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新乡是兴原县第一个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可为2023年12月底达到模范新农村标准的乡。目前,该乡拥有150个农场和畜牧场;商品稻生产面积占50%以上;是高科技大蒜种植、2米土地无人种植黄瓜、打造三星级OCOP产品的典范、“兴新农村蛋糕”品牌,全乡五分之一的家庭参与其中;劳务输出每年为地方带来200多亿越南盾的收入。
雄谭公社党委书记阮仲黄表示,地方继续将雄谭公社建设成为社区旅游观光胜地,确定“弘扬传统价值观,培养充满活力、热情好客的雄谭人民”的方向。

在兴通公社,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先进新农村建设,干部、党员和群众意志一致、决心一致、共识一致,投入人力、物力,把家乡建设得农村面貌更加繁荣、经济更加富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雄通乡党委书记阮友庄同志表示:“人均年收入增至5100万越盾以上;群众经济观念逐步转变,注重将种植业结构向商品生产转变,注重建设应用高科技农业的生产模式,推动产业和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增加劳务输出。这是继续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迈向建设模范新农村、智慧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在从县到基层的整个政治体系、社会力量以及人民的响应和共同努力下,兴原县已实现各领域全面发展,地区和地方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7个乡已达到新农村标准,兴原镇已完成9个文明城镇标准。在17个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乡中,4个乡被评为先进新农村标准,1个乡被评为模范新农村标准。
关于该县达到新农村标准的9项标准,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5项(共9项),包括规划标准、交通标准、灌溉标准、自然灾害防治标准、电力标准和经济标准。其余4项共24项标准中,仅11项尚未完成,即文化设施、城镇环境景观、县文化中心工程、集中式清洁供水基础设施、环境标准内容、生活环境标准。雄原县正重点抓好这些标准,大力指导,加快实施进度,力争在2024年第二季度提交省和中央政府评审。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黎范雄同志指出,兴原县的发展明确了安全、优质、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经济方向。具体而言,该县在总面积5100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中,已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致力于打造兴原大米品牌。
丘陵地、铜色地、冲积地地区重点发展优势作物,如柠檬、观赏桃等,在兴安南、兴安北2个乡种植面积达数百公顷;在兴中乡发展沙多艾柑橘树,面积达20多公顷;在兴清乡建设多种高科技农业模式,如种植牡丹葡萄、甜瓜;在龙沙乡种植牛蒡参等药用植物;在兴灵乡建设水培蔬菜和有机蔬菜;在兴安南乡建设山鸡半散养和饲养模式,每批饲养数千只鸡……目前,本县有8种产品符合OCOP标准,如越南煎饼、糖醋鱼、虾酱、茶露、姜黄淀粉等……

除农业外,兴原县还大力发展工业、手工业、贸易和服务业。目前,全县共有300多家企业,涵盖多个行业;尤其是VSIP工业、服务业和城市工业区,总面积近750公顷,已投资43个项目,其中27个项目已投入运营,为1.6万多名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兴原县蓬勃发展的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增长。2022年和2023年,兴原县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7%至16.5%。
兴原县农村面貌正向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同步投入。目前,已有超过83公里的国道、省道和超过130公里的县道全部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数千公里的乡镇道路、市政道路和村镇主干道系统基本实现混凝土路面化。


一些新线路正在实施(如通过兴道乡连接46号国道与542C省道的线路、在兴盛乡连接46号国道与542B省道的线路以及在兴通乡连接黎春道路的线路等),河堤、运河、湖泊系统正在整修升级,为扩大农村空间、促进发展作出贡献。
其中,该县坚决完成义静苏维埃广场的花园、纪念碑、浮雕、道路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年公园和12/9遗址;为打造雄原农村更加宽敞、现代化的新亮点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