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先生,70年前的奠边府战役,堪称“闻名五洲、震撼地球”,结束了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这也是我国民族抗击外敌侵略斗争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回顾这场战役,您认为是什么促成了这场胜利?
Le The Cuong 博士: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我认为促成这场胜利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党和胡志明主席的英明领导,确立了全民抗战的全面、长期、自力更生和动员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的路线。在全民抗战的全面路线下,充分发挥了前线和后方的综合力量,及时保障了整个战役所需的粮食、补给、装备和武器。这是一次非凡的成就,充分发挥了全民族大团结的传统,动员了全民族的力量,超越了法国殖民者的算计。其中,清义静后方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黎笋总书记所说:“没有清义静,就没有奠边府。”

周一,以武元甲大将为首的越南人民军英勇、智慧和坚持实际,及时作出战役作战战略调整的决策,使之正确有效。在战役指挥中作出由“快速作战、迅速解决”向“坚决作战、坚决推进”转变的历史性决策,充分体现了武元甲大将的坚定勇敢、敏锐智慧、清晰军事思维和必战必胜的决心,是取得胜利的直接和决定性原因。
周二,全民族,特别是前线突击部队,在与敌人直接作战时展现出的顽强拼搏、必胜的精神。此外,我们也必须提到国际社会对越南和平、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持……这些都为奠边府的历史性胜利做出了贡献。

光伏: 奠边府大捷不仅对越南意义重大,对许多其他殖民地也意义重大。先生,这场胜利对世界革命运动有何影响?
Le The Cuong 博士:奠边府大捷作为突破帝国主义旧殖民奴隶制度堡垒、开启世界旧殖民主义瓦解进程的光辉壮举载入世界史册。胡志明主席强调:“这是我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全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的共同胜利”。
在此之前,我们知道,到1900年,西方殖民主义已经加紧殖民侵略,并确立了对非洲90.4%的土地、亚洲56.6%的土地和美洲27.2%土地的统治。因此,奠边府大捷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曾经是亚洲殖民地的小国,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国家,第一次战胜了一个欧洲强国拥有现代化、精良军队的军队。这场胜利被认为是法国殖民主义的一场意外灾难,也是对西方世界的沉重打击,粉碎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维持殖民统治的阴谋,迫使法国谈判并签署了《日内瓦协定》,结束了战争,恢复了印度支那的和平。

奠边府大捷后,非洲许多国家在短时间内获得独立。“奠边府精神”也理所当然地跨越海洋,奔赴西半球,投身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奠边府大捷四年后,古巴革命胜利。
奠边府战役时期,正值两极格局和冷战交织的世界局势极其复杂地发展。奠边府大捷粉碎了法美两国企图以一击之力取得最终胜利的战略盘算,既击溃了越南抵抗力量,又阻止了“共产主义浪潮”在东南亚蔓延。这一胜利有助于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
七十年过去了,奠边府大捷依然具有其重要性和当代意义。这场胜利不仅是越南民族历史上的“黄金里程碑”,也是“让殖民地抬起头来”、“为改变世界格局作出贡献”的伟大事件。奠边府大捷证明:“在当今时代,任何以武力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他人的国家最终都会失败。”

光伏: 指挥奠边府战役的杰出将领武元甲将军在生前曾说过:“在当今革新、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中,必须弘扬昔日奠边府大捷的精神。”。在您看来,从过去到现在,哪些价值观仍然适用?
Le The Cuong 博士:奠边府大捷是民族大团结和全民族力量的生动体现。在国家建设进程中,为了快速、强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凝聚全民族的共识,从低地到高地,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宗教、党派、阶级等,坚定信仰并服从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和战略。奠边府大捷的实践表明,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中,人民对党的路线的信仰是发展和融合的宝贵精神力量源泉。

光伏: 越南是一个特别坚韧的民族。这在以奠边府大捷为代表的建国卫国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先生,对当今的年轻一代进行民族传统教育有何意义?
Le The Cuong 博士:年轻一代是那些没有亲身经历抗法抗美等民族伟大历史事件的年轻人……通过了解奠边府大捷以及抗法抗美战争的发展、成果和意义,年轻一代将获得更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为国家繁荣昌盛和永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既是年轻一代的骄傲,也是他们肩负的重大责任。

传统教育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这也是创造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教育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看清现在,展望未来,携手前进。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越南国家建设在诸多有利条件和诸多困难与挑战中展开。培养年轻一代的传统美德,不仅是各级学校、团、少先队的任务,更是整个政治体系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我们制定明确的战略、政策和措施。培养和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传统美德,造就一代又一代“又红又专”的青年,是建国卫国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

光伏: 为了让学生学习并热爱历史,在学校教授历史至关重要。近年来,历史教学存在诸多局限性。您认为我们需要如何改变,才能让历史不再仅仅是一堂关于数字的课,而成为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在历史系,您将做出哪些调整来培养一支能够满足新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Le The Cuong 博士:近年来,舆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淡漠、知识匮乏、教学方法枯燥、只注重数据、教师缺乏吸引力等现状进行了猛烈批评。事实上,近年来,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背诵)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对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知识量大、事件多的学科,而“难记易忘”的死记硬背方式,已经让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失去了动力。

目前,在通识教育项目中,历史科目已得到显著改进。历史也已成为12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我相信,在相对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的帮助下,如果教师们能够巧妙地运用新课程体系的教学理念,历史必将成为一门颇具吸引力的学科。
对我们来说,为了应对新的要求,历史课程的开发也需要做出改变。从2021年开始,我们将继续开发一个在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按照输出标准进行测试和评估方面都与新的历史通识教育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我们运用了许多积极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例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并激发未来学习者的兴趣。

在四年制课程中,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们还会体验高中生活,并在历史遗址组织实践学习。我相信这些体验式课程将有助于培养未来能够传递历史学习精神的历史教师,并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光伏: 谢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