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初一个炎热的日子,我来到了位于传奇的胡志明路对面的宁静乡村——清盛乡(Thanh Chuong)的山盛村,拜访了郑春雄先生的故居。
我坐在洪先生对面,旁边是一壶绿茶。他瘦削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肤背后,是眼神中流露出的坚定和一丝幽默。他曾在渭川前线被哀悼,但凯旋归来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活动,从支部书记,到支部书记、村长,如今,体力不支、腿脚酸软,他仍然肩负着村前工委主任的重任。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不是运气好,我大概就要迎来40周年的忌日了。这么多同志长眠在‘世纪石灰窑’里,我却能回来。好吧,我会为村里尽我所能。”

那一天,1979年边界战争结束后,中国扩张主义军队表面上宣布撤军,但实际上仍在暗中实施侵略和侵占计划。1984年4月28日,中国军队对我国渭川地区(河江省)边界发动大规模进攻,从海拔1509米(1979年前两国分界线)高地,逐级进攻海拔1100米、772米、685米,直至海拔468米(向我国境内逐渐降低约4至5公里)。
当时,洪先生担任356师153团5营营长,负责保卫685高地。该高地位于渭川县清水乡西部,距离边境约2.5公里。这是一座由五座山峰组成的岩石山峰,分别名为E1、E2、E3、E4和E5。1984年至1989年,为了保卫该高地,越南人民为抵御中国军队的入侵,曾爆发过多次激烈的战斗。
当时,1509、772、685高地被人们冠以“碎肉山”、“绞肉机”或“世纪石灰窑”等恶名。但对于渭川军人来说,一旦牢牢握住枪,即使遍体鳞伤,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1984年7月12日拂晓,我们发动了MB84战役,调集大部队进攻,夺回了这些高地,战斗达到了高潮。然而,在这场战斗中,我军进攻部队伤亡惨重,第二军区356师近600名官兵牺牲。从此,7月12日成为渭川烈士的忌日,每一位渭川老兵都会在这一天返回故地焚香缅怀战友。

洪先生回忆道:“MB84战役失败后,敌我双方长期处于僵持状态。特别是,虽然我方多次试图夺回685高地但均未成功,但我们发现685高地E1峰后方存在多处天然洞穴,其中685至772之间有4个大型洞穴,敌方已将其加固为掩护部队和集中武器的场所,既可以躲避我方火力,又可以在我方部队从下方进攻时进行反击。因此,方面军司令员和356师师长决定成立一支特别行动队——敢死队,秘密潜入并摧毁这些洞穴。”
洪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接到自杀命令的那一天,那天是1984年12月17日下午,他刚从岗位返回朗洛洞(指挥所所在地,也是伤员暂时安置的地方,也是安放刚从战场运回来的阵亡将士遗体的地方),就遇见了同队的一位战友,战友一见他,就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告诉你一个消息,明天你就会被国家派去……送死”。
虽然他经历过无数次生死,但这一次却感觉很陌生。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领导选中我,肯定有什么特殊任务,不管怎样,我都要努力完成。”——他心想。第二天早上,他正式被选为敢死队队长的消息传来,指挥官给了他一天时间来挑选士兵,一共18人。

1984年12月21日傍晚,在现场追悼会结束后,敢死队每人携带两发子弹,迅速离开朗洛洞,出发了。冬日的午后,边境雾气弥漫,细雨蒙蒙,寒风凛冽,他们艰难地前行。偶尔,几声炮火在岩石山峦间回荡,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朗洛洞前,看着国家最精锐的子弟步入死门,每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数小时的森林跋涉,12月21日晚,敢死队抵达目标地点。晚上11点整,我方炮兵改变路线后,整个敢死队同时开火,攻击敌方洞穴。DKZ火力指挥官阮光度副上尉以及M72和B41向最大的几个洞穴开火,不仅摧毁了敌军,还照亮了目标,方便炮手们清晰地观察和摧毁目标。由于遭到突然袭击,敌方四个掩体全部被摧毁。
得知遭到袭击后,敌军炮火疯狂地向敢死队倾泻而下,一名士兵在战场上阵亡。这场自杀式战斗结束后,所有人都返回了各自的部队,有的幸存,有的牺牲。直到35年后,雄先生才见到了当时担任356师18情报营1连副营长的梁子辽(清化省静嘉县)和担任153团DKZ 14连营长的阮光度(河内怀德县),其余人杳无音信。


保卫北部边界的战争结束后,雄先生继续被派往军官训练班,并在第二军区工作;1992年,他正式退役并返回家乡生活。回到家乡后,他秉承胡伯伯军人的气概,深受党委、地方政府和村民的信任,先后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村长,现任前线工作委员会主任。3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为村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身处何职,他都以干劲十足、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赢得了村社干部和村民的信任。


洪先生多年来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长,经常为村集体出谋划策,提出许多建议,并积极参与制定、颁布和执行多项决议,以改变村庄面貌,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他本人始终认为,为了使决议得以落实,每一项目标在颁布前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和审查,尤其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山盛村目前有329户,1670名村民。然而,三年前,根据国家总体政策实施合并时,村民们一度并不完全理解。许多人认为这个村或那个村更富裕,设施和基础设施更好,所以不愿合并。当时,身为村支部书记的雄先生积极宣传,动员村民们明确理解合并的目的和作用。因此,全村100%的村民表示同意。
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的背景下,雄先生和山盛村村委会始终积极宣传,动员群众捐献土地,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至今,已有数百户村民捐献数千平方米土地用于修建道路。

2021年,已动员修建两条道路,每条近1公里长;2022年,已修建2.2公里;2023年,村委会还制定了一项计划,将完成4条1.7公里长的主干道和5条约1公里长的支路。2023年上半年,山盛村还筹集了2400万越南盾用于各种基金;筹集了超过3亿越南盾用于新农村建设。“目前,国家计划提供水泥,但为此,村里同意每人额外支付100万越南盾(约70人除外),用于雇佣工人、购买沙子和石子来修建道路。所有议案都获得了一致通过,同意率高达100%。”——洪先生强调。
青盛乡党委书记阮文世先生评价这位勤奋敬业、为祖国奉献30多年的村干部时表示:“郑春雄先生是一位模范干部,他热情洋溢、充满活力。退伍归来后,他承担了村里的许多工作,无论职务高低,他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山盛村也因此成为全乡竞赛运动的领头村。值得一提的是,6月16日,郑春雄先生还代表山盛村出席了“全民大团结”庆典20周年(2003-2023年)总结大会,并接受了奖状。”

送我们走上胡志明路时,洪先生指着一块几十公顷的地夸耀道:“不久的将来,这块地会用来建服装厂、植物品种研究中心,到时候村民的生活肯定能改善。不过,在不久的将来,村里干活的肯定更辛苦,尤其是在宣传和动员村民开垦土地方面。”
虽然他的脚步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轻快,眼神不再那样明亮,无数的困难在前方等待着他,但我们感受到,在郑春雄先生身上,始终洋溢着一颗在建设祖国征程中充满热情的心。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困难的,只要坚持不懈,坚持不懈,全心投入,一切都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