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V: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义安省农业推广中心的成立过程吗?

达光桑先生:1993年3月2日,政府颁布了第13/CP号法令,规范农业推广工作,并成立了农业推广部。
1993年9月11日,乂安省人民委员会颁布第1862/QD.UB号决定,成立乂安省科学技术与农业推广中心,即现乂安省农业推广中心的前身。至此,乂安省农业推广中心已走过了30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义安省农业推广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完善和调整。特别是农业推广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不断提高,始终满足各个时期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推广工作提出的要求和任务。
PV:正如您所说,义安省农业推广中心在成立和发展30年来,出色地完成了所有分配的任务;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该中心取得的成果吗?
达光桑先生:建立示范点,通过对农村劳动者的宣传、培训和职业培训,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农业推广工作30年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示范建设方面,该中心平均每年建设25至30个示范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水产养殖业),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动植物品种、高新技术、符合有机标准和VietGAP的生产方式等,示范点面积超过6000公顷,各类牲畜、家禽和水产品种超过18万头(只),参与示范的农户达33600户。通过示范建设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有助于快速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生产力、产量和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品价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在信息宣传方面,已制作并在省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播出813页报告和专题、《农民桥》31页、《农业推广》366页和《义安报》102页电子版,印制143,615册农业推广信息杂志,印制66万份技术传单,组织数十场论坛,组织数百场研讨会和学习考察,向农民宣传农业政策和指导方针、各地的新技术成果和农业生产的先进模式。

在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能力建设培训方面,共举办14251期培训班,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806113人次参加。其中,2020年至2022年,以重点村、村干部为主体的农村、村级推广人员能力建设培训班共计329期,13840人次参加。中心还协调农民协会、园艺协会、农场经济协会、退伍军人协会、青年联合会、青年志愿者队等组织举办268期培训班,13400名党员和青年联合会成员参加。此外,中心还争取到其他资金来源(来自地区、计划、项目、企业、第35/CP号令等)的支持,共举办862期培训班,39652名农民参加。
关于对农村劳动者的农业职业培训,根据政府总理第1956/CP号决定,自2011年起,义安省农业推广中心是省级农业推广系统中第一个被指定并被授权对农村劳动者进行农业职业培训的单位,培训工种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林业等领域19个。约70-80%的学生在完成职业培训后立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并取得经济效益。
在农业服务咨询方面,中心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为数千名农户提供了项目开发、技术咨询、示范推广实施方法、引进投入品和产出品供应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其中,中心为公社、区、社级新农村指导委员会提供了生产发展模式建设方面的指导,其中494个示范点属于国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农业推广服务方面,中心协调单位和企业实施示范45个,组织举办26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广研讨会。

在都市农业推广方面,在国家农业推广中心的关注、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都市农业推广”俱乐部,拥有包括乂安省农业推广中心在内的23个成员单位,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优秀的都市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和模式,为全国“都市农业推广”俱乐部活动取得全面成效作出了贡献。
此外,乂安省农业推广中心还参与国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管理,有效落实省人民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各县、单位人民委员会下达的国家目标计划任务。协调落实工作,争取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支持资金,发展、提高农业推广活动的能力和有效性。
冯:省农业推广中心的活动取得了如此具体的成果,对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整体发展的贡献非常显著。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达光桑先生:可以肯定的是,尽管过去30年来国家预算对农业推广的投入并不大,但农业推广活动的成果对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该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厅的整体成就做出了贡献。

即逐步提高各级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满足对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有效地完成向农民推广科技成果的任务,促进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附加值、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作出贡献。
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快速提高粮食产量,使全省粮食产量由1993年的48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120.9万吨,增长2.52倍,推动农业生产链条化,大力发展水稻、花生、玉米、茶叶、甘蔗等优势产品。
加快将科技成果、先进工艺流程和机械化应用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推动种植业、畜牧业和季节结构转型,提高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气候变化。
建设、形成和发展一年生、多年生经济作物和果树生产区,供应国内市场、出口和加工厂的原材料。

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大力推进质量转型,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经济,持续有效发展,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43%迅速提高到2022年的58.41%。
提高饲养牛、猪、山羊、鸡、鹅、鸭、竹鼠等的能力和知识,向人们转让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为保持畜牧业年增长率4-5%做出贡献,调整畜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小规模畜牧业转变为以农场为基础的畜牧业,以工业为重点,将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应用于从生产到加工和消费市场的价值链上的商品生产,提高畜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将科技进步快速应用于水产和海鲜生产,提高水产养殖、捕捞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产能、产量和效率。许多水产养殖品种得到应用,例如:虾、蟹、鲈鱼、虾虎鱼、甲鱼、鳗鱼、红罗非鱼、罗非鱼、黑鱼……养殖方式多样,涵盖咸淡水、淡水、水泥池、篷布池和田间养殖……水产品产量和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水产品产量仅为37950吨,到2022年将达到270477吨,增长7.13倍。

记者:为了使义安省农业推广系统有能力运作并为成功实施省党代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和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党代会2020-2025年任期决议做出贡献,主席先生,中央在未来时期提出了哪些具体解决方案和任务?
达光桑先生:未来,省农业推广中心将继续创新,建设日益活跃、能力更强的义安省农业推广体系,发挥好咨询、顾问和支持作用,为生产、农业农村发展服务。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衔接农业服务价值链,推动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在质量、效率、效益等方面取得突破。
丰富农业推广内容、方式和政策,满足众多受益者的生产需求,创造多种有效的生产模式,提高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设施、设备和资源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优先开展示范点建设、信息通信、培训指导等活动,打造集中生产区,按照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价值链生产产品,满足国内和出口市场的需求,为完成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做出贡献。
未来一段时期,农业生产必须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与国际一体化条件紧密结合,与规模化价值链紧密联系,以增值效益为衡量标准,全面创新农技推广工作,向更加多元、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地满足农技推广服务农民农业生产的要求。
PV: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