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义安边境地区的妇女成为合法宣传员
在乂安省桂风县通叙边境公社,妇联成员不仅是把合法政策带进村庄的“桥梁”,更是坚决维护边境安全和主权的核心力量。

每个姐妹都是宣传员
参观位于 Que Phong 县 Thong Thu 边境公社的 Loc 村,远远就能听到村社文化馆里热闹的笑声。
村民们问起后说,今天妇女们互相邀请参加妇女与法律俱乐部的例会。
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对2013年宪法修改补充提出意见。通守乡妇女联合会向妇女们介绍了修改补充宪法的目的、意义和需要提出意见的内容,并指导她们如何通过VNeiD应用程序进行意见征集。

手机屏幕显示建议成功后,Loc村妇女法律俱乐部成员魏氏勇女士(59岁,泰族)笑着说:通过宣传,她明白了人们不仅“知道”,而且“讨论”和“参与”建设国家最高法律框架。
她还表示,自己从俱乐部成立之初就加入了,通过定期更新新的政策和指南,女性们不仅提升了知识水平,也学会了自我保护,维护了女性权益。
据了解,洛克村“法律妇女”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至今有效运作,现有会员65人,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
.jpg)
每次聚会前,通守乡妇女联合会都与乡司法部门配合,把新的文件和法律文件尽快提供给俱乐部执委会传达给妇女,使每个俱乐部会员都成为积极的宣传员,向女会员和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
除了集中宣传、发放传单、小册子,或创新开展民主摘花活动、有奖问答等涉及法律知识内容的活动外,俱乐部执委会还直接入户进行宣传调查,特别是涉及《婚姻家庭法》、《男女平等法》等法律知识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该组织及时帮助一些妇女解决家庭问题。一个典型案例是光氏碧女士(1984年出生),她的丈夫经常醉醺醺地回家,对妻子进行咒骂和精神虐待,导致夫妻关系出现矛盾。

谈到俱乐部模式的有效性,通秋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梁文焕先生表示:通秋乡是位于桂风县西北部的一个边境山区公社,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接壤,边境长 33,737 公里,有 8 个村庄、8 个妇女协会,拥有 995 多名成员。
由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困难,群众法律意识和遵守程度较低,一些女党员、妇女和群众仍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贩卖、运输、储存毒品、燃放爆竹,非法送人出国、童婚等违法犯罪活动。

因此,在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和宣传的同时,通守乡党委、政府指示妇联配合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树立典范,包括在Loc村成立“妇女与法律”俱乐部。
通过俱乐部活动,妇女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早婚率降低,妇女不仅保护自己免受“陷阱”的侵害,还成为积极的宣传者,为维护地区的安全秩序做出了贡献。
为维护边境和平作出贡献
除了宣传法律之外,通守乡的妇女也是维护边境主权和安全的核心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妇女俱乐部在老挝三都县南西村组接壤的芒彼村妇女协会开展了维护边境主权和安全的活动。

通秋乡妇女联合会主席魏氏心女士介绍说:“此前,在俱乐部成立之前,孟彼边境村的妇女们经常到森林里采竹笋、放牧水牛和奶牛。由于认识不足,经常发生违反边境规定的情况。”
因此,公社妇女联盟继续与通吐边防站配合,建立“妇女参与维护边境安全和主权”俱乐部模式。
俱乐部成立并投入运行后,俱乐部执行委员会和公社妇女联盟继续与通图边防站配合,对55多名经常跨境放牧水牛、奶牛和采摘竹笋和林产品的妇女进行见面和宣传,让她们了解并严格遵守规定。
其中,有25名女性申请加入俱乐部,成为积极成员,向亲属和社区宣传边境安全和主权知识。
通秋乡保卫边境主权安全妇女俱乐部主席梁氏婷女士表示,俱乐部每月举办一次活动,重点是宣传、普及法制教育,提高女性会员的外交知识;预防犯罪、社会弊病;保卫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
妇女俱乐部参与维护边境主权与安全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座谈会、文化交流、雕刻比赛、锣鼓比赛、排球比赛、民主采花、法律知识学习等,吸引了大批女性会员参与。
俱乐部从最初的30名成员发展到如今已吸引村里65名女性成员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女性成员提高了遵守边境法规的意识,不侵占土地,不非法越境,不在边境地带放牧,积极参与清障、立界、巡逻和保卫边境等工作。

统守边防站侦察队队长丁玉选少校介绍说:“在我们部队管辖的地区,男人经常要到很远的地方务工,所以参加边境农耕区生产的村寨妇女就成了边防部队维护边境安全的‘耳目’。
为帮助妇女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边防部队每期都会配合俱乐部执委会,重点向妇女宣传《国家边境法》、《越南边境法》、《禁毒法》、《人口贩卖防治法》、《婚姻家庭法》、《童婚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以及坏人的诡计和阴谋,防止妇女被利用、被引诱违法。

俱乐部成立以来,提高了妇女遵守边境规定的意识;俱乐部成员还积极配合通守边防站,参与巡逻边境线和地标,保卫主权和边境安全,体现了公民对祖国的责任感。
除了宣传工作外,为了增强会员之间的凝聚力,“法律妇女”俱乐部和“参与保护边境安全和主权的妇女”俱乐部都开展了支持工作日、饲养动物、筹集周转金等活动,帮助会员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减少贫困。

“对于边境地区的贫困村组来说,1500万越南盾的周转资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能够帮助众多妇女投资发展畜牧业和生产,摆脱贫困,稳定生活。同时,这笔资金还能促进团结互助、共享发展,让妇女们体会到参与俱乐部模式的意义。” 边境保卫主权安全妇女俱乐部负责人梁氏婷女士说道。
此外,通丘乡妇女联合会还与边防站协调,调集“边境地区妇女陪伴行动”等资源,支持生计模式建设,帮助妇女发展家庭经济。
典型的例子是芒彼村梁氏勇女士一家,她是获得生计模式扶持的5口人家庭之一,初期扶持资金是一对种猪,价值500万越南盾。
经过2年的照顾,她家已经有2头母猪为当地群众产仔,提供了稳定的收入。

“妇女参与维护边境安全主权”俱乐部、“妇女有法律”俱乐部等典型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亮点,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秩序、边境安全和主权作出了贡献。
同时肯定少数民族妇女在社区中的作用和“自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