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多方查找资料,联系不同时期同孝农场的多位干部,终于见到了阮文雄工程师,他为修复胡伯伯午睡的同孝农场招待所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这栋房子已成为太和镇胡伯伯纪念馆,位于同孝乡人民委员会的院内。虽然它不再用作招待所,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记录着富贵地区从法国殖民时期的咖啡种植园,到北方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时期的国有农场的兴衰变迁。

阮文雄先生出生于1950年,是这片红色玄武岩土地上的第二代居民。此前,他的父母也从低地来到这片土地上,从事咖啡种植工作,后来成为同孝农场的第一批工人。因此,他的青春岁月见证了这片印度支那最肥沃土地的繁华时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1969年,高中毕业后,雄先生考入水利大学土木工程系。入学后不久,抗美救国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时,雄先生与许多同龄朋友一样,“放下笔”,参军入伍。1969年至1972年,他随部队在老挝南部战场作战,1972年又南下参加广治战役。1973年至1974年,他参与保卫长山路线,抵御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猛烈进攻。1975年春,在历史性的时刻,他随部队参加了胡志明战役,从印度支那交界处出发,经昆嵩,南下波来古、邦美蜀,直至贝河,最终解放了西贡。随后他驻扎在边和机场,直到1975年10月才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谈起同孝农场的招待所,洪先生回忆道:他从小就见过这间招待所,也许是以前法国人占领这片土地建立种植园时建造的。因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法国殖民者进行了第一次殖民掠夺(1897年-1914年),重点是在印度支那各地开垦和建立许多种植园。1913年,两位法国资本家冯特(Vonte)和穆通(Muttong)在孝河以东地区建立了第一批种植园,这些种植园就是后来同孝农场的前身。
“八月革命成功后,法国种植园主或亲法越南人纷纷逃亡,种植园落入革命政府(统称种植园管理委员会)手中。旧种植园主留下的资产,包括房屋、工厂和作物系统,都用于后来的国营农场的建设。因此,可以说同孝农场的招待所是在法国种植园主时期建造的,后来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翻修和利用。” 洪先生分享道。


1961年12月10日,胡伯伯第二次回乡探亲,他非常荣幸地来到同孝农场。当时,同孝农场是社会主义北方国营农场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之一。因此,尽管胡伯伯回义安的时间只有三天,而且工作非常繁忙,他仍然抽出时间来到农场。
上午8点30分,载着胡伯伯的直升机降落在“机场”。这座名为“机场”的机场,实际上是东红村(现东孝小学)的一座小山,由农民工和干部夷平,以迎接胡伯伯。飞机降落后,胡伯伯径直前往东美村的体育场,数千名农民工、武装部队干部、士兵和当地民众在那里等候。胡伯伯在这里亲切询问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鼓励各界人士克服困难,为北方社会主义胜利建设贡献力量,有力地支援南方解放和祖国统一。

集会结束后,胡伯伯在同孝农场招待所休息并享用午餐。下午,他视察了农场优秀的生产和畜牧团队——咖啡119队和畜牧1队。之后,他返回招待所,并于下午3点30分登上飞往河内的航班。胡伯伯此次对同孝农场的访问虽然只有7个小时,但却在同孝农场干部、工人和义丹县人民心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胡伯伯当时视察同孝农场的事迹,对同孝农场乃至义丹县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同孝农场国营经济模式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农场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激励和鼓舞了同孝农场干部职工,也激励了其他建设工地干部职工和义丹县农民,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故事从胡伯伯来访那天起,就开始了修复和保护同孝农场招待所的历程。洪先生还记得,1983年,他毕业后在槟椥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到同孝农场任职。当时,农场招待所已经破败不堪,很多人建议拆除重建招待所。然而,一位建筑工程师的理解和理解,让他明白这栋带有法国建筑印记的建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尤其是这栋房子也是胡伯伯留下足迹的地方,于是洪先生向农场领导提议,允许按照老房子原来的建筑风格和尺寸进行修复。
当时,同孝农场隶属于农林部,农场领导下达政策后,我必须带着图纸和相关文件前往河内,由农林部签字批准文件并办理相关法律手续。修复工作按原状进行,没有改变原有的结构和建筑风格。大约5个月后,修复工作完成了。房屋共有3个房间,中间的房间原本用作接待室,两侧的房间是休息室,面积超过200平方米。2,屋顶上铺着西式的瓦片”——洪先生回忆道。

这栋房屋虽小,却保留了典型的法式建筑特征:醒目的黄色,以及环绕房屋正面和两面山墙的1.2米宽的门廊。房屋正面有一排柱子,虽然没有钢筋,完全由砖砌成,但非常坚固,支撑着房屋的整个空间。柱子有底座和基座。与柱子系统相连的是一道0.4米高的十字箭头形栏杆。这栋房屋的外部保养得非常细致。从正面看,外部展现出精致和用心。屋顶下方是一套风格化的水泥装饰边框,在提升房屋美感的同时,确保了通风。线条的运用非常巧妙,与十字形砖块相结合,为整体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这栋房子自40年前修复以来,几乎无需大修,只是偶尔需要更换瓷砖和粉刷墙壁。目前,这栋房子里保存着一些珍贵的文物,例如:胡伯伯睡过的床、胡伯伯吃饭用的碗筷、胡伯伯穿过的衣服,以及胡伯伯去过的地方的感人照片……

鉴于此屋的价值,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决定,认定同孝农场招待所为省级历史文化遗迹并颁发证书。2015年12月23日,文化体育旅游部向胡伯伯视察同孝农场纪念地颁发国家级文物保护证书,其中包括农场招待所。
离开富贵镇的红色玄武岩地,我永远对胡伯伯纪念馆印象深刻,它曾是前同孝农场的招待所。在古老的乳香树荫下,房屋的黄色墙壁和长满青苔的瓦顶更显其古老而宁静的气息。这大概是太和镇唯一一座仍保留着法式建筑特色的建筑了。我心想,如果没有像洪先生和前农场领导这样的人,这栋房子就不会留存下来,让后世子孙后代了解同孝地区曾经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