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9日,我翻阅报纸,看到洪山坊党委被省委常委会授予2019-2023年度“出色完成典型任务”奖章的消息。我心里很高兴,但也有些惊讶。洪山坊面积不大,不到半平方公里,居民区主要集中在陈富街和吴德基街之间……我联系了荣市市委书记潘德同,听他讲述自己的感受。潘德同说,洪山坊确实很小,但“小得像一颗胡椒粒”,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敲开洪山坊党委的门,我看到了2020-2025年任期各级党代会和各级党代会决议执行情况评估报告。翻阅了一下,发现在完成和超额完成的目标中,有一项是“降低贫困户比例”,连续五年“保持”0.065%的比率。最初的惊讶变成了担忧和抵触。因为“降低贫困户比例”是任何党委政府都必须努力落实的重要任务,也是考核年度竞赛工作的标准之一。于是,从这个抵触点出发,我来到了洪山坊唯一的贫困户,对应0.065%的比率。
那是单亲妈妈黄氏红的家,她有两个学龄孩子。黄氏红和三个孩子住在黄丹松街10号楼的一间小房子里。说是房子,其实就像一间简陋、狭窄、阴暗的出租屋。2024年1月10日下午,房子里只有一个男人,名叫裴文孟。孟穿着洪山中学的白衬衫和深色裤子的校服,看上去相当英俊。看到有客人来,他害羞地告诉她,母亲在荣市场工作,妹妹在读书。走进房子,孟家狭小的居住空间由两个独立的房间组成,面积约30平方米。2一间房隔断着卫生间,另一间房里有一小块地方用作厨房。屋外是一个狭窄的门廊,堆满了包裹,屋内则是塑料碎片、啤酒罐、纸板……“早上,妈妈在Nga Sau的市场卖水,下午她就去Vinh市场看看有没有叔叔阿姨需要帮忙搬运、清理和收集这些东西去卖……”——Manh低声说道。

至于一家人的伙食和生活开销,据Manh说,这都取决于母亲的收入。每天,母亲在荣市(Vinh)卖水、帮忙打扫摊位,能挣到大约10万越南盾,但有时也只能挣到5万多越南盾,足够一家三口攒钱。“每天早上三四点左右,我妈妈就得起床打水,然后早早去市场。不用上学的时候,我姐姐会帮妈妈做甜汤、做饭、洗衣服……我也做饭、打零工帮妈妈……”——Manh说。
当被问及姐妹俩的教育背景时,Manh说,她在荣市技术职业学院读11年级,学习缝纫;而他读9年级。尽管家境艰苦,Manh的学习成绩却相当不错,每年都是全优生。“只有升6年级那年,因为学习比较糊涂,我才没能成为全优生……”——Manh自夸道。我猜想Manh也会像他姐姐一样去读职业学院,于是问他9年级毕业后的打算。出乎意料的是,Manh自信满满地说:“我会参加考试,考进黎越托高中。毕业后,我会去工作……”


在10号小区,抗美援朝老兵潘义协(Phan Nghia Hiep)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区领导。听完裴文孟的讲述,协先生说,黄氏红女士并非本地人,但她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十年了。她的丈夫早逝,黄氏红女士头脑不清醒,无法胜任正常的工作,身体也比较虚弱,还要抚养两个学龄儿童,生活非常艰难。据协先生说,尽管她家境贫寒,但她为人温柔体贴,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包括按时缴纳社保费。“她家境贫寒,但她性格温柔善良,所以小区里的人都很爱她,经常回来帮助她……”——潘义协先生说道。
他解释了此次拜访协先生的原因,希望更多地了解基层的情况。据协先生介绍,洪女士一家之所以难以摆脱贫困,是因为没有土地居住。洪女士和三个孩子居住的房子是在荣文庙重建规划区内借地建造的。


在一个冬末的午后,洪山坊党委常务副书记阮氏兰英同志也来到洪女士家做客。兰英女士在加入党组织之前,从事过多年的妇女工作,因此与洪女士一家联系密切,深切体会到这位母亲和三个孩子多年来的艰辛。“现在两个孩子都长大了,情况好多了,但以前这个家很穷。我从事妇女工作的这些年,每次回家探望送礼,我都经常抱着青和曼……”——阮氏兰英女士说道。这位洪山坊党委常务副书记还特别提到,在2020年至2025年任期内,该坊决定将贫困率“维持”在0.065%。
洪山坊党委确定,各项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特别是扶贫工作,要扶持和帮助贫困户创造生计,确保他们可持续地脱贫致富。洪山坊是荣市的中心坊,拥有荣市市场和多条便捷的商业街;居民中一部分是在职或退休的公务员、公职人员和军人,其余基本为经商户,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相对均衡。然而,过去也有一部分居民属于贫困户和近贫户。

通过贷款扶持、就业指导、建设爱心房屋等多项具体措施,到2016-2020年任期,该坊只剩下3户贫困户和4户近贫户;到2020-2025年任期,只剩下黄氏红一家。2020年,10号坊党委、政府、祖国阵线、坊群组织、党支部、执委会就黄氏红一家的脱贫任务进行了讨论。经过讨论和审议,大家认识到,如果该坊动员捐款修缮房屋、购买符合脱贫标准的物品,那么该坊将继续陷入贫困,孩子们将无法享受贫困户政策,也没有未来。因此,大家同意将黄氏红一家保留为贫困户,直到任期结束……



坊政策官员阮氏水恒女士给我看了2013年至今的多份扶贫工作报告,让我更加了解坊里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就拿黄氏红女士家来说,在上报给上级的一些文件中,明确指出这是一户“无可挽回的贫困户”!于是,我问阮氏水恒女士:坊里汇报五年扶贫计划,要求保持0.065%的贫困率时,上级关心吗?她回答说:“上级当然关心坊里的扶贫计划。但听坊里详细讲解扶贫的理由和计划,以及在两个孩子学手艺、就业的同时,如何动员黄氏一家脱贫致富时,上级完全同意……”
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了对黄氏红一家的具体帮助。该坊妇联主持动员,帮助修缮价值1000万越南盾的房屋;资助一辆价值300万越南盾的售货车;为阿曼购买价值350万越南盾的智能手机,供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尤其是在2022年,他们为阿曼提供了4800万越南盾的资助,直至他18岁。在与洪山坊党委书记黄玉居交谈时,黄玉居透露:“为洪氏红一家保留贫困户证,体现了政权的优良传统。由此,社会对真正困难家庭的关注,帮助孩子们有条件上学,有意愿将来努力工作,帮助这个家庭持续脱贫致富,为街区和家乡做出贡献……”

了解党和国家的消除饥饿和扶贫政策,始终明白贫困人口必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贫困,而不是抱着等待和依赖国家和社会援助的心态。然而,扶贫工作必须确保实效,不能追求成果,导致扶贫支持不可持续,最终导致返贫。因此,我认为洪山坊对黄氏红女士一家的帮助是正确且富有人性的。这是一个值得传播的美好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