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流感是一种对鸟类(包括家禽和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由正粘病毒科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禽流感病毒变异迅速,经常导致家禽大流行。近年来,该病已在全球多个国家爆发,造成数亿只家禽死亡或灭亡。病毒甚至传播到了生物结构与人类更接近的哺乳动物。因此,禽流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
过去,禽流感多在秋季暴发,但近年来,该病已呈现全年可发趋势,其传播不受气候条件、时间和地理区域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部分禽流感病毒株,如H5N1、H5N6、H5N8、H7N9,具有从禽类传染给人类的能力,且死亡率较高。

越南被认为是流感病毒(包括人用季节性流感病毒株和动物用流感病毒株)发展的热点地区。每年,禽流感仍在全国许多省市发生。迄今为止,已检测到3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A/H5N1、A/H5N6和A/H5N8,导致家禽发病。
尤其是2022年10月5日,富寿省发生1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株病例(越南已连续8年无死亡病例或感染禽流感病毒A/H5株病例);至此,越南感染禽流感病毒A/H5株的人数已达128人,其中死亡64人(占50%)。目前,在义安省已出现引发国内疫情的高致病性病毒株,鉴于目前畜牧养殖、商业、运输和小规模屠宰场的现状,疫情爆发并人传人令人担忧。

继政府总理于2019年2月13日颁布第172/QD-TTg号决定批准《2019-2025年国家禽流感防治计划》后,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义安省畜牧兽医厅立即建议省人民委员会于2019年4月9日颁布第1116/QD-UBND号决定,颁布《2019-2025年全省禽流感防治计划》,此外,该省还颁布了许多符合实际情况、可行性高、同步实施疫情防控措施的指示和要求。具体包括: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禽流感病毒阳性病例;所有疑似出现禽流感症状或疑似接触过病禽的家禽群均需接受检查和采样检测。定期组织对市场/活禽收购和交易点进行采样和监测,以便及时处理疫情。重点指导和实施春秋两季同步免疫和补充免疫;建议省人民委员会为9个高风险地区的家禽群提供疫苗,并及时处理疫情。

重点抓好畜禽养殖环境消毒和疫病预防。重点对新旧疫情爆发点、扑杀场、家禽及禽产品交易点进行病原体处理。加强对养殖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全面接种疫苗,特别是禽流感疫苗。
有效组织检疫工作,管控家禽运输,管控屠宰,检查兽医卫生和食品安全。定期检查本地区饲料、兽药、禁用物质、畜牧业抗生素的质量,以及种畜的质量和来源。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工作……
由于及时大力实施疾病防控措施,近年来,义安省禽流感仅发生小规模疫情,疫情得到控制,没有出现大面积蔓延。

家禽在养殖过程中,常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感染疾病。直接感染是通过接触传播,例如将健康家禽与病禽混养,或将健康家禽与病禽混养,被携带病原体的野禽感染。间接感染是通过农具、食物、饮用水、笼具、衣服、鞋子、交通工具等被病禽排泄的含有流感病毒的粪便和分泌物污染而发生的。


当家禽出现上述症状并大量死亡时,养殖户绝对不能隐瞒疫情,而必须立即向当地政府、兽医人员或兽医机构报告,同时做好防疫措施:不买卖、不运输病禽、死禽;不把死禽抛入环境、河流、池塘、湖泊等;不宰杀、食用病禽、死禽的肉;不让任何人接近家禽,特别是儿童;按照兽医机构的指示销毁所有家禽;用化学药剂和石灰粉对养殖区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畜牧兽医局局长邓文明先生建议:秉承“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畜牧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禽流感。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定期使用化学药剂和石灰粉对饲养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为家禽接种禽流感和其他传染病疫苗。种禽必须来源明确可靠,新购入的家禽必须单独饲养1-2周后才能加入鸡群。

已上市未售出的家禽,放回后应单独饲养1-2周。将家禽饲养在笼舍或围栏内,避免与其他动物混养。饲养员进入畜舍时,必须穿着靴子、鞋子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限制访客进出畜舍;如必须进出,必须更换新的靴子和鞋子,或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靴子和鞋子的鞋底。禁止车辆或运输工具进入畜舍。必要时,喷洒消毒剂或用肥皂清洗车辆。补充营养和矿物质,提高家禽抵抗力。定期控制鼠类、苍蝇等机械传播疾病的中间动物。定期监测家禽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病例。当同一社区出现禽流感疫情时,周边地区需要加强防疫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