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地下”酒类难以管控

May 4, 2013 14:58

(Baonghean.vn)-第94/2012/ND-CP号法令实施四个月后,该法令规定手工酒的生产和经营必须获得许可,但义安省民众仍然对这项法令一无所知。他们每天仍在肆无忌惮地生产数千升“酒流”(cuoc lui)酒,却浑然不知这是违法的。

人们漠不关心


荣市义富乡12村的黄氏新女士指着厨房角落里一罐冒着热气的15升葡萄酒罐,向我展示:“我今天下午刚酿好这罐葡萄酒,准备送给顾客。我酿的葡萄酒味道好极了,而且不像市面上那些“假”酒那样喝起来让人头疼,所以很多邻居的兄弟和朋友都订购了。她每天酿两罐,每罐大约15升。现在,她必须把酒酿好储存起来,等到夏天再卖出去,因为在炎热的夏天,如果酵母发酵不充分,就会变酸,酿出来的酒就不好喝了。”当被问及是否按照94号令登记办理了葡萄酒生产许可证时,谭女士表示:我对94号令并不了解,当地政府也还没有实行葡萄酒生产许可证登记,而且我只是煮酒卖给附近的熟人,所以不需要登记生产许可证。

通过观察,谭女士家的厨房狭小,却摆放着几十个70升的塑料桶,里面装着酒酿。酒桶旁边散落着蜂窝煤、厨余灰和垃圾桶,显得十分凌乱,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酒酿酸味。



谭女士正在进行发酵,为下一批酒做准备。



酵母箱旁边的垃圾桶

在宜富乡,目前有100多户人家酿造葡萄酒,平均每天手工酿造约150升葡萄酒。酿好的葡萄酒被装进罐子或瓶子里,在市场上出售,人们根本不在乎葡萄酒的质量,也不在乎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否有保障。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一些“掮客”会从居民家中收酒,然后按照配方“再造”:大约一桶水+45度酒精+一罐“真”酒,闻香后,一桶酒就能酿出几百升的葡萄酒,售价只有几万到几十万越南盾。这种酒通常被消费者称为“走酿酒”。“掮客”们调配好后,再进口到大众酒吧、路边摊和小杂货店,卖给消费者。

人气酒楼老板洪先生说:“‘现成的’酒只卖给摩的司机、人力车夫、搬运工、建筑工人、建筑工人以及嗜酒的低收入人群,因为价格便宜,每升只要1.5万—2万越南盾;而‘真酒’则贵一倍,每升3万—3.5万越南盾,只卖给葡萄酒鉴赏家,因为如果卖‘假酒’,顾客就不会再来,所以我们要看顾客来卖。”洪先生说,25公斤糯米要近40万越南盾,加上几万越南盾的酵母、木柴、煤炭,煮酒的成本就在40多万越南盾,只能酿造15升的酒。如果以每升3万越南盾的价格出售,根本赚不到钱。因此,酿造“正宗”葡萄酒的家庭只顾自己酿,卖给熟人,酒渣主要用来喂猪。为了盈利,“中间商”不得不重新调配,然后以低得多的价格批发给商店。和陈女士一样,洪先生也不知道94号法令的存在,所以他仍然自由地向消费者出售葡萄酒,而没有获得酒类经营许可证。

这种“边走边酿”的酒在人们的生活中由来已久,因为它能给卖酒者带来高额利润,迎合了贪图便宜的心理,却解决了“酒鬼”的酒瘾,殊不知这种酒喝多了会中毒,长此以往对健康有害。特别是在雄州、雄盛(雄原)和宜富(荣市)一带,曾经有一段时间,全村人都争相卖酒。因为来不及调配好酒运回商店,他们就扛着货,一路调配酒,边走边卖,后来“边走边酿”酒就得名了。


武玄(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