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同诗中将的革命母亲
董诗阮中将有一位善良且非常能干的母亲,邓氏佳女士(Trung Thon、Quang Trung、Ba Don、Quang Binh)。
母亲是 Can Vuong 的后代
她家境贫寒,独自抚养7个孩子,但她始终鼓励孩子们读书做好人,使她的家成为隐藏革命干部的坚实基地。
光忠乡退休历史教师武明乔先生称董诗原中将为叔父,他说道:“已故邓氏甲夫人(1882-1982)是黎直将军手下杰出的统帅兰陈先生的孙女,兰陈先生曾参与江河沿岸的芹王运动。地方史书至今仍记载着,邓氏甲夫人在子女心中点燃了爱国主义的火焰,传承了芹王运动时期抗敌的家族传统,激励他们追随革命的步伐。”
![]() |
母亲邓氏卡 (Dang Thi Cap) 抚养她的孩子们追随革命。 |
百岁高龄的阮友庆长老曾向子孙们诉说他对邓氏卡夫人的敬佩:“卡先生的丈夫去世很早,年仅47岁,他独自抚养着孩子们。尽管家境贫寒,子女众多,但她仍然确保孩子们完成小学学业。董氏卡中将在同海市圣玛丽学校读到高中,之后投身革命。”
光中公社党委书记范文苏说:“古盖很早就对革命有了认识。1937年,她把革命干部藏匿在自己家里。她家是党印制和藏匿秘密文件的地方,也是1945年8月广平省光泽县总起义的聚会场所和藏匿武器的地方。” 因为这里是起义前藏匿干部的基地,而且眼见法国侵略者制造混乱,她允许自己的五个儿子都参加革命活动。
为了树立榜样,邓氏佳女士在抗法战争期间担任“军人母亲协会”主席。武明乔老师说:“她曾被敌人囚禁,但始终坚信党和胡伯伯的领导,忠诚无比。和平结束后,她于1958年至1976年担任广平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委员。这就是江河两岸孕育的爱国精神。”
儿子们去打仗
![]() |
董思阮中将。照片由黄水提供 |
光中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和翻阅笔记本,简要介绍同氏原中将的家族情况。已故邓氏卡夫人的子女、孙辈、曾孙辈共100人,其中有1人是中央政治局委员,3人是省委常委(或同等职务)。如今,邓氏卡夫人的5个儿子都是老革命干部,2个孩子是参加过起义前活动的干部,4个孩子获得了60年党员证。同氏原中将获得了80年党员证。原后勤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阮友英少将是邓氏卡夫人的第6个孩子。已故卡普女士的孙子是前第四军区司令员阮友强中将。已故卡普女士的孙辈中有近40人参军,其中有13名上校级军官和12名中尉级军官。
“为了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和授予军衔,她鼓励自己的子孙奔赴战场。有的成了烈士,有的负了伤,但没有人违背母亲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嘱托。” 何先生说。
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1975年国家完全统一时,已故邓氏甲先生荣幸地随广平省代表团前往河内参加庆祝南方解放、国家统一的大典。
已故邓氏佳的家人荣获政府颁发的“金质荣誉奖章”,并被授予“为国有功之人”荣誉证书。邓氏佳因其革命活动,荣获二级抗战勋章。1982年3月22日,邓氏佳逝世,享年100岁。
![]() |
董思阮将军和武元甲将军。照片:档案 |
2005年,已故Cap的故居被党、国家和政府列为革命遗迹。小屋里竖立了一块石碑,以纪念这位坚韧的母亲。董诗原中将也秉承母亲的遗言,鼓励孩子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征。战争夺走了他的第四个儿子——一位炮兵连长——在保卫祖国边境的战斗中牺牲。
同士原中将一生96年,其中84年投身革命,一生风风光光,功勋卓著,一生风光无限。
他是担任长山军司令时间最长的人(1967年至1975年),也是从上校晋升为中将的两人之一。
董诗原中将为帮助战友、报答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长山老兵联络委员会——胡志明小道联络委员会的积极创始成员和名誉主席。
他亲自指导并直接管理了在长山东坡广治省边达山寻找合适的地点,设计和建造一座真正有意义的长山烈士陵园,以纪念数百万烈士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