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初的一天,我收到了烈士信息传递志愿者黎进勇先生(现居荣市)寄来的一本日记,里面记录了安城县和清乡和东村烈士阮仲安(1950年生)训练和战斗历程的影片。
黎进勇先生透露:这本日记于1970年8月17日被美军缴获,同时缴获的还有304师第9团第2营士兵的一些文件。日记内容的档案保存在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网站的越南战争档案馆中。越南烈士家属互助协会成员蓝鸿进工程师发现了阮忠安烈士日记的副本,并将其交给黎进勇先生,以便他与亲属取得联系。

根据 Kyvatkhangchien.com 页面上分享的信息,F304 的老兵还证实,他们掌握了有关烈士阮仲安 (Nguyen Trong An,第 2 营、第 9 团、第 304 师) 的信息,阮仲安来自安城县 (Nghe An) 的和城公社,于 1970 年 8 月 16 日在 400 岁时牺牲。
年轻战士阮仲安日记的第一页(1968年4月12日)描绘的是一位十几岁或二十岁出头的学生的形象,他怀揣着许多幸福和未来的梦想,但不得不放下未竟的学业,拿起武器,奔赴战场与美国人作战,履行对祖国的义务。三角学课还没上完……好困,就睡着了。大概是凌晨12点左右……门吱呀一声……手里拿着阮功灿签好的兵役令,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一个晚上,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晚上……”

与日记中提到的阮忠安烈士同一天入伍的同乡老兵潘世阮(1948年生)感慨地回忆道:“我们上的是同一所学校,阮老九,我十年级,相差两年。1968年4月,我们入伍。当时和清公社入伍的有14个人,都是十八、二十岁,还很天真烂漫。阮老一副学生模样,说话轻声细语,有点害羞,喜欢写诗。我们家境相似,都是独生子(阮忠安烈士排行第四,家中还有四个姐妹)。送别亲人,年迈的父母去世,没有归期,心里很沉重。兄弟俩经常互相倾诉,互相鼓励。” 其他…”。

在下面的日记中,年轻士兵阮仲安记述了他入伍第一天的经历,当时他非常困惑,也有些不舍,因为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1968年4月15日,我们开始了行军。那天清晨4点,我们出发,走了一整夜。从小到大,我们从未长途跋涉,也不习惯背负沉重的行李,但今天,我们与道路成为了朋友。穿过田野,远离小村庄,深夜里传来公鸡的啼鸣。……”。“日复一日,路途漫长,沟壑纵横,河流深邃。军队穿过重重森林,溪流纵横,穿过义安省,村落景象逐渐荒芜,最终消失。我们走在深林中,永远地走着……从低坡到高坡,穿过茂密的森林,几缕阳光摇曳,黯淡无光。森林多么静谧。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千百年来也不会留下人类的足迹。….

在青春最美好的年纪,阮仲安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开始体验参军的最初时光。上午学习军事技术翻越铁丝网,中午打柴盖房,下午学习政治军事……”;“习惯爬行和刺刀动作……”。行军间隙,除了思乡之情,年轻的战士也表达了年轻一代站在军队奔赴战场的自豪之情:“在山林里行军的日子里,我们渴望有个温暖的屋顶……然后,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战斗的日子也临近了。我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了……我只记得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一个排,一辆车。人太多了,雨太冷了,但当车辆经过医院,经过村庄,全军一起唱歌时,我还是感到很温暖……人们出来观看,我唱得更大声了。当他们看到车队载着北方士兵前往南方时,他们一定很喜欢。哪个年轻人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

日记里提到了许多地方:如春(清化)、香溪、甘川、奇英(河静)、琼庄、琼州(琼琉、乂安)、广平、广治,甚至老挝的土地……在艰苦的旅途中,在与生死之间脆弱的界限激烈搏斗中,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被阮仲安悄悄地倾诉在每一篇感人至深的日记里。在1970年农历新年27日和29日的日记里,他写道:“今天是春节27号。在家感觉好开心。现在还是出去过春节的日子,鞭炮声和鼓声热闹非凡。好想家……现在在家,爸妈和妹妹应该都在想我吧。妈妈今晚会哭吗?好想他们。真希望现在就待在家里,爸妈应该正在准备春节吧。……”。“……今晚我要熬夜过年,啊,又是在部队过年。今晚,老家的父母会怎么想远方的孩子呢?妈妈想起我,估计会哭个不停。啊,我好想她。….

当他大腿受重伤,必须留院治疗时,这位年轻的士兵有时间倾诉“部队撤离了1号和2号检查站,去执行其他任务。我脚疼,没法回去,就回营里躺了下来。我孤身一人,在一个寒冷寂寞的地下室里。哦,我多么想家啊……往事浮现在眼前,我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土。和爸爸、妈妈、妹妹在一起。爸爸妈妈现在在干什么?我不断想象着妈妈在做这做那。也许妹妹还在做饭。然后,我记起了家里的每一件小事,想起了院子、花园的角落、大门。……”。“当整座山林沉浸在寂静之中时,故乡的景象强烈地浮现出来……好想举起我的小手,去抓住那些让我无比想念的东西……”。

尽管他无比思念祖国,这位战士却无法归来。阮仲安在广治省溪山战场的一场激战中牺牲,年仅20岁。据送交地方的死亡证明书显示:阮仲安,1450部队2营7连士兵,于1970年8月16日在第四军区南部前线阵亡。因“为抗美救国、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被追认烈士。

2024年4月14日上午,安城县人民委员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特别活动。这是和城故乡子弟阮仲安烈士日记的移交和接收仪式。仪式在热烈而感人的气氛中举行,县领导、地方当局以及烈士家属和战友们出席了此次活动。
仪式上,安城县领导强调,这本日记是家族、宗族和祖国的神圣遗物,因为阮忠安烈士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奔赴战场。

讲述漂泊50多年后,为了将逝者日记带回家人身边,联系亲人、寻找亲属的心路历程,河静省义安省烈士遗骸寻墓支援志愿者协会会员黎进勇先生动情地表示:“日记里只提到一位姓安的姐姐和一位妹妹,不知道她们的具体姓名,我一度差点放弃。然而,日记里每一页都写着那位战士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也给了我更多寻找的动力。机缘巧合之下,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其中包括阮忠安烈士家邻居潘达河先生,他帮我联系上了在河内的烈士姐姐和侄女。”

亲属和战友们也讲述了许多关于日记主人的感人故事。阮仲安烈士的昔日战友、老兵潘世阮热泪盈眶地讲述道:“当年参军的同乡14名青年,只有8人回来。牺牲的6人中,有一位是潘世阮。50多年过去了,他终于收到了逝去战友日记的信息,日记里还写着他的名字。”因此,Thu 死了,而 Nguyen 受伤了。……”,我感动极了!虽然只是一件纪念品,却包含着无比神圣的情感,就像多年前的战友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一样。”老兵范德久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他和战友阮仲安身着军装的小照片给大家看。黑白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褪色,但仍然被精心包裹着。在老兵和同一批战友的记忆中:阮仲安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总是关心着战友。
从入伍第一天起,直到部队解散,各奔东西,日记的每一页都记录着这一点:“好了,入伍初期一起生活的朋友们,再见了。哦,为什么还没分开我就想念他们了?我不想离开这些人。”。军人在困境中对战友、队友的爱护与分享,也在1970年7月8日的日记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开始缺盐了,我们得分着吃每一粒盐。从那以后,剩下的唯一食物就只有盐了。听说部队每天要吃300克大米……””。在去师仓库取米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些受伤的士兵,并听到了部队的坏消息。阮仲安心里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战友们,兄弟们,谁牺牲了,谁受伤了,我好着急,只想快点回部队……”。1970年7月16日,一个被铭刻在日记里的日子。我们部队遭遇灾难,我们躺在路边。战友们被担架抬着走过,痛苦万分……”

透过日记的每一页,都能感受到年轻士兵思想和行动中逐渐成熟和坚定的步伐。从训练场上训练的第一天开始”难以忍受“, 但“两个月后的结果同样辉煌。”深入战场时,阮仲安多次奉命进行战地侦察、为行军部队提供警告或部署部队攻击敌人。我们和排长都德焕一起执行侦察任务,带头进攻鸭子山的敌人……早上8点出发,翻越了重重山丘和沟壑。由于不熟悉地形,也不知道侦察兵和突击队的活动,我们有些谨慎。有时我们会在敌人脚下盘旋。也许他们看到了动静,就会胡乱射击……我们的任务是先头哨兵,从立溪一路走到猴子溪的交叉口,闻着柠檬的芬芳……肯定有侦察兵……”在另一篇日记中他写道:“进攻太猛烈了……大家组成矛头,开火冲锋……我们也跟着战友们冲了上去。一会儿,不知道是单兵迫击炮还是鸭嘴榴弹,但火力太猛了。他们不停地扫射,敌人也开火猛烈,很多战友受伤。我手里牢牢地攥着两颗手榴弹,AK挂在胸前。美国人真是顽固不化。….

也许正是怀揣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怀揣着对家人和祖国的热爱之心,像阮仲安这样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才拥有了非凡的力量,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和残酷的日子。沿着行军路线深入战场,眼前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可挑剔……希望部队能在这里驻扎几天,赏月“但在战争形势下他暗自许诺”“好,等到天下太平,现在就休息养精蓄锐,明天再去爬山。”还有一次,尽管“身体虚弱,疲惫不堪”,当他和军队穿过村庄和田野时,听到狗叫声,他很高兴,觉得“稻米成熟时散发出的奇异香味,稻米成熟时家乡的香味……”。

在1970年8月5日(阮仲安逝世前)日记的末尾,这位士兵写道:“……我不喜欢战斗……我不想杀人。我想和年迈的父母、姐姐弟弟们,自由、平静、快乐地生活。我想坐在那栋从小就为我遮风挡雨、心爱的房子里……我绝对不会死,我会回去和家人一起过上温暖的生活。”
为实现逝者团聚的梦想,在安城县人民委员会组织的日记接收仪式上,来自北中南三个地区的阮忠安烈士的妹妹、侄女和亲属们齐聚一堂。阮忠安烈士侄女、政府办公厅国际关系司官员陈氏梅香女士代表家属,哽咽着向“身材娇小、笑容温柔”的叔叔表达了怀念和感激之情。她同时表示:“我的大家族几十年来远离家乡,如今得到了安城县政府、各部门、工会、志愿者协会、老战士、与他一起战斗牺牲的战友们的关心和支持,在庄严、感人、温馨的氛围中举办了这场遗体安葬仪式。我们无比感激,也深深地明白: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离家多久,家乡和根永远是我们要回去的地方……”。

战争早已过去,但青春的雄心壮志、美好的回忆、对家人、战友、队友的美好回忆;战场上的残酷与艰辛,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都记录在阮忠安烈士行军日记中,以此告诫亲人和子孙后代,不要忘记那些为了“为国家开花,为自由结出果实”而牺牲的烈士们的痛苦、损失和崇高牺牲。从此,每个人都更加懂得珍惜今天和平、繁荣、自由和幸福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