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阳光炙烤人心,盐田里弥漫着咸湿的蒸汽,灼痛着皮肤。正午时分,新胜盐村的盐工们还在“面朝天,背朝天”地汲水灌溉翻土。体力劳动非常辛苦,但收入却微薄,适龄的盐工们纷纷尝试转行:做生意、做建筑工、当工人等等,所以现在盐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学生了。
因此,在某些年份,当盐价低廉时,人们不得不放弃盐田,收起水桶和手推车,将独轮车存放起来。盐田里长满了野草和水合欢;仓库紧闭,寂静无声;即使在盐季,盐田也空无一人……

盐业正面临消失和衰败的风险。“如果盐田改种其他作物,就再也产不出盐了。盐价一年低一年高,制盐既辛苦又痛苦,但盐农依然心怀这份职业,依然想继续做下去。我只希望盐价能涨,盐农的生活能轻松些。” 胜利盐业合作社(琼闾县安化乡)主任裴春田先生忧心忡忡。

陈氏红探(1992年出生于琼吕县琼文乡)担心家乡的盐资源被工业盐淹没,也为祖传的传统手艺可能失传而感到悲痛,她一直思考着如何减轻盐农的苦难,如何让琼吕县的“白色黄金”升值。她的这些担忧得到了丈夫——“发明大王”——工程师胡春荣的积极支持。
陈氏红探分享道:“盐农在制盐过程中,只收割盐粒,而把水(收割盐粒后滴下的水)倾倒排放,既浪费又污染环境。经检测,这是‘海之精华’,水中含有多达60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是制盐工艺的精髓,因此我们称之为‘盐蜜’。” 如何挖掘这片“白色金矿”的资源价值,是荣、谭两兄弟——盐田儿女——共同关心的问题。



Vinh、Tham和他们的同事们花了五年时间走遍越南的盐田,结识了众多盐业专家,并参与了国内外许多盐业研究项目。Vinh本人还自费前往北欧一些地区,学习在寒冷气候下常年生产盐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聆听了盐田盐农的经验和民间知识,例如北方盐农只能在寒冷但阳光明媚的冬季才能采摘的苦味盐药,以及人们如何在炎热的夏日午后采摘盐花。
工艺流程完成后,我们开始设计和发明配套设备,以便大规模生产线生产。如何从盐糖蜜中分离出不同类型的矿物盐,原理是什么,是采用热处理还是冷处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和探索,到2021年,团队完成了工艺流程和配套设备,申请了3项专利,正式研发出自己独有的盐糖蜜多层分离海洋矿物技术,为家乡盐粒的深加工奠定了基础。“琼吕县每年约有3万吨糖蜜排入环境,既浪费又污染环境。现在,我们以每公斤500-600越南盾的价格从民众手中收购这些糖蜜,相当于原盐价格的一半。这样,盐农从这些以前被浪费的盐副产品中获得了50%的额外收入。”工程师胡春荣说。


不仅如此,谭荣夫妇还希望通过盐业项目将琼闾沙盐推向市场,逐步打造琼闾盐的品牌。“琼闾沙盐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手工盐,含有丰富的海洋矿物质,其中含有镁、钾、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但遗憾的是,琼闾手工沙盐尚未获得商标保护,也没有进行推广,凸显其价值。因此,市场仍然无法区分工业盐和琼闾沙盐,导致琼盐颗粒被等同于进口工业盐,其价值被低估。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琼闾沙盐的品牌和价值。”胡春荣说道。

谭和荣夫妇一步步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努力让消费者了解琼禄砂晒盐的价值。目前,琼禄砂晒盐拥有4条产品线,22种主打产品,其中3种产品已获得琼禄盐的OCOP认证。谭夫妇和同事们走遍各地,想方设法让琼禄盐产品出现在货架、超市以及展销会和研讨会的展位上。
而这份坚持的“甜蜜果实”是,琼盐产品已初步获得消费者的积极反响。胡春荣说:“6个月内销售了15000份产品,问题不在于收入或利润,但最让我们高兴的是,许多人都知道家乡盐田的自豪感和灵魂。”


随着琼盐产品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谭、荣和同事们(我称他们为“新一代盐农”)正计划将盐出口到国外市场。正如荣所说,盐是人类的必需品,是一种跨国商品,具有国际性。人类历史也见证了各国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航线进行盐贸易,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因此,盐市场是一个全球市场。琼琉传统沙晒盐是一种独特而特殊的盐,采用沙晒法生产,成本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在传统沙晒盐基础上进行盐制品深加工,确保了所有卫生安全条件,因此出口是不久的将来的目标。

为了不久的将来,为了琼盐的美好未来,为了盐业繁荣昌盛、永续经营,他们新一代盐农正为实现让琼盐“走出去”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最近,荣、谭和同事们继续为家乡盐村谱写新的篇章,那就是把安化盐村打造成义安省的旅游胜地。他们希望安化市能登上旅游地图。“游客来到安化盐村,可以和当地人一起吃、住、体验制盐的流程。他们的停留时间也会增加,从而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盐村的产品会越来越出名,琼琉沙晒盐品牌也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胡春荣透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