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今日,尽管阮氏周英已年过三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每当回忆起学生时代,她仍会感到伤感。在那些遥远的岁月里,周英还是一名残疾女学生,“活得像只小蜗牛”。课间休息时,她躲在门后,望着校园里奔跑跳跃的朋友们,不禁感叹:“真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
周英是家中的长女,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境并不拮据,所以当她出生时,全家人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在这个美丽的女儿身上。然而,不幸的事情在周英学步时开始发生。父母很快发现了一些异常,因为这个小女孩看起来健康强壮,但她“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却与其他孩子不同。他们原本以为病情不严重,但在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检查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家人得到的答案总是摇头叹息。当时的病历上也没有明确记载周英究竟患了什么病。所有的怀疑都集中在“小时候注射过神经针”导致并发症的猜测上。

一次医疗失误,让周安落下了终身残疾的下场。她的双腿逐渐萎缩,行走困难。高中时期,周安身形歪斜,步履蹒跚,尽管她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却始终无法如愿。她独自生活,始终心怀自卑。那时,周安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渴望好好学习,这样她的朋友就不会嘲笑她,父母也不会因为她而伤心。高中毕业后,周安不仅在省级优秀学生竞赛中获奖,还考入了顺化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12年前,当Chau Anh决定上大学的时候,她只是觉得是为了证明自己。因为当时,就连Chau Anh的母亲都对女儿的决定有些担心。Chau Anh的母亲出于对女儿的爱和无尽的担忧,一直把女儿留在身边,暗自为女儿的未来着想,等她读完12年级,家里就给Chau Anh摆个小摊,卖东西维持生计。Chau Anh的母亲武氏秀女士透露:“以前,Chau Anh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在医院待着。住院这么久,就连乂安传统医院和省立综合医院周围的一些小贩都愿意让我赊账,因为他们认识她。我们知道她身体不好,所以没有给她压力,没有要求她上大学。”但周英是个意志坚强的女孩,她告诉父母:“我会证明我残疾,但并非一无是处。” 正是这份坚强的性格,让周英的人生迎来了光明。她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比朋友们付出了多倍的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荣誉毕业证书,并被归州县人民委员会通过“引才计划”录用,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职业。


回想三十多年与困境抗争的历程,周英始终无法忘记在顺化市残疾人援助中心遇到的那些同样境遇的人。那是她大学二年级时,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实地考察。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重度残疾的女孩,她又聋又哑,不与任何人交流。但当她遇到同样境遇的周英时,女孩愿意与妹妹分享,给她看了自己画的那幅画:一对鸽子叼着一枝玫瑰。在那幅画的背后,她看到了对飞翔的渴望,对远方的渴望,对圆满幸福的憧憬……
那次旅行之后,她关于不幸的残疾人士的文章得到了老师和朋友的同情。当她第一次自信地站在演讲厅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她自己也战胜了自己。


秉持着同样的理念,十年来,阮氏珠英在任期间始终努力完成交办的任务,尽管她所负责的工作因特殊群体(残疾儿童和弱势群体)而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与此同时,贵州省山区幅员辽阔,出行条件十分艰苦。珠英还表示,由于部分山区民众的文化水平有限,许多受保护的民众并不了解相关制度和政策。每当她通过社交网络和私人信息渠道了解到悲惨情况时,她都会努力以“感性而理性”的态度完成相关程序,为那些不幸的命运增添更多信心。
从事这份工作,每天目睹许多不幸的生命,周英也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志愿服务之旅。算起来,在她工作的这些年里,她已经呼吁善心人和朋友为当地不幸的人们捐款超过2亿越南盾。

有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尽管周英是她所在地区的志愿服务先锋,但她没有成立俱乐部,也没有参加任何组织,只是在个人页面上分享,每次活动时间不长,以便优先处理其他情况。多年来一直从事这项“默默无闻”的工作,阮氏周英说她收获了很多,收获了分享,收获了帮助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她感到温暖,因为她意识到身边有很多善良的人,愿意团结起来,携手支持她的志愿工作,即使其中有些人从未被提及姓名……
对于那些不幸的人,她也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决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让他们能够迈着残疾的双腿“站稳”。30多岁的周英刚刚被乂安省青年联盟授予2023年度优秀青年党员奖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