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病的防治

April 11, 2012 18:20

(Baonghean) 近年来,我省集约化和半集约化养虾区频繁出现白斑病,3-5天内死亡率高达100%。该病多发于过渡期(雨季中期或雨季末期至旱季初期),此时虾龄约为45-60天。然而,疾病预防必须从选种、改良池塘、放流前等阶段开始。


疾病原因:


土地的结构和性质不适合池塘系统;池塘脏污或化学处理需要换水时没有足够的水来补充,排水系统不良,对养殖区造成污染……此外,技术因素也会引起虾病,例如:没有创造所需的水色,导致虾在养殖季节初期缺乏天然食物;池塘水质管理不善,饲料管理不合理造成池塘污染。特别是苗种的质量也是导致疾病爆发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农民一定不能选择劣质苗种或携带病原体的苗种,特别是白斑病等危险的病毒性病原体,这不仅会导致养殖季节的失败,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后茬作物中危险病原体向池塘和养殖区的传播。


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一些措施:


养殖设施除按建议在养殖、防病、放苗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外,还需在池塘改造及整个养殖过程中做到“三不”和“三有”:


“三不”:不使用农药或植物保护药物衍生的化学药品杀死池塘中的甲壳类动物、杂鱼、螺类、海草和藻类;不投放来源不明、未经质量控制和强制性疾病检测的虾苗;不将池塘中的水和泥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室外。


“三有”:必须有沉淀池和处理废水、污泥的场所,才能将其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必须采用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如越南GAP、全球GAP;必须加入合作社、协会、农业社区等,在生产中互相支持。


PH(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