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归来的男孩的重逢

December 22, 2011 18:09

(Baonghean)-12月16日上午,这场充满欢笑和泪水的重逢在义安综合医院产科举行。

那天早上8点,医院产科拥挤的走廊里,出现了一个法国家庭——伊莎贝尔·文森特·伯恩·罗恩夫妇,带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越南领养的儿子。翻译费尽心思,努力传达这家人带着小儿子重回故土时的哽咽之情……重回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重回那些在他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张开双臂欢迎他、悉心照料他的人们。

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们一时茫然之后,纷纷跑出来,认出了这个孩子正是Khoa多年前收养的……就这样,往事渐渐涌上医生们的脑海,他们曾把这5个弃婴称为自己的孩子,其中就包括小男孩Xuan Loc(去法国时叫他Xuan Lui)。




旅途中,春禄家人与医生们合影留念。
参观义安综合医院产科


七年前一个寒冷的夜晚,医院保安在停车场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产科的医生和护士认出,这个婴儿正是两天前在产科出生的婴儿。婴儿的母亲独自一人分娩,出生证明上写着她的家乡是芹禄(河静省),孩子的父亲来自义安省义春县。检测结果显示,婴儿感染了艾滋病毒。婴儿被带到产科,与另外四个被遗弃在产科的婴儿(其中两个也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一起抚养。

当时,儿科主任阮氏银医生和新生儿科的护士们决定给孩子取名为春禄(取其父母家乡名字的意)。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每天渴求奶水,渴望母亲的温暖,医生和护士们根据孩子母亲分娩时提供的信息,决定派人去寻找孩子的家人。

该部门的两名护士,河女士和狄女士,前往宜春,但找不到任何与她们掌握的信息相符的人。经过一番耐心等待,她们终于找到线索,婴儿的父亲来自宜丰(宜禄)。穿过一片泥泞的田野,她们找到了一所破旧的房子。在那间破旧的房子里,一位老人正瑟瑟发抖地照顾着两个生病的孩子。通过讲述,她们得知,春禄的父母在去南方打工时认识并住在一起。两人都感染了艾滋病毒。老人还有一个儿子(春禄父亲的兄弟,也是与他一起生活的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感染了艾滋病毒,他的兄弟和妻子都去世了,留下他独自抚养两个生病的孩子。他的妻子也去世了。现在,他成了这两个病孩子的避难所。看到老人可怜的样貌,两名护士强忍泪水离开,不想再给老人增加负担。

从此,小春禄成了产科的正式孩子。渴了,奶水就被“妈妈们”抱着去讨奶。缺了妈妈的温暖哭闹,白衬衫妈妈们就把他搂在怀里。医院的一点补助,妈妈们和病人家属的帮助,加上这里医护人员的满满爱心,养育了这五个弃婴……

后来,胡志明市一家孤儿院联系上了孩子们,希望他们领养。当时,春禄(Xuan Loc)大约7个月大,最大的孩子叫花(Hoa)已经2岁多了。孩子们被医院的车送到了他们的“新家”。那是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们永远难忘的一天。当车载着科室的5个孩子驶去时,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隐藏)着内心的波澜。Duyen女士心不在焉地站在走廊的角落,Ngan女士默默地坐在房间里,Duc女士追着车喊着“我的孩子们……”。这些小孩子是产科熟悉的角落,与每个医生息息相关,他们的名字大多是科室里“妈妈”的名字,怎么会让人不想念他们呢?

春禄回国的那天,伊莎贝尔夫妇为她谱写了人生的童话,讲述了多年前感染艾滋病毒的孩子,他圆圆的、天真的眼睛,让两人在回越南计划收养孤儿的旅途中,感受到了爱。回到位于法国雷韦莱吉梅(邮编38420)的家中,他们又生了一个越南儿子(当时男孩快两岁了)。男孩得到了悉心照料,爱护有加,去上学,直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生病了。伊莎贝尔夫妇为他们的三个孩子感到无比自豪,包括最小的儿子,他聪明活泼,正在读二年级……

怀着对孩子的爱,对这片土地以及生养孩子的人们的感激,他们决定按照旧孤儿院留下的文件,把春禄带回义安。在妇产科的会面满足了这个家庭的愿望。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第一批剪脐带的人,第一批为孩子讨奶的人,第一批在值班的漫漫长夜里抱着孩子睡觉的人,第一批带孩子去公园的人,第一批在月圆之夜为孩子买星星灯的人……

而他们之间,不再是两个国家的距离,不再是语言、习俗的距离……他们都是赋予一个人生命的人,他们都是那位12月16日上午在医院产科值班牌上高兴地写下自己越法名字“Xuan Lui”的艾滋病患儿的亲密家人。


文章及照片:Thuy Vi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