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我们共同的家乡
通往黄筹村和郎先村的道路蜿蜒穿过碧绿的稻田。五月的阳光洒在起伏的田野上,洒满金色的光芒。义安省终年被老挝的烈风灼烧,洪水肆虐,气候恶劣,但乡村却异常肥沃繁荣。来到胡伯伯故乡的游客都有着同样的感受,踏入黄筹村和郎先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通往胡伯伯家的路上,一切都显得如此熟悉。竹堤、芙蓉花、槟榔花、芬芳的柚子花、小土路,尤其是夏日午后摇曳的茅草屋顶和吊床……这些画面对每个越南人来说都十分简单而熟悉。在这样的空间里,少年阮生宫在母亲的摇篮曲中,在布行行会抒情的民歌中,在郎先村和黄筹村人民的辛勤劳动中成长。这些歌谣伴随他一生,成就了一位伟大文化人格。“孩子,我告诉你:好好读书,这样你才能有吃有穿。饿了可以洗干净,穿破衣服可以散发芬芳。等你功成名就,国家会报答你的。” 瞻仰胡伯伯故居,仍留有纪念:阮生色当年教子的书桌,母亲黄氏岫当年织布的织布机,爱国学者常来与胡伯伯父母讨论国家时事的木凳……看着这些与胡伯伯童年和家庭息息相关的物品,许多人默默流泪。
金莲遗迹管理委员会的几代工作人员都被派去“代表”胡伯伯家族接待宾客。他们每天都悉心照料、保护胡伯伯家族的故居和遗物,让大家感受到:胡伯伯和他的家人依然在那里,继续以乂族人民的孝道迎接宾客。导游阮安荣用清晰、甜美、充满深情的声音向我们讲述了远道而来的游客的感受:“我们每天都会接待同胞和国际友人来胡伯伯故居参观,每个人都非常感动,因为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在家乡的童年时光。许多有幸与胡伯伯见面、共事或研究过他的人都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回忆,导游也因此有机会补充更多资料,使他们的介绍更加精炼、更加生动。”我们抵达的那天早上,一位日本客人请求安荣允许他坐在胡伯伯家的竹床上。他说:“胡志明是一位为民为国奉献的领袖典范,他一直钦佩、爱戴、研究胡志明,并在日本报纸上撰写了许多关于他的文章。现在有机会访问胡伯伯的家乡,他想真正感受一下这个孕育并养育了这位伟人的家庭的温暖氛围。”
这位日本客人的感受,也是所有参观遗址的游客的感受。
为响应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这份情怀,自2005年起,金莲遗址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项目已启动,预计于2010年竣工。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将其总体规划分为三个子项目:森村遗址保护修复、黄柱遗址保护修复以及黄氏嫔夫人陵墓保护修复。这三个项目旨在帮助游客和文化历史研究者了解和理解民族解放英雄、杰出文化名人胡志明的成名之道,并进一步理解18世纪末学者阮平谦的预言“忠山三定行王图”(忠山三峰合称王字)。记得,在启动该项目时,时任县委书记阮世祺先生曾说过:“金莲-南丹乡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必然的,但保持村庄的宁静祥和、减少混凝土建筑、增加树木、建造大型花园、设置竹篱笆、种植满蒿和芙蓉树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非常有必要像保留一些古民居一样,保留一百多年前建造的‘四柱下柜’或‘前柱后柜’式传统民居。” 本着这一精神,该项目历时三年,以19世纪末金莲乡土地登记册为基础,修复了邻村遗址附近的一些民居,使遗址与这些民居之间建立了“在需要时”的密切联系。这些民居分别是黄震先生、黄燕先生和黄越先生的民居。
118年后,最美的莲花胜村、楚村呼唤而生,金莲村更是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让每一次朝圣、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怀旧……
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