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安博物馆珍稀文物展区,收藏着考古发掘的文物和相关文献,仍然按照人们熟悉的主题进行布置,包括武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乐器。然而,除了参观展厅之外,义安博物馆现在还以另一种形式向游客介绍文物。
“你只需要触摸屏幕,点击你需要搜索的信息,就可以更新所有文物的数据”——这是义安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介绍博物馆展位上放置的触摸式信息亭时介绍道。

触摸这面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铜鼓,只需一瞬间,关于东山铜鼓的信息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这件古代越南民族的乐器是在归合县东合乡东邦村土岩修路时发现的,并于2008年7月16日移交给义安博物馆。除了全面更新的信息外,借助3D映射投影技术,观众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鼓的侧面以及每一个雕刻着精美图案的小细节。每个图像都栩栩如生,并可通过手动控制旋转,让观众仿佛能够“触摸”和“感受”到这件文物,而这在博物馆里是“禁忌”的。
“义安土地与人民”展位面积近200平方米。2。篇幅虽小,但包含了义安省的历史,包括历史、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美食、人物——义安省的名人。

来到这个空间,参观者将体验到众多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并通过这些技术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例如,3D映射技术可以帮助观众通过直观生动的图像轻松获取信息。VR虚拟现实技术则将图像设计得与现实世界相仿。因此,只需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参观者就能通过定位和运动控制装置获得逼真的体验和虚拟互动,营造出一种逼真生动的感受。
“我听着一首关于义安的歌曲,感觉自己沉浸在家乡的风景中,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上。”首批体验这项技术的游客之一兰惠女士分享道。

在“追寻历史的足迹”展台,虽然资料量很大,记录了义安省从史前时代到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建国卫国的历史、保卫民族独立、统一国家的斗争历程、创新之路,但观众并不感到负担。
相反,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内容将被重现为慢动作电影,帮助观众通过大量生动的图像、声音和片段重温历史和现实。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运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为观众打造个性化体验。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创建定制的音频或视频导览,帮助参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展览内容。此外,在本主题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还起到了替代传统导游解答参观者疑问的作用。


谭翁洞位于归州县周顺乡的石灰岩山脉中,距今约20万年,是义安省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遗址。为了创新展览方式,吸引游客,义安博物馆投资了3D地图技术,以讲述谭翁洞的故事。
近日,塔姆翁洞的展览空间已成为众多游客,尤其是学生来义安博物馆参观的热门景点。技术专家们运用3D映射技术,在塔姆翁洞的空间中,将3D技术和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视觉、灯光和声音效果,刺激着观众的所有感官。展览以20万年前手持火把的原始人进入洞穴为背景。随后,展览通过许多生动的画面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包括狩猎、采集、日出、潺潺溪流、古代动物等自然风光,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氛围。

义安博物馆副馆长潘氏下龙女士表示:“谭翁洞是常规展览内容的首次尝试,并获得了参观者的积极反馈。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推进以及展览技术的投资和创新,义安博物馆将继续以高质量、高效的投资,有效实施许多其他主题,以吸引更多参观者。”
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对许多博物馆来说已不再陌生。义安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计划早已在多个领域制定和实施。然而,这是该博物馆首次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展览。由此,许多实际的展览,例如展览空间和讲解内容,都将实现数字化,并通过多种技术应用方式传递信息,例如虚拟展览、3D互动导览、自动讲解导览、虚拟现实眼镜导览等。公众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互动和体验。

乂安博物馆副馆长潘氏下龙补充道:“目前,乂安博物馆拥有超过3万件文物和文献,其中3件被认定为国宝。目前展出和介绍的文物数量仍然有限,尚未惠及太多人。如果数字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我们相信游客会喜欢来博物馆参观,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看到、感受到,还可以进行互动。特别是,如果能够应用投影技术,我们将能够重现更多生动的空间,尤其是在抗美战争时期,重现许多关于民族那段火热岁月的记忆,例如书信、日记和战时纪念品。”
为了建成数字体验空间,义安博物馆文化体育部、施工单位付出了巨大努力,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数字体验空间”一期的落成和投入使用,被认为是义安博物馆满足实际发展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历史文化价值体验需求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在展览中应用数字技术来实现现代化是现代博物馆的必然趋势。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展览介绍的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也更加注重面向公众的实际操作。该项目的实施将创建一个新的官方信息渠道,以便有效地向国内外游客宣传和介绍义安省的土地和人民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弘扬义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化体育部部长陈氏美杏女士肯定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