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灵山乡4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水泥路、墙体坚固的文化馆、铁皮屋顶的院子、宽敞的校园、齐全的设施、运动场、国旗和镰刀锤子图案的红旗飘扬……4村(阳春村)党支部书记陈友道先生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党的意志、人民的心、大家团结一心的结果,女士们。

4号村由6号村和7号村合并而成,有2个居住区,即村落区和山丘区,有270户人家和1050人,其中280户人家从事农业生产。党支部有56名党员,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村走在前列。例如,在先进新农村建设运动中,除了党员特别是军队、警察、退休主要干部、居住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外,党支部委员会还发动和发动远离家乡的儿童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化建设,修建了3条长172米的水泥路,总投资4200万越南盾;修建了文化馆围栏、排球场、用波纹铁皮盖屋顶、打井,总投资1.42亿越南盾。
不仅如此,为了响应“绿色、清洁、美丽、明亮、友好”乡村建设运动,村民们积极贡献力量和资金,在文化馆修建花坛、购买花种、铺设绿化带,并建造了6个迎宾门/22个自治小组。“为了在建设先进新农村运动中凝聚民心、凝聚共识,推进民主建设至关重要。党委和村委会针对每项工作内容制定了具体详细的计划,估算了成本,并提交给群众讨论、了解,最终落实到位。确保每个阶段都公开透明,以便群众及时掌握、检查和监督。”第四村村长阮红飞先生补充道。

此外,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有新思维、新方法、新做法,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经济发展、消除饥饿和减贫等方面。4号村也是转变种植结构、应用科技进步、引进高产抗病虫害杂交水稻和玉米品种的带头单位之一。得益于此,目前全村水稻总种植面积为17.43公顷,平均单产为65公担/公顷。此外,党支部和村委会还指示各支部、工会,特别是农民协会宣传和动员人们在拉姆河岸投资种植甘蔗,改造混合菜园,种植柑橘、柚子、菠萝蜜、番石榴和番荔枝等果树。特别是,将小规模养殖模式转变为商业化养殖模式后,牲畜和家禽总量强劲增长,目前共有水牛240头,奶牛150头,山羊150头,母猪340头,肉猪10头;家禽2.5万只。一些农户投资规模化养殖,收入较高,例如Tuan Ha先生和Thanh Lam先生家……。农户种植造纸原料的活动也蓬勃发展。许多农户花费数千万越南盾租用机器,开垦园地和山地,种植造纸原料和茶叶,新种植面积达15至20公顷。
落实灵山公社党代会关于土地转用、土地积累以提高单位面积收入的决议,4村党委重点引导、指导夏秋稻收割后将一些角落、水面转用,在第三季养鱼,提高产量……此外,还推动发展木工、建筑、餐饮、免烧砖生产、运输、劳务输出等服务业。得益于此,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近4000万越南盾,新标准下的贫困户比例为14户。



在4号村,我们与有着几十年“扛牢”经验的村民们,一边喝着绿茶,一边热情洋溢地交谈,了解了村里和公社的革命传统。之后,村干部带我们参观了孝安春国家历史遗址——1929年,乂安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这是一栋两层木结构的房子,屋顶铺着石板瓦,楼梯也是木制的,屋内悬挂着两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联:“卖蜜卖糖不卖水——卖千卖万不卖官”。
灵山公社原党委书记、4号村村民高春道先生目前在公社协助保护孝安春国家历史遗址并担任导游,他说:1922年,一群“亲信”包括阳春和安灵村的爱国青年,如:黄克巴、潘太亚、高春威、潘黄添……等捐资开设了孝安春商店,经营传统医药、杂货和服装;同时,这里也是旅游、宣传、培养革命干部和建立慈善基金的地方。

1926年,该协会与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简称“青年”)建立联系。青年意识到安春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派遣杨廷水同志前往安春建立根据地,聚集开明进步人士,并在安山孝安春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第一个支部。在两年间(1928-1929年),青年协会的根据地得到了有力建设。孝安春成为安山青年组织的联络点。
1929年9月,安山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中央党委委员、中部区委负责人阮风色同志来到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宣布在安山成立第一个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1929年11月,也在孝安春成立了宜安农民总协会,潘泰益同志任书记。潘泰益同志是灵山公社阳春村人。在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孝安春成为党的联络点和经济基地,在宜静苏维埃时期,党在这里组织和领导人民运动。支部的活动得到了中央党委委员、中部区委负责人阮风色同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潘泰阿同志的名字也是一所中学的名字,该中学就在灵山公社人民委员会现总部旁边。

曹宣道先生补充道:“燕宣铺的下层曾售卖杂货、中药和服装,上层则用于诊病,也曾是秘密会议的场所。如今,遗址内仍保留着一些当时的文物,例如:中药柜、存钱罐、缝纫机,以及1930-1931年革命志士的画像。这里已成为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教育的红色场所。”

对于4号村(阳春村)的村民来说,灵山乡孝安春国家历史遗址是革命故乡的象征和骄傲。因此,灵山乡祖国阵线主席阮红山先生表示:“以前,通往孝安春国家历史遗址的道路狭窄、破损,通行非常困难。当时,安山县人民委员会采取了集中资源的政策,优先修建了通往孝安春国家历史遗址(阳春村)的道路,全长990米,投资高达40亿越南盾。”灵山乡党委、政府决定将通往孝安春国家历史遗址的道路从3.5米拓宽至7.2米,两侧各设1米宽的人行道。阳春村村民一致捐出土地,“拆掉”了围栏,修建了一条通往“红色地址”的道路。其中,陈友强先生一家捐出了44米宽的土地。2住宅用地、14 米围栏以及许多坚固的建筑......

据村里的长者们说,祖辈传承的革命传统也是今天阳春村4号村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建设发展家园的动力。这里也是灵山公社党员人数最多的村,在灵山公社中排名第二,许多孩子已经或正在担任干部。“目前,阳春村4号村有7名干部,他们是公社领导、群众组织领导、公社一级政治和社会组织的领导。阳春村4号村的孩子们学习竞赛活动开展得很好,每年的优秀学生人数都在205人左右,尤其是在2022-2023学年,有6名孩子以高分考入河内医科大学、河内理工大学等大学……”——村支部书记陈友道激动地说道。
4号村也是“全民团结一心,共建社区文化生活”运动的发祥地,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取得了诸多优异成绩。全村84%的家庭获得了“文化家庭”称号;安全、秩序和社会治安良好,乡村邻里关系融洽,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以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充满信心。“4号村也是灵山乡唯一的一个村,也是安山县被选为‘基层调解小组’示范村的两个村之一。”灵山乡司法官员阮文庆先生补充道。
走出4号村,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彩旗飘扬,鲜花盛开……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相通的力量,为这个革命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焕发出新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