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尊敬的人民艺术家刘红,今年的中小学民歌演唱比赛如期举行。对于您来说,在组委会工作多年,这次比赛的意义是什么?每次比赛结束后,您都会关注哪些方面?
人民艺术家吕红:教育培训界从1994年起就有青少年歌唱比赛,后来又有学校民歌比赛。近30年过去了,我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了,今年是我第三年参与组委会了。
回想起那些比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评审团成员和民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参与评判从社区到县级比赛的日子。有些节日,我仍然会拿出一部分家庭预算来奖励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孩子,并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发现我省最优秀的民歌歌手。

多年来,我们参与了各种音乐节,不仅有学校的民歌节,还有民歌社的民歌节。虽然我们经常组织“师生”见面会,不断丰富义静民歌的宝库,但最令人担忧的还是缺乏新的歌词。义静民歌“意蕴深远,难以言表”,所以找人写义静民歌非常困难,学生民歌更是难上加难,并非每个人都能写得出来。更别提为学龄儿童写民歌了。
我们也知道,义安民歌有很多优点,但其局限性在于,几乎所有义静民歌的歌词都是由情侣和成年人演唱的。同时,义静民歌没有适合学龄儿童的歌曲。因此,需要教师和专业人员根据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创作歌词,例如创作关于武氏秀的故事、百节竹的故事、历史人物的故事等等。
目前,我们知道有些学校有很多老师非常擅长为学生创作民歌。因此,我们对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学校民歌节充满期待和期待。除了发掘和培养年轻人才之外,它还延续了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工作。

此外,我们希望发掘一些才华横溢的作家,为义静社区和学校的民歌创作歌词。这或许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否则,我们仍然会借用过去或某些作家的歌词,“吃现成的”。
光伏:正如您所说,这个音乐节是发掘和培养义安民间音乐“童星”艺术家的平台。这些年来,您参加过很多这样的活动,想必有很多面孔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人民艺术家吕红:有很多典型的因素。近年来,河琼如、梅渊、玉镇、清春、黎清风、功福……都是通过学校民歌节发掘的优秀人才。目前,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成为艺术家、演员,有些人正在继续学习,走上职业道路,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乂安省的民歌遗产。

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我感到无比幸福。很多学生后来还在我组织的天才班学习。我经常教导他们,要唱好义安民歌,首先要了解义安民歌。唱民歌的人,不会让歌声飘过,而是会唱得萦绕心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自己所拥有的……我觉得,唱民歌的学生、学校的民歌节,都是社区里的“活博物馆”、“活遗产”。
光伏: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维族和吉安族民歌的创作,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那么您目前在学校教授和演唱民歌,以及培养年轻艺术家方面,有哪些关注点呢?
人民艺术家吕红:通过多年从事该行业并参与培训,我坚信艺术节只是一个探索的平台,一个起点。要坚持并追求这个职业,还需要许多其他因素。就像最近的艺术节一样,我们发现并选拔了7名学生进行培训,但目前只有3-4名学生继续从事该行业并走上艺术之路。

为了培养孩子们,正如我之前分享的那样,我在家里为他们开设了一个民歌班,名叫“绿芽天才班”,并且已经运营了近7年。在这个班里,我发现了许多真正有才华的人。但在过去4年里,当我转行做管理工作时,我不再有时间管理这个班了。偶尔,孩子们和孙辈们会参加比赛,录制歌曲,并打电话给我寻求建议,包括在河内或胡志明市的孩子们。在这种时候,我会修改歌词,指导他们唱歌。
我也很遗憾,我无法像以前那样维持这个班级,能做到的人也不多。如果我说我用“奉献”这个词,那不对,“牺牲”这个词也不对,但要给学生上课,必须有真正的热情。因为我们给学生上课,看似一无所有。如果教他们唱民歌需要物质条件,那大概是不可能的。

很久以前,诗人阮攸曾对一位弹琴的女孩说:“她需要黄金才能生存,不能用呼吸唱歌,也不能用呼吸吃饭….这句话说得很好,对今天的艺术家来说意义深远……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很多艺术家、很多手工艺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太多时间去教书。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也不多了。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上有很多教民歌的视频,但这些视频并不准确,也不准确,如果教错了孩子,那就太可惜了。因此,需要有一种机制,需要有一项政策来激励和鼓励艺术家参与教学工作,以发现和培养人才。显然,要想上课,艺术家必须写文章,必须付出努力,并且身体健康,才能胜任这项特殊的工作。就我个人而言,长期以来,我一直用我的业余爱好来支持我的职业,利用外部资金来培养我的热情。
我也看到,发现和培养一个人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唱歌,还要培养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热爱民歌,对民歌产生归属感。这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做到,需要时间去“吸收”,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因此,我个人希望省里能有一个长期培养这些因素的机制。比如,省里每年都要鼓励和激励那些有民歌演唱天赋的孩子,比如让他们像其他运动员一样,去体育特长学校学习文化课。同时,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艺术中心学习民歌,只有长期坚持,他们才能集中精力,才能为省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民歌歌手。近年来,文化部门也在地方为学生开设了一些民歌演唱班,为期1-2个月。但在我看来,这种形式仍然不够有效。

光伏:尊敬的人民艺术家洪吕,每五年,教育培训部和文化部都会组织一次学校民歌演唱比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但是,我们目前是否真的缺少面向学龄儿童的维族和吉安族民歌表演和游乐场?
人民艺术家吕红:确实,义安省人民和学生每五年才在学校举办一次民歌比赛,这太少太罕见了。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应该每年组织一次民歌比赛,而集群和地区比赛可以每两到三年定期举办,并作为一项社区活动。
就我个人而言,我参加过很多音乐节,包括很多专业的音乐节。然而,每次参加学校民歌节,依然能带来独特的感受和喜悦。能够看到义安民歌的未来,这份喜悦也倍增。
光伏:感谢人民艺术家洪吕加入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