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黎友五先生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孩子们,那也未免有些疏漏。因为,在31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从未停止过对挚爱学生的关爱。因此,直到如今,他已是家中的爷爷,头发花白,他依然一丝不苟地照顾着孩子们,从系红领巾的姿势,到衣衫尚未抚平的褶皱……31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叫他哥哥、爸爸,如今又叫他爷爷,但他依然那么勤恳,依然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教师形象,尽管他疲惫不堪,嗓音不再清晰,脚步不再轻快……

吴老师于1992年在荣市青年联合会工作后,进入越德儿童文化中心工作,并承担了组建仪仗队的任务。这项工作一直陪伴着他。仪仗队似乎是集会、代表大会以及许多其他重要会议的“灵魂”。缺少仪仗队,庆典活动的庄严和盛况会有所减弱。因此,参加仪仗队的学生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体格匀称、健康、面容光焕发,动作精准、果断、美观。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功不可没,他们必须致力于创造资源、发掘和培养典型特征。
“起初招学生的时候,我必须找到真正热爱这项活动的孩子。只有他们充满热情、被爱着,才能加入仪仗队。”吴老师说。据他介绍,有些孩子一开始并不喜欢,去上鼓号课时,眼神和表情都很若有所思。问起后,他们才发现:“老师,我不喜欢你。”但后来,他们因为开心、喜欢他而加入了他的队伍。也有一些孩子,父母不让去,就哭着打电话求他帮忙。他只能鼓励他们,并对他们父母进行思想工作,以便他们下次能参加。这时我们才明白,要想让孩子跟着他,老师首先要跟着学生,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和快乐。

黎友吴老师说,过去,越德儿童文化馆是全市唯一发现、创造资源、培养青少年才艺的地方,也是全市唯一为孩子们提供暑期才艺培训的地方,无数的学生来到文化馆。在这里,老师们培养和发掘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于他所负责的专业来说,虽然学生不需要展现出唱歌、跳舞等特殊的天赋,但他们需要对声音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自律性。因此,要培养一代有素质的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关爱。
“有的学生只需要几天就能学会打鼓、吹喇叭,掌握动作,但也有一些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耐心。”学习加入仪仗队并不难,但要长期跟随队伍,最重要的是学生必须纪律严明,服从命令。因此,吴老师在带领心爱的孩子们时,拥有一个充满笑点和泪点的故事“仓库”。

“带孩子们去表演,我得仔细打理每一件衣服、每一条围巾。我还得不自觉地给学生们当化妆师。孩子们喜欢表演。所以,即使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当我告诉他们让我化妆、涂口红、画眉笔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他说道。关于女孩们,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有女孩们已经进入青春期,突如其来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得不穿着老师的衬衫上台;有总经理下达错误的指令,让老师在后台屏住呼吸;还有演出时间到了,孩子却肚子疼,没法排队,老师不得不考虑第二个方案;还有孩子离开活动场地时拿错自行车,让老师挨了一顿训斥……这些记忆,对老师来说,是陪伴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岁月里,既是行李,也是无价的财富……


每年,黎友吴先生都会带领孩子们前往各个省市参加越南铜管乐节的比赛。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像一位慈祥的父亲,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有时候我会很累,但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喜悦,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我甚至觉得自己又年轻了,像个孩子一样,享受着他们天真的快乐。”黎友吴先生说道。
经过这些旅行和表演,吴先生的学生们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全班同学都获得了许多一等奖,最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了自信、勇敢和自律。“现在我老了,孩子们都叫我‘老师’,因为他们觉得我就像他们家里的爷爷一样!”吴先生说道:“有人说,孩子很淘气,不听话就得‘鞭打’,你为什么这么好,这么有耐心,这么温柔!”但吴先生认为,如果你不爱孩子,就永远无法全心全意地教他们耐心、毅力和自律;如果你不爱孩子,就不要做这份工作。

他不仅参与越德儿童文化馆的儿童引导和培训工作,还在中小学教授团员工作,并在全省培训团员干部。他走到哪里,人们不仅学到团员工作的专业知识,更从他的榜样身上感受到对孩子的爱。因此,他一直被委以重任,担任市、省级优秀团员干部评委。但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积累经验、传授经验,并没有天赋。“热爱孩子、对这份职业充满热情的人,一定能做好团员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团员干部,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尊敬。”

多年来,吴先生不仅负责越德儿童文化馆的典礼组,还被誉为“管家”,负责各种事务,例如负责学术事务、安排课程表、管理班级和教室等等。他还负责招生。“如果有人需要什么,就打电话给吴先生,吴先生,我整天都很忙。”他说道。
在吴先生服务越德儿童文化馆的31年间,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了团队负责人,还有许多人在其他工作岗位上发展壮大。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越德儿童文化馆的回忆,以及吴先生培养的耐心、细致和自律的美德,都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