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火》中的 Ke Gam

在 Ke Gam Tuong 俱乐部负责人 Dang Van Huy 先生家中演出《陈平仲出征》选段

在格甘村,人人皆知潘文朗先生——一位技艺精湛的奏乐艺术家。朗先生说,他小时候曾跟随父亲到村里的院子和佛塔院子里观看奏乐。他的父亲也演奏奏乐,因此,奏乐的鼓声、板子的节奏以及奏乐色彩斑斓的面孔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血液。和格甘村的许多农民一样,朗先生也不知道奏乐何时来到这片土地,只知道这项传统艺术一直伴随着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人们,并牢牢地依恋至今。

Tuồng Kẻ Gám là
Ke Gam Tuong是构成这片土地品牌的精神“食粮”。

“这出戏很奇特,第一次看的人立刻就被迷住了,想马上演,而那些被迷住、被它吸引的人就停不下来了。”郎先生说。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岁时的“黄金时代”,那时他能出色地演绎《忠泽忠义》、《吕平洋乐》等古戏……年轻时,他对表演充满热情,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对戏的“热情”也丝毫未减,夜以继日地教导、指导着年轻一代。

朗先生为柯甘村Tuong剧团编排和教授的剧目,受到了热爱Tuong的民众和艺术家们的高度赞赏。柯甘Tuong俱乐部负责人邓文辉先生表示:“朗先生在指导柯甘Tuong演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嗓音优美,熟悉大部分古代故事。尤其擅长演绎古代故事,即使剧本已经不完整。他的沟通方式通俗易懂,尤其是他的肢体语言和热情,吸引了年轻一代。”

Sửa soạn trang phục cho ông Phan Văn Cung vào vai Trần Bình Trọng.
为扮演陈平仲一角的潘文恭先生准备服装。

邓文辉先生也是格甘村的一位湘族艺人,从业经验超过40年。他的父亲是湘族艺人邓文香,擅长扮演斗笠,曾被中央湘族剧院选中。与其他湘族艺人一样,邓文辉先生也继承了父亲的湘族基因,因此从小就对湘族故事中的鼓声、琴声、板声和将军的身韵十分着迷。

当时,村级“将军”演员的年龄尚小,他年仅二十岁,却扮演着主角,专演将军一角。他演戏甜美犀利,每次登场都让村民和公社欢呼雀跃,每场演出都让人哭笑不得。“我们演戏演得特别开心,废寝忘食,每天晚上都去练戏,风雨无阻。”——谈起演戏,辉先生眼中闪烁着光芒。

与辉先生同龄的是黎克代先生,今年70岁。他从年轻起就擅长演戏,扮演傀儡或忠臣。他们那一代人为戏而生,即使吃不饱,穿不暖,但只要听到戏鼓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去练功。

Trích đoạn
选自话剧《陈平仲上战场》选段《陈平仲上战场》。

“那时候,能被招进侗族戏班,对全家来说都是一种荣誉。我们打包好饭菜,兴致勃勃地去练功。有时夜里阴雨绵绵,寒风凛冽,但我们依然能从下午5点骑车到晚上11点,才点燃火炬出发。”戴先生毫不掩饰地自豪地回忆道。那段日子里,有太多快乐和悲伤的回忆,比如上台突然忘了台本;有的台后提词员提醒声音太大,惹得观众哄堂大笑;还有的戏服不够穿,有人缺衣少鞋……那时的侗族戏台,主要是用竹子在田野里一个高高的土堆上匆匆搭建起来的。然而,只要火炬一点燃,鼓声一响,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就会像过节一样蜂拥而至。戴先生说,跟随侗族戏班的40年,就是他生活在那种热闹氛围中的40年,他对侗族戏班的热情和激情从未消退。

这些天,在克甘村,除了忙碌的收获季节,还有全村淳朴的农民前往河内领取“道坛奖”的热闹故事。专门饰演男主角的黄氏勇女士和意犹未尽的男女演员们分享道:“我们非常高兴和自豪能够站在领奖台上。克甘祥现在不仅在人民心中拥有了奖项,而且还获得了国家的认可,获得了一项声望很高的奖项。”

Bà Hoàng Thị Dung trong trích đoạn
《陈平仲出兵》节选中的黄氏勇夫人。

阮女士说,在表彰仪式上,她表演了《美州-忠水》的选段,让全场观众激动不已。人们惊叹农民演戏的技巧,也惊叹于其中的惊喜,想知道这些农民是从哪里学来的如此好的歌唱和表演。之后,在招待会上,她再次受邀演出,令当天众多演员和观众激动不已。

谈及以越南传统舞蹈艺术创始人邓文辉先生命名的奖项,格甘舞蹈俱乐部主席邓文辉先生表示:“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舞蹈事业,并充满热情,今天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个奖项给了我们更多动力,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舞蹈艺术,让舞蹈艺术永垂不朽,永远流淌在格甘舞蹈家的心中。”

在格甘村,奏乐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这片土地的文化品牌。“从老人到孩子,从年轻人到老年人,都能唱奏乐。”——邓文辉先生说道。这是对这项运动的普遍评价,但真正深刻理解并能演绎好奏乐的人并不多。要演好奏乐,除了天赋,还需要有演绎角色的魅力。有些人被“钉”在一个角色线上,很难转换角色。所有奏乐爱好者都知道,奏乐有四条主要角色线:将军、女演员、老人和男演员。每条线都需要相应的演员,在形体特征、面部表情、眼神、对话、微笑,甚至仅仅是一个动作,都展现出演绎角色的魅力。因此,除了荣誉的喜悦之外,格甘奏乐爱好者们也面临着许多担忧,因为奏乐演员的职业生涯正在走向成熟。克甘歌剧团目前有17名成员,其中最年轻的已经50岁了!

Ông Lê Khắc Tài và ông Đặng Văn Huy xem lại các kịch bản tuồng.
黎克台先生和邓文辉先生审阅剧本。

据辉先生说,如今的格甘村,再也没有像潘朗、当香、潘龙这样风趣的人物了……昔日的奏乐班子里,也有非常优秀的乐师,只需吹奏小号、笛子、鼓和二胡,就能让奏乐氛围活跃起来。如今,虽然乐师队伍还在,但像以前那样演奏得一手好琴的乐师却已不复存在。因此,对于格甘村的奏乐爱好者来说,最痛苦的是如何培养年轻一代,让他们也能像前辈一样热爱奏乐。“如果说年轻一代对奏乐的热爱,现在仅限于响应、观看和支持。哪里有奏乐,哪里就挤满了观众,老少男女,只要……”——阮克台先生未完待续地分享着。那份“只要是……”的关怀,是想要传承下去的渴望,是想要让 Tuong 的声音永远回响的渴望,因为在每个 Ke Gam 人的内心深处,Tuong 都是村庄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防止它消失……

Bà con nô nức xem biểu diễn tuổng.
人们热切地观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