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眼见证孩子们的课堂,我们无比惊讶,他们脸上每一个欣喜的表情,每一张认真书写的笔记本,每一次举手发言,都流露出无比的兴奋……这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却又不是每个孩子在暑假都能拥有的简单……

进入六月,1979年出生的郭太文先生又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带两个孩子去参加“爱心班N2”。这个班是由莲城乡团委副书记阮恒月和3村团委委员阮氏玉两位姑娘开办的,旨在帮助乡里贫困残疾儿童参加暑期学校。郭太文家是乡里比较贫困的家庭,虽然生活拮据,但作为父亲,他始终心系孩子们的教育。因此,当他得知这个特殊的班时,就赶紧给两个孩子报了名。虽然从9组家到4组教室的距离有3.5公里多,而且他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但对于他来说,送两个孩子上学却是一种无比的快乐。

看到孩子们每节课后兴奋的进步,他所有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了。他的女儿Thai Khanh Linh(2012年出生)以前害羞,现在变得大胆起来,甚至会迅速举手热情地发言。至于他的儿子Thai Duc Giang(2011年出生),虽然以前非常害怕学习,但现在他回家后会非常惊讶,他会认真地完成作业,以便明天能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老师”发表演讲。小Giang告诉爸爸,每次交作业时,看到姐姐用钦佩的目光看着他,他都会更加自豪。
这份喜悦也感染了那个特殊班级里许多贫困却意志坚定的学生。同样从第一堂课就来到这里的小学生范氏清松(2016年出生)就是其中一位进步显著的学生。宋女士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境贫困。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依然保持着好学的精神,渴望与朋友们一起参加软技能提升项目。“蓝衫老师”们也像朋友一样,鼓励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正因如此,她不仅热情地学习知识,更因对学习的热爱而变得更加乐观快乐。

莲城乡青年联合会副书记阮恒月女士介绍说,她想为当地贫困和残疾儿童开办免费学习班已经很久了。但直到今年夏天,她才具备条件。陪同她开班的还有毕业于荣市大学外语专业、拥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阮氏玉老师。自6月初开班以来,该班已接待了12名乡贫困和残疾儿童来参加暑期学校。学习班每周二、周四和周日定期开课。孩子们练习写作、阅读、学习外语、做数学题,并参加软技能发展活动。
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学生们的进步以及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对两位成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地维持着这个班级。例如,2011年出生的阮功方(Nguyen Cong Phuong)天生聋哑,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学习。他主动向父母请求,让他去上课。原因是,他之前曾被家人送去上过专门班,但由于家庭条件困难,过去两年他不得不辍学。参加暑期免费班时,学生和家长都热情地配合着“老师”的每节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阮功方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上课时,他笑容更多了,每次都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让他更加快乐。


对于忠清乡花坦村的武文光(2016年出生)和武文胜(2017年出生)来说,这些夏日里,参加忠清乡团委组织的书法学习班,他们感觉自己像有了第二个姐姐和妈妈。作为学习班的“老师”,乡团委书记陈氏芹(1993年出生)把两个孩子当成了亲人,因为她早就理解他们的苦日子。武文胜1岁时,父亲远赴外地打工。一年后,母亲也离开了家乡,他们不得不分开,分别跟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活。直到今年,武文胜快要上一年级了,才搬去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兄妹俩才终于团聚。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开学初期,他们的书法还不够好。Can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总是温柔地鼓励和指导他们写的每一笔,以及他们的坐姿。到目前为止,经过13节课,他们的书法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性格也不再那么害羞,他们知道如何向“老师”请教他们遇到的困惑,或者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和作文,而且他们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
除了Quang和Thang,还有忠清乡15名6至9岁的孩子参加了这个班。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好。忠清乡青年团书记耐心细致,凭借五年教学生写好字的经验,在暑假期间,她成功地扮演了领队、姐姐和母亲的角色,陪伴孩子们练习书法,培养品格。

不仅忠清乡和莲城乡的孩子们,现在安城县还有12个乡青年团为当地贫困儿童开设免费暑期班。安城县青年团书记范氏玄庄女士介绍说,教学团队由高素质、专业的青年团干部和团员组成。怀着回馈社区的愿望,这支团队投入了全部时间和热情,以最完善的方式维护着课堂。参加暑期班的孩子们大多来自困难家庭或身有残疾。因此,团员们不仅传授知识,还组织课外活动和民间游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融入社会。

近日,莲城乡青年联合会副书记义工班的三名孩子喜极而泣,爱心人士为他们送来了自行车,方便他们上学。其中就包括太文科的儿子太德江。收到这份意义非凡的礼物,父子俩不禁感动不已,从此以后,夏日将充满更多欢乐和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