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n Ngoc: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当然,殿玉并非如今才被称为“地狭人稠”的地区,几百年前,这里就已经是人口稠密的居住区。因此,来到殿玉,很难找到“榕树、水码头、公社院落”的景象,也很难找到一处独立的、宽敞的空间,供寺庙、神社和祠堂使用。然而,正是这种密集感,似乎赋予了殿玉的文化作品一种独特的色彩,浸润着海洋的精髓。

端天坛(又称天庙)是该地区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寺庙坐落在西禄村的一条小巷中,周围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其古老的金门和红漆大门令人印象深刻。几步之遥,在仅几百平方米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建于近200年前的古老建筑。建筑上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门扉还是木梁,都浸染着岁月的深邃色彩,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圣的氛围。轻轻关上大门,端天坛仿佛静静地躺着,远离尘嚣,让每个踏入其中的人都感到平静与温柔……

Di tích Tuần Thiện Đàn nằm ở một ngõ nhỏ tại xã Diễn Ngọc (Diễn Châu).
团天坛遗址位于甸玉乡(Dien Chau)的一条小巷里。

天坛是爱国志士们为传承民族传统、鼓励行善、弘扬爱国思想、热爱祖国、解放民族而建立的遗迹的总称。天坛是什么时候修建的?问问奠玉县人和当地居民,也许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天坛的形成与当地人民的海上航行有关。天坛遗迹副经理陈廷传先生非常自豪,因为这是保存近300件文物的遗迹之一,其中包括232件由木材、瓷器、铜器、纸等多种材料制成的文物,以及佛像、横漆板、阙文,其中包括一套近100块木刻版。

古老的传说还讲述了天坛的诞生源于一次航海之旅。1871年,嗣德年间(1871年),李仁村贡村(今田玉村)的阮玉美先生是一位富有、温和、善良的船主。一次出海,船即将抛锚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物体在上下浮动。他将其打捞上来后,才知道那是一尊圣德观音像。奇怪的是,自从打捞上这尊圣德观音像后,他便祈求“丰收”,每次出海前或遇到困难和灾难时,人们都会得到他的庇佑,渡过难关。人们心怀感激,虔诚地崇拜他,于是大家商量,共同重建了圣德观音像,并将其命名为天坛。后来,经过多次修葺,观音庙愈加雄伟宽敞,采用铁木构架,四周有墙,瓦片顶,有上宫、中宫、下宫和义门等建筑。

Phía trong Tuần Thiền Đàn đang lưu giữ gần 300 hiện vật quý giá.
禅院内珍藏着近300件珍贵文物。

当地人民非常自豪,因为天坛陪同着民族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它既是聚集人们行善、行善的地方,也是抗法抗美战争中的秘密革命组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奠玉县和整个演州县地处交通要道,经常遭到敌机轰炸,但天坛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人民心中。附近的一些文物遭到破坏,人们把佛像、圣人、神像和祭品的雕像、牌位带到这里供奉。2020年,天坛被认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胜。

观伦邦寺也是一处遗址,自2016年起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遗产。从正门进去,通往观伦邦寺的路只是一条小路,与忠安村村民共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寺庙的旧貌只残留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

Đền thờ Quan Lớn Bùng.
观伦峰寺。

这座寺庙过去是祭祀关隆邦将军(Quan Lon Bung,又名裴世达,1704-1781)的地方,他为演州和国家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将军在世时,人们将他的名字绣在一面旗帜上,以纪念他,并将其安放在主宫。在他去世那天,后黎朝派使者前来参加仪式,并授予他“忠党福圣”的称号,以及“世-德-忠-贞”四个金字。此外,还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各地民众前来焚香,祈求国家和平繁荣。

观伦邦寺曾是当地民众朝拜的圣寺。在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后,该寺于20世纪初被拆除。对于这一特殊事件,寺庙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阮廷和先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观伦邦寺非常神圣,每逢节假日、新年、月圆之夜,人们都会前来祈求平安。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观伦邦寺已不复存在。幸运的是,当时拆除寺庙的人仍然有意识地保护寺庙中的文物,并将其中一些文物捐赠给了天安寺。最重要的是,海宗国王赐予的香炉、龙椅、石象、石马、侍卫、石碑、殿卫……这些文物都埋藏在古寺的地基上,从未被破坏。

Phần vẽ Bãi Cát Vàng (tức quần đảo Hoàng Sa và Trường Sa) của Đoan Quận công Bùi Thế Đạt vẽ dâng lên chúa Trịnh. Đây được xem là 1 trong 15 bộ bản đồ vẽ Hoàng Sa Trường Sa.
段君公裴绘制的白吉旺(Bai Cat Vang,即黄沙和长沙群岛)地图,是郑王赠予的。这幅地图被认为是15套黄沙和长沙群岛地图之一。

1997年,在当地众多民众的见证下,观龙峰寺的文物收集工作得以精心开展。特别之处在于,尽管经历了数十年岁月,经历了战乱,经历了多次“变迁”,所有文物在出土时仍然几乎完好无损。文物收集完毕后,当地民众也为重建观龙峰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国王当天赐予的石质文物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文物,在其他文物中很难找到。每年农历正月初八,都会举行观龙峰节,以表达当地民众对国王的敬意。

田玉乡面积仅300多公顷,却拥有3000多户家庭,16000多人口,是该县人口密度最高的乡之一。田玉乡这样的乡很少,因为只有一个乡,却有四个市场:文宝市场、碧市场、海禄午市和田碧早市。该乡拥有150多家商店和4个手工艺村,全村90%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有工作,贫困率仅略高于2%。2022年,该乡被评为新农村标准乡。

Nghề làm bánh đa, nước mắm và tôm nõn ở xã Diễn Ngọc.
田玉公社的制作宣纸、鱼露和虾的职业。

田玉乡政策干部杜春香先生带我们走过每一条小巷,兴致勃勃地说:“在田玉,只要勤劳,出门就能赚钱。” 的确如此,田玉有近400艘渔船,其中100多艘是远洋渔船,早午渔港熙熙攘攘,还有海鲜加工村、米纸村、虾类加工村,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并不难。田玉乡人民勤劳刻苦,在家乡一天天致富,把这片土地从纯粹的农渔区变成了一个商贸繁荣的小“镇”。

作为村史学家,今年94岁的黎德仁先生谈起家乡时充满自豪。他还表示,田玉村之所以能拥有如今的繁荣富饶,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来自艰苦的土地。他们适应自然、与敌人斗争、守护和平生活、团结互助、艰苦创业,这些品质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得以传承,造就了田玉人独特的性格和气质。

来到奠玉,听着古老的故事,看着如今的变化,满眼都是这片无比神圣的土地的沉积……

Một góc xã Diễn Ngọc.
田玉公社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