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眼目睹孩子们上课,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认真地记笔记,积极举手发言……所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在暑假期间拥有……

六月伊始,泰文科先生(1979年生)又迎来了一项特殊的使命:带他的两个孩子去参加“爱心班N2”。这个班级由两位女士创办,分别是莲城乡青年团副书记阮姮月和三村青年团成员阮氏玉,旨在帮助乡里贫困和残疾儿童参加暑期学校。科先生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但他始终怀着一颗慈父之心,渴望孩子们的教育。因此,当他得知这个特别的班级时,便立即为两个孩子报了名。虽然他家在 9 号村,而学校在 4 号村,距离超过 3.5 公里,而且他只有一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但对他来说,送两个孩子上学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看到孩子们每次课后兴奋的神采和进步,他所有的疲惫似乎都消失了。他那曾经腼腆的女儿泰庆玲(2012年出生)现在变得更加大胆,甚至会主动举手热情地发言。至于他的儿子泰德江(2011年出生),虽然他以前很怕学习,但现在他回家后会认真地做作业,准备明天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老师”演讲,这让爸爸非常惊喜。小江告诉爸爸,每次交作业,看到姐姐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他都会感到更加自豪。
这份喜悦也感染了班上许多家境贫寒但意志坚定的学生。其中一位从第一节课就参加的学生是范氏清松(2016年出生),她进步显著。清松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境贫寒,是附近最贫困的家庭之一。即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她依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并渴望和朋友们一起参加各种技能提升项目。“蓝衬衫”老师们也像朋友和姐妹一样鼓励她,与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正因如此,她不仅热情地学习知识,更在学习的氛围中变得更加乐观快乐。

莲城乡青年团副书记阮姮月女士在介绍这门课程时表示,她一直以来都想为当地贫困残疾儿童开设免费课程,但直到今年夏天才具备了条件。与她一同筹备课程的还有毕业于荣市大学外语专业的阮氏玉女士,她拥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自六月初开课以来,这门课程已经迎来了12名来自该乡的贫困残疾儿童参加暑期班。课程每周二、周四和周日定期开课,孩子们在课堂上练习写作、阅读、学习外语、做数学题,并参与各种软技能培养活动。
尽管过程很艰难,但看到学生们的进步以及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极大地激励了两位老师积极坚持授课。例如,2011年出生的阮公芳(Nguyen Cong Phuong)天生耳聋哑,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学习。他主动向父母提出想来上课。原因是他的家人之前曾送他去特殊教育班学习,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辍学两年。参加暑期免费课程后,学生和家长们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现在,芳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他笑容更多了,也更开心了,因为他可以在每节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2016年出生的武文光和2017年出生的武文胜来说,这个夏天,他们参加了中城乡青年团组织的书法课,感觉就像多了个姐姐和妈妈。作为这门课的“老师”,乡青年团书记陈氏干(1993年出生)把这两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因为她很早就了解他们的困境。武文胜一岁时,父亲就远赴他乡打工。一年后,母亲也离开了家乡,兄妹俩不得不分开,分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直到今年,武文胜即将上一年级时,才搬去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兄妹俩终于团聚。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刚开始上课时,他们的字迹还很稚嫩。Can老师了解他们的情况,总是温柔地鼓励和指导他们,帮助他们练习每一笔、每一个坐姿。如今,经过13节课的学习,他们的字迹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懂得向“老师”请教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比如数学题或作文题,也把“老师”当作可以倾诉的可靠对象。
除了光和胜之外,班上还有来自中城乡的15名6至9岁的孩子参加。他们大多来自家境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中城乡青年团书记凭借着耐心和五年教授学生优美书法的经验,在暑假期间扮演着指导者、姐姐和母亲的角色,陪伴孩子们练习书法,培养品格。

不仅是中城乡和莲城乡的孩子们,现在安城郡的12个乡青年团也为当地贫困儿童开设了免费暑期班。安城郡青年团书记范氏玄庄女士介绍说,教学团队由资质优良、经验丰富的青年团干部和成员组成。他们怀着服务社区的愿望,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热情,力求将课程办得尽善尽美。参加课程的孩子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或身有残疾。因此,教职工们不仅传授知识,还组织课外活动和民间游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融入社会。

近日,莲城乡青年团副书记免费班的三名孩子收到了爱心人士赠送的自行车,这让他们上学更加方便,孩子们为此感到无比开心。其中一位是泰文科的儿子泰德江。收到这份意义非凡的礼物,父子俩都感动不已,从此以后,他们的暑假将充满更多欢乐和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