识。村长家,头顶上悬挂着一盏摇曳的灯,两个孩子“嘉一杜阿”和“嘉八豪”正忙着做作业、大声朗读……帕奇村的孩子们,即使在如此贫困的环境中,依然每晚勤奋学习。


在美里乡,目前12个村庄中有8个村庄没有通电,为此,政府支持幼儿园和小学购买太阳能手电筒用于教学。就连美里边防站也需要寻求支持,投资购买太阳能电池来维持工作。例如,驻扎在距离美里乡中心一天路程的Nhot Lot村的检查站队伍,该村与老挝华潘省芒官县帕丹村委会Pung Vai村接壤。由于没有电网,距离中心较远,每两周需要更换人员并补充食物。“自2021年以来,由于配备了太阳能电池系统来运行冰箱以保存食物,检查站队伍的换岗和食物补充时间已延长至一个月。”美里边防站副政委潘德三少校说。
乂安省边防部队指挥部中校阮玉锦补充道,乂安边防部队共有38个工作组和控制站,其中只有23个驻扎在当地的工作组可以使用电网电力。其余11个工作组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3个工作组与电信和水电单位共用发电机……


美里(My Ly)地处偏远,但靠近奇山县(Ky Son)中心的塔卡(Ta Ca)乡仍有三个村庄尚未接入国家电网,分别是:沙旺(Sa Vang)、纳如(Na Nhu)和仁里(Nhan Ly)。每天,该地区超过200户家庭都在苦苦挣扎寻找替代电源。大多数居民都是贫困或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
纳努村的卢美芳女士说:“没有电网电,家里的孩子们只好安装利用溪水和小溪水力发电的微型涡轮机来获得照明电力,但电力非常微弱,只够点亮几个灯泡和给手机充电……”。

几十年来,沙旺村的坤文春一家一直习惯用煤油灯照明,因为微电不稳定。家里有电视,但只是为了“美观”摆设。
据塔卡乡政府介绍,在流经该乡的1公里长的南莫河河段上,已有3个水电项目投入运营,包括:南坎2号水电站、南莫水电站和班景水电站。这些水电站已运行数十年,但截至2023年7月,塔卡乡仍有6个村庄中的3个尚未接入国家电网。

沙旺村村长华文贵说:“我们村人因为就住在水电站旁边,所以被称为‘水电人’。沙旺村和仁里村的村民家散布在南莫河沿岸,距离水电站从几百米到不到一公里,但至今还没有通电。”没有“文明的灯光”,加之气候恶劣、生产困难,这三个村200多户人家大多是贫困户、近贫困户,经济状况不稳定。沙旺村有82户人家,其中4户近贫困户,其余都是贫困户。那如村有72户人家,其中4户近贫困户,其余都是几十年来一直贫困下去。
义安省20多个水电站中,启山县拥有8个水电站,水电项目最多。然而,启山县也是全省无电村庄最多的地区(69/119个村庄)。在该省西北部,沿着48号国道,也有许多村庄毗邻水电站,但没有电。桂风县行迪乡的太古芒丹村(现龙胜村)有近200户人家,是行迪乡两个无电村庄之一。然而,龙胜村有6户人家投资发展民宿旅游,不得不使用自备发电机。

吴胜民宿的老板罗氏进女士表示,龙胜村有六家民宿是联营的。每年的旅游旺季,由于村里没有电和空调,很少有客人在村里过夜,所以客人大多只是来瀑布里泡个澡,享受一下美食,然后就回家了。民宿老板们投资购买了发电机,但发电机运转噪音很大,而且会产生灰尘。此外,购买一台可以开空调的大容量发电机,收入也不足以支付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行迪乡的村庄位于孝河上游的南越河畔,紧邻河流的是两座水电站:圣瓦水电站和班古水电站,自2010年起开始运营。然而,行迪乡至今仍有两个村庄尚未通电。他们渴望发展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但面临诸多困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电。
修建水电工程时,人们愿意放弃土地、搬迁到别处来服务这个大工程,但讽刺的是,他们却不得不忍受在水电站脚下“点油灯”的境况。



桂风县Tri Le乡自然面积20,290.18公顷,辖16个村,2,145户,人口10,974人。该乡居住着4个民族,分别是泰族、苗族、高穆族和京族。值得一提的是,Tri Le乡主要由居住在边境附近的苗族居民组成,许多居民区尚未接入国家电网。尽管Tri Le乡位于松光水电站的“覆盖”范围内,但其居民仍然居住在此。
直勒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魏文强表示,气候恶劣、地形崎岖、生活资料匮乏以及没有国家电网,给直勒乡居民带来了诸多困难。目前,直勒乡仍有6个居民组、258户居民尚未接入国家电网,尤其是苗族村寨。几十年来,每当该乡或县的人民议会代表、国会代表召开选民大会时,地方政府代表以及直勒乡居民都不断呼吁,呼吁各级各部门重视投资,确保居民能够用上国家电网的电力。

“近期,省委、省人委会组织召开省领导与村委会干部对话会时,我们将继续要求省领导重视给予支持和投资,帮助Tri Le乡目前尚未接入国家电网的6个村的6个居民组接入国家电网。这6个居民组分别是Kem Don村的Kem Ai居民组、Pa Khom村的Pieng Luong居民组、Cha Lenh村的Na Can居民组、Lam Hop村的Na Ca居民组、Cam村的Pieng Lom居民组和Na Nieng村的D1居民组。此外,Tri Le乡还有Muong Long、Xa Xai和Nam Tot三个村尚未接入国家电网,这些村也渴望尽快用上‘文明灯光’。”魏文强透露道。
启山县有69个村庄尚未接入国家电网。几十年来,该边境县所有村庄的选民都通过与选民见面和各级人民议会会议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居住在全省水力发电站最多的地区却无法用上电网的现状的意见和建议。最近,启山县景德乡和芒艾乡的选民在2023年7月5日至7日举行的义安省人民议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继续反映“国家电网电力项目已建设很长时间,但现在已暂时停止。建议省人民委员会、各级人民委员会和各部门继续检查,并督促承包商尽快开工建设,以便人们早日用上国家电网的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