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姜”有何不同?

去年四月,副教授 Do Lai Thuy 博士出版了这本书 NGHE 产姜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从中世纪到现代的义安省 20 位知识分子人物从精神分析批评到他们的心理创作之旅。我们与他就这本书进行了交谈。

光伏: 选择《义安姜》这个书名,大概是想表达你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比作姜一样“辣”。姜辛辣却温暖,不会撕扯喉咙、肠胃或肝脏,对吧?据我所知,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义安这片土地、这片文化区域的人物,而不是你的家乡多艾。原因是什么?

副教授 Do Lai Thuy 博士:这本书的书名也是本文的标题。“姜黄姜”我的故事是关于阮克元医生的。他启发了我“姜越老越辣”的理念。贫瘠土地上的姜比松软土地上的姜更辣,比如乂族地区。而且,这句文字游戏正是乂族人的拿手好戏。由此,我相信乂族的性格与这片土地的土壤息息相关。乂族性格在人们身上,尤其是在著名学者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是这片土地上的花朵。

其实,我本来没打算写一本关于乂人的书。但在我的文学和文化评论之旅中,我看到了一些学术和人格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写了他们。后来有一天,回过头来看,我才发现,我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乂人。收集更多内容、写成一本书的想法就从这里开始了。关于乂人的书确实有很多,但我认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由乂人以外的人,而非乂人,写成的关于乂人、内容详尽、专门的书。为什么?原因可能太多了,但总而言之,我前世是乂人,今生写作是为了回报这片姜土地。

光伏:您书中的人物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从行为举止到作品、思想、性格和风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您会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吗?如果是,那是什么?

Do Lai Thuy 副教授:我的人物都是“有文化”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受过教育,受过不同知识来源的训练,例如儒家思想、西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品格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土地的情怀却相似。这就是姜,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姜的品质,姜的本性。姜性辛辣,甚至“辣到喉咙”,但它性情温和,具有药用价值。姜的辣味芬芳浓郁,回味悠长。姜是辣的,盐是咸的,我们来过/青山绿水,请不要忘记彼此。

光伏: 与其他地区的知识分子相比,义河县的知识分子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是什么?

Do Lai Thuy 副教授:义河学者与其他地区知识分子的区别在于他们好学好问。义河学者与北、南、广学者一样,以其博学而闻名,是该地区古今学者的资源来源。此外,他们还有志向,竭尽所能,即使明知力不从心,也依然坚持。这有时会导致任性或固执。义河学者在工作中也有很多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他们渴望通过成为官员或发动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地位。然而,与广学者相比,义河学者似乎有些保守。或许是因为官员太多,而又没有外国港口让海水冲走他们的文人气质?

光伏:没有人是完全一样的。但或许有些人在学术、思想、性格等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从而形成某种类型的人?

Do Lai Thuy 副教授:我有机会与乂族人直接接触,甚至近距离接触,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喜欢潘玉的固执,因为他坚持唐代诗人必须写出第一个定句。但也许正是这种极端让他才华横溢。我喜欢太巴文,因为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优美、极具西式风格的诗句,就像他英俊的外表一样。然后是杜池的阅历和放荡。河文谭的博学和自我保护。黄玉献的自然果断。还有辉干的诗歌和人之间的差异。

光伏: 虽然这仍然很主观,没有明确的标准或参考体系,但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阮功筹是乂族人中最“姜”的。而你,你认为谁是最“姜”的乂族人呢?

Do Lai Thuy 副教授:最“姜”的义河人,也是最“义河”的人,你我都选阮功筹。首先,他在家乡生活的时间最长,40多年“冷酷儒家风气”的熏陶,足以让他成为一位老姜。他的行为举止非常奔放,标新立异,充满悖论。比如,为了羞辱那些以放荡为荣的暴发户,阮功筹纵情声色,甚至比他们还要凶猛,但这是一场有文化、有哲学、有艺术的放荡,他才有资格批评他们。而且,阮功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他可以做到。他的生活可以说是充满漂泊的,这便是他创作侬诗,尤其是口语歌唱的灵感来源。其他义河人,比如阮攸,或多或少地融合了升龙和京北的文化,因此更加深刻和有思想。又比如杜奇,他从小生活在顺化,吃的是顺化/芒族食物,所以举止更加随和,甚至可以说是“装大人”。

Từ trái sang: Bác sĩ Nguyễn Khắc Viện;  Nhà dân tộc học Nguyễn Từ Chi; GS. Phan Ngọc; GS. Hoàng Ngọc Hiến; GS. Hà Văn Tấn.
从左至右:Nguyen Khac Vien 医生;民族学家 Nguyen Tu Chi;潘玉教授;黄玉贤教授;陈河文教授。

光伏:您合作的第一个义合人是谁?他对您的工作和事业有什么影响?您对他们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副教授 Do Lai Thuy 博士:1981年,我从技术总局回来,成为一名外语兵。我在义安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阮克元博士。我看到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坐在楼梯附近的一间小房间里。陶雄先生告诉我,那就是阮先生!房间里很热,没有风扇,没有苍蝇,他脸上毫无表情,桌子上没有书,只有一台打字机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这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为了满足好奇心,我冲进他的房间,和他攀谈,问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来,雄先生经常派我去和他一起工作。为了……越南练习曲、电影制作西山武术场去介绍一下腹式呼吸和毽子。我写第一篇关于潘玉的文章发表在《宋香》杂志上时,他问洪先生,那个水是“我们的水”吗?这本书诗意的眼神写完后,他请弟弟阮克飞帮忙印刷,但没有成功。他读了我关于胡春香的论文,对其中的新发现感到欣喜,于是写了一篇引言,以防万一发表。他看到我喜欢精神分析批评,多次想送我去法国学习精神分析。我拒绝了,因为我只是个批评家,而不是精神科医生,尽管我也很遗憾没有机会去欧洲。阮医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感受、友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光伏:谁最能激励你?

Do Lai Thuy 副教授:如果说最让我困惑的是阮克阳(阮大叔的弟弟),那么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何春香。阮克阳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儒家家庭,参加过抗战,后来突然放弃了基督教。他先后皈依了不同的宗教团体,最后又突然离开修道院,到索邦大学学习哲学。回到越南后,他在大叻天主教大学教授哲学和文学,对精神分析非常感兴趣。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和他哥哥搭便车从顺化去岘港。在车上,阮先生低声说,我已经以疯狂而闻名,但我的弟弟更疯狂。当我们到达海云关时,大家都在休息,阮大叔若有所思地站在一块岩石上,眺望大海。直到后来,我们关系熟了,每次我去西贡,都能去平朝的尼姑庵看望他,我才明白。至于读何春香的作品,我喜欢其中传记、写作和淫秽内容的交织。研究何春香的过程中,我对她的思想、艺术和创作手法有了诸多发现。在十几本书里,“何春香回忆生育仍然是我最感兴趣的项目。记住,我只用了 3 个月就写完了它。

光伏: (本书中)你笔下的乂族人都很成功,也很出名。而且他们都在异国他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自己的解释吗?

副教授杜莱水 (Do Lai Thuy):正如您所说,大多数成功的义安人都来自义安省以外。一个文化区域越独特,就越能催生出地方主义。地方主义总是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难点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它们往往会相互转化。当人们离开故土时,他们更容易认识到故土的局限性并克服它们。阮桑曾说过:“如果我没去河内,我就只是一个南方画家。”

光伏:我发现,乂安省的先辈们,即使身处异乡,也难以忘怀故乡的姜味。您从文化角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副教授杜莱水 (Do Lai Thuy):义安人无法完全摆脱他们的义安特质。这是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他们的第二本能。而且,人们不应该失去自己的根,而应该巩固自己的根。

PGS.TS Đỗ Lai Thúy ký tặng sách cho độc giả.
杜莱水副教授博士为读者签名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