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黎友五先生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孩子们,那也未免有些遗漏。因为,在31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从未停止过对挚爱学生的关爱。因此,直到如今,他已是家中的爷爷,头发花白,他依然一丝不苟地照顾着孩子们,从系红领巾的姿势,到衬衫上尚未抚平的褶皱……31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叫他哥哥、爸爸,如今又叫他爷爷,但他依然那么勤恳,依然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教师形象,即使他疲惫不堪,嗓音不再清晰,脚步不再轻快……

吴老师于1992年在荣市青年联合会工作后,进入越德儿童文化中心工作,并承担了组建仪仗队的任务。这项工作一直陪伴着他。仪仗队似乎是集会、代表大会以及许多其他重要会议的“灵魂”。缺少仪仗队,庆典活动的庄严和盛况会有所减弱。因此,参加仪仗队的学生必须经过精心挑选,符合以下要求:体格匀称、健康、面容光焕发,动作精准、果断、美观。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功不可没,他们必须致力于创造资源、发掘和培养典型特征。
“起初招募学生时,我必须找到真正热爱这项活动的孩子。只有他们充满热情、热爱这项活动,才能加入仪仗队。”吴先生说道。据他介绍,有些孩子一开始并不喜欢,去上鼓号课时,眼神和表情都很若有所思。问起后,他们才发现:“老师,我不喜欢你。” 但后来,他们因为很开心、很爱老师,就加入了老师的仪仗队。也有一些孩子,家长不让去,就哭着打电话求老师让他们加入。老师只能鼓励他们,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下次再来。这时我们才明白,要让孩子跟着老师走,老师首先要跟着学生走,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果,才能获得快乐。

黎友午先生表示,过去,越德儿童文化馆是全市唯一发现、培养和培育青少年才艺的场所,也是全市唯一为儿童提供暑期才艺培训的场所,无数学生来到文化馆。在这里,老师们培养和发掘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于他所负责的专业而言,虽然学生不需要展现出唱歌、跳舞等特殊的天赋,但他们需要对声音敏感,并具备高度的自律性。因此,要培养出一代有素质的学生,最重要的仍然是老师的关爱。
“有的学生只需要几节课就能打鼓、吹喇叭,动作也准确,但也有一些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耐心。” 学习加入仪仗队并不难,但要想在队伍里待得长久,最重要的是学生纪律性强,服从命令。因此,吴老师在带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催人泪下的故事。

“带孩子们表演,我得仔细打理每一件衣服、每一条围巾。我还得不自觉地给学生们当化妆师。孩子们热爱表演。所以,即使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当我告诉他们化妆、涂口红、画眉毛时,他们都很开心。”他说道。关于女孩们,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有女孩们已经到了青春期,突然毫无准备地穿上老师的衬衫上台;有总经理下达错误的指令,让我在后台屏住呼吸;还有演出时间到了,孩子却肚子疼,没法排队,我只能考虑第二个方案;还有孩子离开活动场地时拿错自行车,害我挨了一顿骂……这些记忆,是我陪伴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岁月里,既是行李,也是无价的财富……


每年,黎友伍先生都会带领孩子们前往各个省市参加越南铜管乐队节的比赛。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像一位慈祥的父亲,悉心照料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有时候我也会很累,但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喜悦,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我甚至觉得自己年轻了,仿佛回到了童年,享受着他们天真烂漫的快乐。”黎友伍先生说道。
经过这些旅行和表演,吴先生的学生们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全班同学都获得了许多一等奖,最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了自信、大胆和自律。“现在我老了,孩子们都叫我‘老师’,因为他们觉得我就像他们家里的爷爷一样!”吴先生说道:“有人说,孩子很淘气,不听话就得‘鞭打’,你为什么这么好,这么有耐心,这么温柔!”但吴先生认为,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永远无法全心全意地教他们耐心、毅力和自律;如果你不爱孩子,就不要做这份工作。

他不仅参与越德儿童文化馆的儿童导学和培训工作,还在中小学教授少先队工作,并在全省培养少先队总队长。他走到哪里,人们不仅学到少先队工作的专业知识,更从他的榜样身上感受到了对孩子的爱。因此,他一直被省市优秀少先队队长评委团信任。但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积累经验、传授经验,并没有天赋。“热爱孩子、对少先队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一定能做好少先队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总队长,受到孩子们的爱戴和尊敬。”

多年来,吴先生不仅负责越德儿童文化馆的典礼组,还被誉为“管家”,负责学术事务、课程安排、班级和教室管理等各种事务。他还负责招生。“谁有什么需要,就叫吴先生,吴先生,我整天都很忙。”他说道。
在吴先生服务越德儿童文化馆的31年间,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了团队负责人,还有许多人在其他工作岗位上发展壮大。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越德儿童文化馆的回忆,以及吴先生培养的耐心、细致和自律的美德,都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