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声音吗?我们可以与它们交流吗?如何交流?
环境是多元语言的家园。只有人类才拥有语言。但如果人类依赖自身的语言,与其他物种的交流就无法进行。语言服务于人类的交流。其他生物也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如果人类想要理解万物,就必须建立一种不同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沟通渠道。花草、鸟禽、山川、风、河流……当然,它们总是以独特的方式邀请人类去探索和交流。观察动物,或者动物观察我们,也是一种帮助我们质疑和探索自身及生命的方式。
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也需要人类。人类赋予自然新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自然难以识别的。人类懂得忘却个人的自我,以各种方式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并将自然作为衡量自身心灵的尺度。放下与宇宙大我相关的主观自我,臣服于自然,人类将充实/丰富生态伦理。反过来,自然也使人类的灵魂更加神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内在的和谐。人必须放弃征服自然的念头,放松身心,敞开善良包容的心扉,才能领悟自然和宇宙中蕴藏的微妙动静和生机。人类常常幻想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从而将自己置于自然的边缘,无意中与自然产生了冲突。
人类是罪人,不断攻击和破坏自然,因为生命日益更新和发展,人类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但是,所有征服宇宙的努力是否有助于人类征服和控制生态?人类能够超越生态吗?人类能够变得更人性化吗?而自然并不会故意给自己制造困难。自然遵循着客观的自然规律而存在。只是人类将自然推向了对手的位置。人类没有与自然对话,寻求共同的声音,而是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自然身上,不断暴露出那些掌握生杀大权的势力。人类的压制遭到了生态的无情回应,同时也制造了其他障碍和挑战。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加剧,难以化解。

但无论生死,人类都离不开生态。只有认真、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人类才能与生态和谐相处,避免做出破坏生态的越轨行为。因此,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只需稍加“关注”,稍加“耐心”,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发生的一切,竟是如此的宁静与亲近。
文章:黄水英
插图: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