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水牛、奶牛、山羊、绵羊和猪等偶蹄动物中传播非常迅速且强烈;由表皮嗜性病毒引起,以发烧和口腔、脚和乳房起水疱为特征。

该病可通过易感动物与受感染动物在牧场上共同饲养或放牧时接触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受感染畜牧养殖户的食物、饮用水、饲槽、饮水槽、棚底、畜牧设备以及手、脚、裤子和衣服间接传播。该病可通过携带病原体的新鲜动物和动物产品(包括冷冻肉、皮、骨、角、蹄、牛奶)的运输,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并跨越国界。该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
每年,口蹄疫在我国造成数千亿越南盾的损失。此外,该病还影响食品加工行业,严重影响越南动物及动物产品对其他国家的出口。



在越南,口蹄疫病毒出现、传播并导致牲畜患病已有120多年(自1898年起)。1953-1954年,口蹄疫蔓延至包括乂安省在内的中南和中北各省,至今仍有发生。为同步部署解决方案、调动资源有效防控口蹄疫,落实政府总理2020年10月22日第1632/QD-TTg号决定,乂安省于2021年1月15日颁布了第115/QD-UBND号决定,关于批准乂安省2021-2025年口蹄疫防控计划,目标是有效实施全省口蹄疫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畜牧养殖损失;成功建设免受口蹄疫侵害的设施和畜牧区,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内消费,并致力于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

经过两年多的贯彻落实,全省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效,口蹄疫疫情小范围、局部爆发,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大面积蔓延;宣传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了群众的疾病预防控制意识;加强了疫情监测工作,及时预警,部署防控措施;制定计划,向各区发放疫苗,切实落实年度免疫工作;同时,开展免疫后监测样本采集,对疫苗效果和各地免疫组织情况进行评估;严格监控水牛、奶牛进出省的调运;指导、鼓励和推动有关单位和地方建设疫区安全区和设施……
义安省每年都会对山区、义丹县和太和市奶牛养殖缓冲区、疫区、老疫区、高风险地区、重点水牛和奶牛养殖区、全省水牛和奶牛交易市场较大的养殖区等牲畜实施口蹄疫疫苗接种政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有效保护该地区的牲畜安全。


乂安省畜牧兽医厅厅长邓文明表示:乂安省口蹄疫虽然已得到控制,但疫情爆发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在山区。原因是乂安省水牛和奶牛数量众多,近80万头,生猪总数近100万头,但牲畜饲养以家庭为主,偏远乡镇的小规模散养方式仍然普遍,对牲畜的疾病防治工作不够积极;许多地方的牲畜棚舍还是临时性的,或者没有棚舍;一些地方政府对畜牧兽医工作不够重视;一部分群众对牲畜的疾病防治工作不够积极……


尽管规模庞大,但小规模养殖仍占70%以上,这带来了许多疾病传播的风险,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将推广疫苗接种作为建立畜禽主动免疫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前,正值雨季来临,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病毒细菌滋生,为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条件。因此,需要定期更新和监测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做好应对预案;检查并加固棚舍;准备好饲料和饮水;做好牲畜的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做好畜禽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全面做好牲畜免疫接种;发现疑似患有传染病的病死畜禽,应立即通知当地有关部门和就近的兽医机构,以便及时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