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水乡水山村,阮士权先生(95岁,入党75年)不仅因为是当地最年长的老党员,还因为自己在推动经济发展等活动中堪称楷模,深受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敬重。阮士权先生带我们参观了环绕着屋后大山丘的1公顷多果园,园内种植着各种柑橘、柚子、番石榴、菠萝蜜、苹果等。阮士权先生的儿媳阮氏莲女士高兴地说:“这个果园是我公公的主意,他说土地不能浪费,所以从2015年起,他就和子孙们商量租用机械来挖地种植果树……”

清水公社党委常委阮廷战先生补充道:“阮先生一家是公社勤奋好学、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虽然子孙众多,但团结和谐。阮先生有7个孩子,27个孙子,55个曾孙,目前与他儿子阮思荣先生(75岁)一家同住。阮思荣先生也是一位模范党员,是公社农民协会主席任期最长的记录!”……
从低谷起步,为了实现2023年力争达到新农村建设终点线的目标,清水公社党委注重发挥干部党员的模范作用,宣传动员群众克服等待、依赖、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思想,发展家庭经济。要想群众听得进去、相信得住,干部党员不能落下!因此,从像阮权先生这样的老党员,到像玉林村村长阮文阳先生这样的村组长,他们始终以身作则,为脱贫致富“开路”。

十年前,杨先生是村里第一个种植火龙果树的人。至今,120棵火龙果树仍然带来不错的收入,全村有10户人家跟随村长种植火龙果。此外,村长家还经营服务业,拥有1公顷郁郁葱葱的茶园。玉林村村长阮文杨带我们参观了村民的畜牧场模型、果园和一望无际的茶田,他说:全村有231户人家,865人,自然总面积为381.28公顷。它是改造混合菜园和发展山地菜园经济的领先村庄之一。目前,有35-40户农户实现了良好的生产,年收入在5000-5500万越南盾之间。

尤其是像阮氏白菊一家这样的先锋党员,他们开创了养猪、种茶、种果树的模式,年收入达数亿越南盾。此外,该村的茶树种植面积超过50公顷,平均产量达18吨/公顷/年……得益于收入提高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玉林村在2022年迈入新农村建设的终点线。

清水乡党委书记武文盛先生在谈到乡党员干部的“奋进”精神时表示:“不仅要扶持贫困户,每一位干部党员自身也要在投资扶贫开发方面做出表率。干部党员的表率作用有助于提高‘精干群众动员’工作的实效,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机关的信任。”典型例子是水忠村的阮廷战先生,虽然身兼公社党委常委工作,但仍投入资金种植洋槐、茶叶,特别是开发了种植百合花的高收入模式(阮廷战先生家种的2棵百合花比种水稻的收入高出许多倍,季节开始时价格为6万越南盾/公斤,目前为3.6万越南盾/公斤)。

清水公社领导表示,清水公社地处山区、边境,生活十分困难,党委、公社政府决心依靠地方优势,宣传发动群众发展经济,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商品生产。
森林经济持续受到重视,人们重视发展原料林种植,并结合保护和丰富森林资本,在保护自然资源和森林环境的同时,创造高经济价值。2023年,该乡的人工林总面积预计为240公顷,目前的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300公顷。
畜牧业在数量和质量上持续发展,小规模养殖减少,集约化养殖户数量增加,并朝着生物安全方向发展。目前,水牛和奶牛总存栏量为2800头,生猪存栏量为4000头,山羊存栏量为1600头,家禽存栏量为8万只,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42.1%。

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清水乡政府还致力于发展工业生产、手工艺和服务业,例如生产干茶芽、免烧砖以及机械设备维修。特别是,HDT生态旅游区于2023年被认定为全省旅游目的地……包括与农业相关的体验活动、餐饮、住宿、娱乐和休闲服务,为该地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认识到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局限性,进入2020-2025年任期,清水乡党委、政府集中开展宣传工作,转变认识,帮助群众认识到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同时,推动在各村、村实行“民知、民议、民做、民视、民监督”的民主制度。
典型的是,水忠村凭借“国家与人民携手共进”的宗旨和“善于动员群众”的本领,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许多交通线路得到拓宽,体育场和村文化馆也新建了。水忠村党支部书记阮永强表示:“许多党员家庭本着树立榜样的责任感和服务社区的精神,在农村交通线路建设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带领全村效仿。”

例如,阮士巴先生家捐款2000万越南盾,阮士雄先生家捐款1000万越南盾,老兵阮士祺家捐款5000多万越南盾……由此,凝聚了民众共识,截至目前,水忠村乡村道路已基本打通。仅2023年,该村就完成了9条道路的修建,目前正在浇筑剩余2条道路的混凝土。该村耗资18亿越南盾的新文化馆也已竣工,民众每户捐款50万越南盾,用于购置文化馆内的设施。


此外,村里的各协会也承担了各项工程和部分工作,为村子迈向新农村做出了贡献,如:退伍军人协会承担了水井系统的建设,老年协会动员购买扩音器装备文化馆,妇女协会和农民协会承担了2个排球场的建设……
在玉林村,捐献土地、清理围栏、建造大门、搭建谷仓拓宽道路的精神也受到村民的热烈支持。据玉林村管理委员会介绍:“以前,村里的道路很窄,只有3.5到4米宽。当村里出台政策要将道路拓宽到7米以上时,村民们自发捐献土地和土地上的资产,为修路清理场地。例如,陈文山先生一家捐献了45米长的坚固石砌围栏;阮文阳村长一家捐献了67米长的土地……”
得益于“智慧群众运动”,玉林村目前已铺设了80%的混凝土道路。2023年,该村将规划10条道路,每户出资100万越南盾,有些家庭甚至出资超过2000万越南盾用于修建道路。该村还指导各自治小组动员群众做好电力线路、路旗铺设、垃圾清运、环境保护等工作,打造绿色、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

清水公社党委书记武文盛表示:“近年来,公社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认为这是激发人民强大力量的‘关键’。自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全系统已向民众募集超过61亿越南盾的现金,修建了近10公里水泥路、4.7公里坡度道路;动员民众捐建了550米围栏、6700平方米住宅用地和多年生作物种植用地。”
公社还同步部署,调动资源,开展中心湖滨市场、公社卫生站垃圾分类屋、老人儿童娱乐区、辖区内中小学院子、围栏、教室等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清水乡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始终确保安全、秩序和边境安全的工作。清水乡与老挝接壤边境长达6595公里,为了创造发展势头,必须维护“人民、地区和边境和平”。清水乡党委、政府始终与驻地部队密切配合,做好对干部群众,特别是边境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普及工作。
大力推广和落实“预防和控制家庭暴力俱乐部”、“引导犯错人员回归社会俱乐部”等一批典型高效模式,有效推进并有效实施;建立自治小组模式、边境地区学习班;建立基层调解小组;设立48个摄像头的安保摄像头模式,有效服务于辖区治安工作。目前,该公社已设立16个法制书库,各类法律书籍共计2354册;设立5个妇女法律俱乐部,对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保障妇女儿童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法律宣传普及模式,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边境保卫意识,维护边境安全秩序,在边境地区筑牢“民心阵地”。凭借良好的宣传防控工作,清水乡于2022年被评为“无毒边境乡”。
谈及家乡的变化,玉林村95岁的潘氏文女士表示:“今年,公社力争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目前已达到17/19的标准),我们大家都很兴奋。只要政策正确,符合民意,一切公开透明,干部党员在各项活动中始终以身作则,那么全体人民都会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