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盛开、芬芳四溢的景象早已为人熟知,但如今,它已成为每个越南人来到南丹拜访胡伯伯故里时的美好回忆。2019年,胡伯伯故里莲花农业合作社成立,致力于种植、呵护和保存珍贵的莲花品种,并提供莲花深加工产品和服务。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规模庞大的莲花种植区,莲花品种丰富,并以此为原料加工莲叶茶、莲花茶、莲花茶、莲心茶、干莲子、莲藕茶等莲花产品。
通过从原料、种子、肥料到当地居民消费的供应链,莲花产品吸引了南丹金莲县的游客,并为他们提供了服务。2022年5月,北桂仙农业合作社获得了北桂莲花标志的商标注册证书和版权注册证书。

北桂仙农业合作社董事兼董事长范金进先生表示:“合作社种植、养护、保存和供应超过100个不同品种的莲花。目前,合作社已生产15种莲花加工产品,其中9种符合OCOP标准。每逢春节或隆重的庆典,OCOP北桂仙产品套装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礼品。获得商标有助于合作社建立和提升产品的声誉和价值,从而更容易地开拓新市场。”
巴克家乡森合作社以打造国家级产品为目标,不断在各方面努力,力争成为全国莲花产业的龙头企业。巴克家乡森合作社还通过莲花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为近100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至于奇山姜产品的地理标志,县人民委员会从选择具有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植物入手,将生姜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的重点作物。获得地理标志注册认证后,奇山县人民委员会立即出台了“奇山”地理标志生姜产品种植、养护、采收和保存技术指导流程;并向香山小型工业农业合作社颁发了“奇山姜”使用权证书。目前,奇山姜在15个乡种植,种植品种包括生姜和水牛姜2个,种植面积约700-800公顷。
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注册认证以来,生姜种植由传统的少数民族小规模种植,发展到集约化种植,应用新技术工艺,产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收入较往年有所增加。产品消费市场仍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主要产品有:红苹果姜茶、干姜片、纳米姜精油、车挂精油、姜粉、姜提取物等。

许多地方注重打造重点产品品牌,例如荣市柑橘的注册。荣市柑橘产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地区,包括新基县、归合县、兴原县、义禄县、义丹县、安城县、南丹县、义禄县、太化县、清章县、英山县和昆强县。自荣市柑橘获得注册证书以来,其品牌逐渐得到认可,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国外。地理标志保护地区柑橘的价格已上涨数倍。
然而,自2020年以来,柑橘种植面积呈现放缓趋势并急剧下降,柑橘单产和产量也逐渐下降。柑橘种植面积急剧下降,但为了维护荣市柑橘品牌,必须坚决清除病区,并种植其他树种改良土壤。目前,只有安城县和清章县等少数乡镇仍在维护和发展荣市柑橘产品。归合县、昆强县、义丹县和太和镇的一些乡镇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目前,安城县正在取代归合县,成为荣市柑橘的新“仓库”,但该县农业部门仍然建议民众不要大规模种植柑橘。只有气候凉爽适宜的地方才规划柑橘种植区。种植前,还鼓励民众参加培训课程,掌握柑橘树的种植和养护技术。


已获得保护和正在申请注册保护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均为地方特色产品或传统产品,如鱼露、水产品、胡伯伯家乡的莲花、米纸、花生糖、酒酿、蜂蜜、姜黄淀粉、香、保江等。一些地方在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加大了贸易促进活动力度,开拓了消费市场,为稳定和增加群众收入做出了贡献。
在许多地方的有效做法下,集体品牌和地理标志对增加收入和减少贫困两项标准做出了积极贡献,而这两大标准是建设新农村的19个标准中的重要和核心标准,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凭借创新,Sen Que Bac农业合作社董事兼董事长范金进先生获得了许多崇高的奖项,例如:梁廷槽奖,科学技术部创业,创新与创造力大赛二等奖,农村青年创业项目一等奖,并因在2018 - 2020年期间新农村建设运动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政府总理颁发的奖状。

作为传统鱼露生产村,安化乡新安村目前有约80户生产户,其中规模以上户20多户。全村每年生产各类鱼露60万升,产值逾30亿越南盾。村里鱼露加工厂老板杨河南先生说:“平均每年,他们家生产并供应市场约1.5万升鱼露,相当于30多吨生鱼。”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家用玻璃瓶代替塑料瓶来包装鱼露;同时,他们提供多种款式以满足众多客户的需求。凭借对技术的投入、不断更新的精美款式以及快速跟上市场需求,他们家的鱼露产品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关注和认可。
2017年,科技部知识产权局在安和乡公布并颁发了新安传统鱼露商标注册证书。自此,新安传统鱼露品牌在各地逐渐被消费者熟知,市场鱼露产量大幅增加,居民收入也随之提高。平均每名工人每月收入达500-700万越南盾。这也是人们大力推广该品牌的条件,有助于肯定该品牌以及新安手工艺村多年来打造的鱼露品质。

鱼露产品方面,除了新安传统鱼露外,还有一些特色产品被认定为黄梅市富利传统鱼露加工村的集体商标。富利鱼露村有400多家企业参与鱼露、虾酱等产品的加工生产。其中,大型生产企业约50家,其余为中小型规模企业。
科技部技术管理处处长范红海表示:近年来,义安省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备受重视,尤其是地方特色产品。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创造、确权、运用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同步推进。许多手工艺村知名产品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产品获得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为提升义安特色产品和传统产品的价值做出了贡献,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好评。已建成并通过有效商标保护的手工艺村产品包括:胡伯伯家乡莲花、贵州香、炉门烤鲭鱼、西孝蜂蜜、岗村糖蜜、琼琉鱿鱼干、祥阳牛肉干、昆强叶曲酒等。商标为手工艺村产品插上“翅膀”,提升了产品价值,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效益。




必须肯定知识产权资产具有巨大的价值,但目前仍有一批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已经建立,但尚未得到有效推广。
同样的植物,比如桂丰县的百香果,也讲述了同样的故事。百香果曾是一种扶贫作物,计划种植面积达数千公顷……但现在几乎全部枯萎了。原因在于,这是一种“难养”的植物,生长在一种土壤上,这种土壤多年来一直受到真菌的感染,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又比如演洲虾合作社,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产品,但现在却面临着生产加工原料的短缺。近段时间虾捕捞量急剧下降,以前平均每天可以进口2-3吨鲜虾来养殖对虾,现在却只有几百公斤左右。原料的短缺使得合作社的生产无法持续,甚至几个月来被迫关闭暂停运营。鲜虾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油价居高不下,工人转行,出海的船只也少了以前那么多,再加上现在的捕虾方式不科学,趋向于破坏性捕捞,所以虾源越来越少。
演州县演玉乡西禄村段氏金莺女士说:“以前我们家一个月加工鲜虾50-60吨,现在只能加工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困难在于加工原料的减少。以前仅演玉乡就有300对渔船,现在只剩下50对。另外,虽然我们家的产品获得了三星级OCOP认证,但消费量也减少了,导致收入减少。目前,对虾生产小组仍有5户参与,但总体实力不如小组刚成立时。”

加入合作社的家庭享受合作社带来的好处,获得场地租赁费用的支持,获得用于投资生产和经营流程的机器设备支持,以创造最高效率。然而,除了发展良好的集体品牌外,尽管得到了地方国家管理机构的支持,但仍有一些品牌已经建立,但尚未发挥合作社的作用。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集体品牌和地理标志是合作社、协会和工会的共同财产,而不是任何个人的财产。例如,Do Luong 县 Vinh Duc 米纸和花生糖工艺村的集体品牌。合作社的主要产品是芝麻米纸、花生糖、cu do 糖等。
合作社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时都贴有完整的印章和标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尤其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更成为人们送礼的热门选择。正因如此,这些生产设施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稳定的就业机会。然而,在运营过程中,尽管合作社拥有共同的品牌,但各生产设施仍然各自为政,在生产流程、包装、标签以及产品上所贴标签等方面缺乏统一性。这导致合作社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经济实力也参差不齐。


据统计,义安省有159种传统产品和地方特产可以开发成商品。截至2023年6月,义安省共有1761个保护对象,其中包括10项发明、22项实用新型、81项工业品外观设计、1648个商标、2个地理标志、9个证明商标和32个集体商标。

科技部技术管理处处长范红海先生表示:“通过对全省14个县(共注册并受保护的26个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发展情况的实际检查,可以看出,各组织和个人在基础商标的管理、利用和发展方面做得不错。然而,与全省1.2万多家企业相比,受保护的主体数量仍然很小。” 范红海先生分享道:“义安省在特色动植物方面潜力巨大。带有地理标志的产品和手工艺村正在发展,但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数量过少,与当地潜力以及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不相称。”


从义安省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保护产品管理和发展的现状来看,该省各地方和商标持有者缺乏主动性,在制定和实施管理和产品发展规划方面仍存在困惑,面临诸多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原料产地、种植、养殖、加工和小规模生产无法满足品牌产品的需求。信息匮乏、规划不周、追逐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拟申请商标注册的本土农产品难以获得保护。
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地理标志特产地区的群众意识还未看到保护的明显效益,没有积极进行保护和建设,各行其是。

生产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国内外企业的分销和消费需求。手工艺村的产品缺乏针对性规划,难以服务于游客;一些产品质量好、味道鲜美,但缺乏商业企业,因此发展不起来。企业在将产品推向市场时,没有掌握一些相关规定,例如:标签、商标专用权、食品安全、条形码注册、产品质量自我声明……这是过去品牌未能发展的最大原因之一。
科技部主任阮贵灵先生评价道:“近期农业市场的发展已充分展现了农产品在社区品牌支持下的地位、作用和巨大潜力。可以看出,地方特色产品除了在质量、生产要素、文化传统消费等方面具有优势外,与社区品牌相结合发展是一个合适的方向,成为实现可持续生产发展的有效工具。”

然而,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的有效性,只有当产品具备品质和市场潜力,生产者和企业集体行动,使用地理标志标识管理和营销共同产品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拟设立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之前,有必要对产品进行可行性研究。
科技司司长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和管理,仍需同步推进,保护形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企业规模、产品特点、质量等条件,以及每种保护形式的要求来决定。
加强培训和能力建设,包括在培训项目、合作社能力建设、合作社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手工艺村建设、农村职业培训等方面开发和补充品牌管理和发展的培训辅导内容。将农产品品牌管理和发展能力作为培训项目的重点内容,旨在促进和提升合作社、协会/联盟的运营效率,特别是商业能力。要重点支持合作社的组织能力建设和市场拓展。在项目和支持活动中优先支持企业和合作社,为推动品牌在市场上的应用,创造提升产品价值的基础和动力。

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人们选择、保护和发展传统产品。集体商标权人、证明商标权人和地理标志管理者应在注册后,通过制定使用规定和管理规章,妥善管理这些产品。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应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企业和民众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开发和推广受保护产品的价值。科技部部长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