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老年人日(10月1日)到来之际,功勋工匠阮氏心(Thanh Chuong 县 Thanh Linh 乡 Son Ha 村)——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越南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照片集的三位人物之一,分享了她对一位坚韧不拔的农村妇女的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光伏:夫人,您已经70岁了,孙辈、曾孙辈也都来了,可我却觉得您很年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想必您的青春岁月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吧?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我出生在Thanh La村(现Thanh Chuong市Thanh Linh乡)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母亲辛勤工作,但仍努力供我和姐妹们上学。八年级时,我正在读高中,宜安省军区来选拔艺术家。我通过了选拔,辍学参军。1969年至1971年,战争非常激烈。为了鼓舞战斗和保卫路线的部队,我们艺术团参加了省内许多地方的演出,其中大部分是为青年志愿军表演。有时,我们的表演就在行军途中。我加入艺术团时还很年轻,还没有成为主唱,但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成立三年后,宜安省军区艺术团因不归军区发工资而解散。以我们当时的情况,本来可以分配到很多其他部队,但是由于家里的情况,我要求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照顾母亲。

光伏:“歌声盖过炮声”,这是战争时期前线常说的一句话。那么,夫人,后方的情况怎么样?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小时候,我听着母亲唱歌,用家乡的旋律哄我入睡,每天,乂安的民歌萦绕在我的心头。长大后,我爱唱民歌,仿佛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因此,省军区艺术团解散后,我回到了家乡,但仍然热情地参加基层的文艺活动。清莲公社的艺术团也从那时开始组建,并声名鹊起。我们每天下田干活,晚上就召集村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练歌、表演。以前的舞台很简陋,有时只是用油桶堆在一起,再盖上木板,但大家仍然热情地表演。好消息传开了,每次我们演出,其他公社的人们都蜂拥而至观看。之后,我们也在其他许多乡演出过许多著名的戏剧,比如《新氏香莲》《古盖旭艺》……从那时起,我便没怎么上过学,就沉迷于民歌。那时候的戏剧总是传达着劳动的喜悦、胜利的信念、和平与祖国统一的希望。
光伏:当时她年轻貌美,歌喉又好,想必追求者不少。但丈夫早逝,她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生活不易?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我结婚的时候已经20多岁了,但是因为家里只有女儿,所以我妈一直希望我能嫁一个同乡,能和家里一起生活的人。
我的丈夫是一名士兵,所以被称为女婿,但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战争结束后,南方解放了,他被调到黄连山工作。我们结婚七八年,生了几个孩子,但实际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60天。1979年,我收到丈夫在北部边境战场执勤时牺牲的消息。当时,我的两个孩子还小,第三个孩子才怀孕三个月,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丈夫。听到丈夫去世的消息,我感到如晴天霹雳。我和我的孩子们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丈夫去世时,我在村里当幼儿园老师。但当时工资太低,我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所以被迫辞职。起初,我和母亲从丈夫的抚恤金中攒了一点钱,我攒了起来买了一头牛。两年后,她又生了两头小牛犊,这成了家里的第一笔收入。有了这笔第一笔收入,我才敢大胆地买了一栋木屋,取代了破旧的竹屋。后来,我大胆地从银行借钱,卖人字拖和布料。之后,我又接了唱歌、表演的工作,换取大米和食物。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努力工作,自己盖房子,自己做决定。
在极度痛苦的时候,有时觉得自己无法克服困难和磨难,我就想到我的孩子们,只想着如何让他们免受痛苦,让他们好好学习。我不知疲倦地工作,整个青春年华都在工作,我甚至没有时间自怨自艾或感到软弱。相反,我一直感到很坚强。幸运的是,上帝爱我,我的生意一直很顺利,我和孩子们也逐渐克服了困难,生活稳定下来。到现在,我的孩子们都安居乐业,有饭吃,有积蓄,我也有了孙子孙女,今年70岁了,我的第一个曾孙也出生了。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的孩子们都很孝顺。我每天都会教育我的孩子们,要有道德才能有未来,要反思自己每天所做的事,如果有错,就必须改正,要诚实地生活,要努力工作。

光伏:她27岁丧偶,人生大半时间都在照顾儿孙。我不禁好奇,在如此艰难的时期,她是如何抽出时间去创作音乐、去听义安民歌的?又是如何培养这份热情的?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我也无法解释。的确,在养育孩子的那些年里,我们的生活有时非常艰难。但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有公社或区里举办的节日或活动,我都会热情地参加。

不仅唱歌,2000年,我开始为古老的民歌创作新歌词。我还创作剧本,并排演了几十部戏剧。即使现在,我已年过七旬,几乎每个月都会排演一两部戏剧,并负责整个剧本。我至今仍记得的第一首歌是庆祝国际妇女节90周年的《歌颂越南妇女》:“今天举国欢腾/越南妇女兴奋又高兴/国旗上有红星和粉红心/这个节日真是令人兴奋又快乐……”。
光伏:您从未上过学,却创作了几十部戏剧,并在各种戏剧节上获奖无数。对于这样一个“业余”演员来说,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没有,没什么困难。每次接到节目或节目单,我只要听一下主题,就能轻松写出剧本,就像本能一样。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记不清写了多少作品了,最近的一篇是为“农民竞赛”写短篇小说,还有关于计划生育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关于禁毒的,关于交通安全的,关于优秀调解员的。
我认为自己很幸运,拥有天赋,并遇到了伟大的老师——我的母亲和功勋艺术家阮仲同。他们帮助我打下了最初的基础,让我能够彻底理解和掌握乂安的民间旋律,之后我只需要依靠现有的旋律来融入宣传内容。要想写好作品,作家还需要有情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每个情境,才能传达所有的想法。
光伏:2019年,您被授予“功勋艺术家”称号,这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我从小就对乂安民歌情有独钟,40多年来一直与家乡的歌曲结缘。正因如此,与许多朋友相比,我后来才被授予功勋艺术家的称号。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都很高兴获得这个称号。我的申请也被认为是有理有据的,因为我几乎囊括了所有奖项。在此之前,自2005年以来,我还获得了文化和信息部颁发的文化事业勋章……
光伏:她与人民艺术家洪吕和功勋工匠郑东一起,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越南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集,成为其中三位获奖者之一。在收集、表演、创作和传承技艺的同时,她对这份工作最热衷的是什么?
功勋艺术家阮氏潭:不仅是我,所有会唱渭族和延族民歌的人,都必须懂得如何将这些民歌传授给年轻一代,以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个人曾经在幼儿园和小学任教。每次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唱歌,我都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尤其是当孩子们唱得正确、唱得好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成功了。
在我所做的事情中,我最关心的是传承祖先留下的传统,那就是唱民歌,唱《渭歌》和《军歌》。因此,我的愿望就是传承这一传统。为此,不仅我,每个人都有责任将《渭歌》和《军歌》传承给子孙后代。这正是我们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我们很荣幸地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
光伏:感谢您加入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