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南吉艾乡中心到平朗村,我们要走近10公里,其中从普克村尾到村尾要走1.6公里多。路况相当艰难。蜿蜒的道路时而崎岖不平,时而泥泞湿滑,我们不得不紧紧抓住乡干部的马鞍,以免摔倒。
平浪村人口稀少,分布在通往村庄的道路两旁。村支书颜文明(1985年出生)的家就在村集体活动中心对面。我们去的时候,平浪村村长正坐在电脑前编辑文字。看到我们惊讶,颜文明说:“电脑是自备的,打印机是上级资助的,用来打印文字和文件。刚开始自己学编辑文字的时候,我和村干部都很懵,但我们得坚持下去。虽然我学的是‘挑挑拣拣’,但现在我已经熟练了。不懂的可以问公社干部,或者村里学校的老师。”

随后,在温馨的棚屋里,党委书记颜文明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2007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洪灾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摧毁了房屋,田地和菜园被泥沙、岩石、树木和垃圾掩埋。为了确保安全,部分普村和苗村的村民不得不离开旧居,来到皮恩朗安家落户,自食其力,重新开始。2009年,皮恩朗新村成立。起初非常艰难,几乎一无所有,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几乎自给自足,生活用水需要从溪流中汲取,也没有电网。然而,“凭借人力,石头也能变成稻米”。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皮恩朗人民的生活如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特别是在被区委民运委员会选定为“改造落后风俗、建设文化生活、发展居住区社会经济”的先进民运典型示范点后,大家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如,过去,人民生活条件落后,全村56户(占37.5%)只有21户建有厕所,其余居民将生活垃圾排入环境。生活用水主要使用天然水。畜禽养殖仍为临时性或散养性,影响了整体环境卫生。农业和畜牧业科技应用有限,土地和自家菜园主要种植混合植物和经济价值较低的植物。如今,得益于“巧妙的群众动员”,56户(共56户)全部建成厕所,其中区委群众动员委员会资助3000万越南盾,群众自筹8.6亿越南盾用于该项目投资;56户(共52户)已将谷仓搬离地面,搬离率达92.5%。

对于经济问题,省委书记 Ngan Van Minh 表示担忧:Pieng Lang 已经获得许多树木和动物项目的支持,以帮助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并非所有模式都能成功。过去,村里有一棵百香果树。起初,它也是村民的生计树,帮助村民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但几年后,百香果感染了病虫害,树木不断死亡,产量下降,于是人们就不再种植了。目前,在区委群众动员委员会的支持下,村民们正在6公顷的土地上推行芋头种植模式,第一期只有15户人家参与。目前正在向全村推广。在Pieng Lang的土地上种植的芋头块头大、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适合村民的农耕方式。此外,村民们还积极种植金合欢、肉桂、苏木、香蒲以及10公顷土地上种植的各种作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村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全村现在共有近230头水牛和奶牛。” 150头猪、30只羊、2000只家禽和近2公顷的鱼塘。一些农户还发展了规模养殖,例如卢文协家,除了种植芋头外,还饲养了16头水牛、20只羊和500只鸡……2022年的好消息是,青心农业服务合作社在平朗村成立,为交通不便的群众开辟了农畜产品消费方向……”,颜文明兴奋地说道。

南贾伊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吕氏进女士带我们参观了皮昂朗村的一些经济模式,路过绿油油的稻田,说道:“记者,这就是内河糯米,非常适合皮昂朗的地形和寒冷气候,味道鲜美,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糯米煮熟后非常粘稠,可以放一整天也不会变硬。目前,全村有十多公顷的糯米种植面积,经济价值很高,市场上的售价约为20万越南盾/日元,所以人们都很兴奋……”
随行的还有桂风县委群众动员委员会干部罗文德先生,他表示:“03计划第一阶段已完成,第一阶段旨在建立完善的群众动员模式,重点宣传和动员群众革除日常生活中的落后习俗,将牲畜棚从棚屋中搬出,建立和推行文明的生活方式。第二阶段,县委群众动员委员会将与地方党委、机关、党支部、管理委员会和村前线工作委员会配合,动员群众改造混合菜园,建立经济模式,种植高价值作物,目前已有12户农户报名参加。”


“Pieng Lang 是一片广阔、平坦、宁静的土地,周围流淌着水流,让人踏足其中,心旷神怡。远处,是神圣的 Pha Lang 悬崖……”——村里的长者如此解释着 Pieng Lang 村的名字。看着如今 Pieng Lang 人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我突然想起作家阮开在《紫胶季节》中的一句话:“生命从死亡中诞生,幸福从牺牲和磨难中诞生……”
南街乡党委副书记梁氏慧女士认为:边疆村如今的变化,一部分归功于村政治体系中干部和党员的模范领导。比如,2007年跟随群众来到边疆村安置的党支部书记颜文明,最初是一名警察,后来深受群众信任,当选为村长、党支部书记至今。边疆村党支部书记能有今天的威望,离不开他言行一致、身先士卒的作风,在各项活动中都身先士卒。比如,在最近实施的混合菜园整治政策中,颜文明和黎文山村长家是最早试点的两户,他们家种了50棵菠萝蜜、荔枝、龙眼树……


此外,拥有25名先进模范党员的平浪村党支部还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特别是年轻党员,以提高党的建设能力和战斗力。该支部平均每年发展2名年轻党员。2022年,截至目前,已发展2名优秀党员,其中包括法律大学毕业生、乡人民议会代表卢氏贤女士。目前,平浪村各群众组织负责人、副负责人均为党员,老年人协会负责人也均为党员。
平浪村党支部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各项决议都围绕村里的实际问题。党支部还指派2-3个党员负责,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鼓励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严格遵守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许多党员家庭在安置区率先行动,实现了“扎根绿色”的愿望。例如,罗文尚一家和魏文章一家(夫妻都是党员),他们通过饲养水牛、奶牛、鸡和鱼塘等方式,创造了高收入模式。——南街乡退伍军人协会主席光文祥先生受乡党委委派,前往平浪村党支部参加活动。

令人欣慰的是,生活逐渐好转,村里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以前,村里没有人读完高中,初中毕业就辍学结婚。现在,村里不再有早婚现象,有学生在大专院校就读,甚至还有区级的优秀学生。2021-2022学年,全村各年级学生68人,其中初中生27人,高中生7人,大学生1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与老挝三苏县南奉村相邻的边境村庄,平朗村的治安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偷越边境事件,也没有发生社会丑恶现象。村民自觉配合有关部门打击犯罪,保卫边境、地标建筑和村庄安全。 “社区文化馆里设立了两个邮箱,用于发现和举报非法移民和犯罪行为。此外,大家下地干活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会及时向党支部、村委会和有关部门报告,协调处理。”平浪村前线工作委员会的一名干部说。


此次重回扁朗,在南贾艾边境公社这片云雾缭绕的土地上,除了看到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积极变化外,也有一些担忧和顾虑:贫困率仍然很高(全村有42户贫困户,9户近贫户)。送别时,群众也吐露心声:希望上级重视投资修建从普克村到扁朗的公路,听说有项目但尚未实施。“目前村里有幼儿园和小学,但孩子们上三年级后,必须到公社中心上半寄宿学校,雨季出行比较困难。如果交通畅通,孩子们上学方便,农产品有消费,人民生活就能富裕起来……”——党支部书记颜文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