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舰队故乡的英雄家族

April 10, 2012 18:49

李山岛县有40多个部族,他们的成员参加了奉国王之命前往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开采物产并在领海设立主权标志的英雄部队,他们的名字至今仍闻名遐迩。

广义省李山岛县面积仅10平方公里,却拥有多达10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遗迹。其中,超过一半的遗迹、教堂和氏族珍贵文献与越南主权历史直接相关。男性位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黄沙群岛船长武文杰的第六代传人武文宇从小就听父亲讲述祖先们在黄沙、长沙两岛征服东海的故事。


在父亲讲述的无数故事中,吴氏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艘长15米、宽4.5米的帆船。每年农历二三月,吴氏家族的祖先们从李山岛出发,直奔黄沙群岛,开采物产、设立地界、测量水道。八月,东北季风来袭,黄沙群岛的队伍便返回会安或顺安(承天顺化)的海港,向朝廷进贡。


最小的儿子如今已年近六十,他回忆道:“祖先们至今仍告诉我们,在每个人出征之前,家族教堂都会举行仪式,向士兵致敬,也就是出征仪式,以此鼓励年轻人满怀信心地完成朝廷赋予的任务。所有前往黄沙的家庭成员都免交年税,村里还会提供粮食补贴,包括大米、盐、食用油、饮用水……此外,村里还设立了土地基金,供当地居民租用,直到收获季节,届时他们才能缴纳年税,筹集资金,每年都用来支持这支英雄的军队。”


武文家族保存着一些文件,表明他们的祖先自1786年起就加入了英勇的军队,前往黄沙执行任务。根据家族中发现的汉农文献,武文杰大尉是最早指挥黄沙部队的李山人。继武文杰先生之后,武文富大尉于1803年前往黄沙。此外,武文家族还有许多人前往黄沙,尤其是武文雄——阮朝官方史书中多次提到他,称他为海军向导、招募水兵……


轻型艇模型——该艇是越南海军舰队在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执行任务时使用的车辆。图片来源:智慧

除了武文氏族外,在李山岛县,还有范光氏族、范文氏族、邓氏族、阮氏族......这些家族都有许多世代在黄沙群岛服役的士兵,服役时间长达数个世纪。


范光氏族长范光映于嘉隆元年(1815年)前往黄沙测量水道。范文氏除了海军大将范友一外,还有许多名人也曾前往黄沙,例如:海军大将范文原于1835年前往黄沙,带领士兵和船夫运送物资,在黄沙岛上修建寺庙并竖立石碑。


黄沙海军上校范友一的第四代传人、年近七旬的范世宣先生感慨万千:“小时候听爷爷和父亲讲过,当时出海手段还很落后,家里无数人奉皇命到黄沙、长沙海域履行职责、祭祀。亲人临走前,家里人都准备好了面包、方杏仁叶包的面包、香蕉叶包的饭团、槟榔叶包的饭团,以便长期保存。”


作为对黄沙船队有着深刻理解的岱村工匠武贤达(80岁)补充道:“从阮朝开始,岛上的勇士们在前往黄沙之前,除了带够6个月的粮食外,还不忘带上3根藤绳和一张草席。在海上遇到意外时,队友们就用藤绳绑住草席,用写有遇难者姓名的卡片包裹尸体,抛入大海,希望漂流回故土。”


范友一上尉的第四代后裔范泰宣先生正在风墓前烧香。图片:智慧

最具体、最生动的证据是邓氏家族保存了175年的珍贵黄沙勋章,它与越南的主权直接相关。男性越南人民军在黄沙、长沙两岛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近日,外交部向邓氏宗亲颁发奖状,以表彰其在保卫黄沙、长沙两岛主权斗争中取得的丰功伟绩。


该命令是广义省官员向邓文暹先生和杨文定先生颁发的第一份正式命令,明确指出明命十五年(1834年)4月15日,派遣由3艘船组成的舰队守卫黄沙岛。


为了铭记黄沙部队的功绩,李山村的人们每年农历二月和三月都会举行仪式,祭拜那些为了维护祖国主权而浴血奋战、远渡重洋前往东海的先烈,这已成为村里的风俗。在家族至今仍保存的1815年黄沙将士悼词中写道:“奉朝廷之命,保卫黄沙和长沙群岛领海的将士们,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他们忠诚不屈,英勇无畏。他们不畏风雨,誓死保卫边疆,誓死保卫边疆……”


广义省文化体育旅游部部长阮登武博士强调,官方史书、阮朝记录、岛上教堂遗迹、陵墓和数以千计的黄沙士兵坟墓都是李山家族几代人曾在数个世纪前前往黄沙和长沙的活生生的证据。


据《快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