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将的由来

June 6, 2008 16:22

德利神庙,又名妙神庙,供奉着李朝一位抗击宋朝、占城和哀牢的将领。这座神庙是李朝人民为纪念这位将领而建,当时他还在世。为了进一步阐明德利神庙的功绩和生平,我们想提供一些新发现的珍贵文献。


义安省的中文文献《百神记》(Bach Than Su Tich,100个神的故事)第4页记载了这座寺庙和多利神。这个故事记载于阮朝末年。多利神被供奉在位于多利山脚下的庙宇主殿中。友璧(现南江省)和长吉(现南吉省)两个乡的人民负责供奉多利神。多利神庙被美军轰炸摧毁,幸运的是,两个乡的人民将一些祭品和雕像带到南江省和南吉省的两座寺庙中供奉。值得注意的是,在七天坛(又称美天寺)的遗物中,仍然保留着一些皇家敕令,授予范氏家族多利神称号。


通过以上文献,我们仅知独利山的神祇是范兰平,或范姓兰平。这位神祇的真实姓名不详,其职位是兰平漂奇威,上祥君威烈侯。这位神祇极其神圣,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和称号,以保佑人民和国家。


幸亏,最近有一位旅居海外的越南人,法中医学交流团成员兼团长陈大志先生,在中国工作多年。他有幸前往中国各大图书馆查阅我国历史文献,特别是有关李朝抗宋的文献。他拜访了宋越战争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家族,并请他们查阅族谱和文献。他读到了两本大越入侵总司令(1076-1077)的军事日记:郭贵所著的《郭氏南政》和赵捷所著的《赵氏政朝交际记》。阮伯茂先生总结了陈大志先生提供的文献中记载的“独利”神灵的背景(最近发表在《乂安文化杂志》上)。我们想总结如下:


本名范仲益(1052-1077),籍贯不详(?)。父亲是范仲康,母亲是郭氏芳。7岁丧父,被叔父收养,改名郭益。10岁时,叔父去世,他独自一人在升龙乞讨。他与6个同样境遇的人成为朋友:陈迪(太平武秋)、杨明、赵秋(乂安高舍)、梅锦(乂安文潘)、吴禹(山西杨林)、塔维(清化安灵)。他们被明空和尚收为弟子,并被送给李昭文王子为义子。王子的父亲教他们文学和武术。他们在西湖练习,潜水和捉龙。他们被黎氏燕侑义兰收养,并因才华被国王赏识,国王赐予他们“西湖七侠”的称号。郭贵在《郭氏南政》中将这七人称为“交龙七怪”,《赵氏正史小交际记》则称他们为“交际七龙”。“西湖七侠”聚集了500名贫困少年,将他们培养成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他们像水獭一样在水中畅游,并且擅长海战。李圣宗赐予他们“西湖交龙”的称号。1069年,交龙队跟随这七人护送李圣宗平定涧,在南涧、一黎、氏乃、潘郎等战役中屡建战功。回国后,七人被封为伯爵,任都尉,每人都加封天淑平。范仲英被授予“Thien Tu Binh Bong Thanh”称号。玉兰女神为这七个人求妻,为范玉、京禄安官员和清化特使范一昭的女儿范芳仙小姐求婚。


有一次,范仲益率军攻打占城,在鲁庙停下来休息。当时,鲁庙一带森林茂密,野兽横行。他命令军队用玛瑙和赭石制成的大弩,将狼全部消灭,拯救了人民。人民感激不尽,便在鲁庙修建了一座活佛庙,供奉他。


1075年,为阻止宋朝的侵略阴谋,李国王派兵越过边境,攻打宋朝的翁、廉、康、勇、宜、巴等省。“西湖七侠”跟随李常杰北上,立下赫赫战功,七人均被封为大将、侯爵。范仲益被封为明威大将、明心侯,其妻为一品夫人。


1076年,七位将军率领士兵在如月江与宋军展开惊天动地的决战,迫使敌军节节败退。七位将军及其夫人,即“西湖七侠”,全部壮烈牺牲在战场上!


战争结束后,七位国王被追封为大王,他们的妻子被封为公主,朝廷下令为他们修建寺庙。范仲益被追封为陈明威利大王,他的妻子被追封为长城公主。国王下令在汝庙修建寺庙,并赐给当地人民土地用于祭祀。


独利山神范仲益庙早已被夷为平地,但位于旧石场前、靠近Cau Mieu桥的遗迹遗址需要重建,以纪念这位为民族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Cau Mieu啤酒厂的投资者、西贡啤酒公司总经理已计划重建这座山神庙。这是一个值得支持的行动!


Dao Tam Tinh -义安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