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混养鱼技术
1. 准备池塘
- 排干并疏通淤泥,只留下15 - 20厘米厚的淤泥层。
- 清除灌木丛,为池塘创造一个开阔的表面。
- 加固堤岸,检查并堵住漏洞
- 每100平方米池塘面积撒7-10公斤石灰粉。
- 施肥:除灰3天后,将20-30公斤腐熟的厩肥和50公斤绿叶(绿肥用软茎叶)均匀撒施于池底,每100平方米。绿叶切碎后均匀撒施于池底,埋入泥土中或捆成5-7公斤的小捆,埋于池角。
- 池塘注满0.3—0.4米深的水,浸泡5—7天,清除所有绿肥残留物,再注满水至1.5—2米深。注意:入池水需用网眼较小的滤网过滤,防止掠食性鱼类、杂鱼进入。
2. 释放种子
- 养鱼密度为1-1.5尾/平方米,水源干净、交通方便的地方可养2-3尾/平方米
- 天气凉爽时放生鱼,例如清晨或傍晚。
- 在放生鱼之前,需要将鱼袋浸泡在池塘中 10-15 分钟,然后慢慢打开袋子,以使鱼与池塘水环境保持平衡,以免鱼受到环境的冲击。
插图
3. 混养比例
混养比例取决于池塘条件和食物供应。
一些鱼群配对的公式。
* 主要养殖罗非鱼
罗非鱼 60 - 70%
草鱼 10-15%
其他类型 20-25%
* 主要饲养草鱼:
草鱼 50%
草鱼 25%
草鱼 20%
鲤鱼 5%
* 主要养殖草鱼
草鱼 50%
草鱼 20%
草鱼 10%
鲤鱼 10%
鲻鱼 10%
目前,大多数养殖户主要选择饲养单性罗非鱼、鲤鱼、草鱼。
4. 护理
每天早上和下午定期检查鱼塘是否有异常的鱼活动。
喂养的4个原则:量、质、时、地。
食物份量:
鱼的大小可达 100 克,占鱼重量的 3 – 5%
鱼的大小<100 – 300克 2 – 3% 的重量
鱼的大小 > 300 克,占鱼重的 1.5%。
- 每天喂鱼两次:早上6-8点,下午4-6点。天气变化时减少喂食量。当鱼出现浮水迹象时,请勿喂食。
5. 预防鱼病的措施
5.1. 综合防治
+ 每周定期使用1-2公斤石灰/100立方米水。下雨时,使用2公斤石灰/100立方米水。
+ 在喂食点悬挂 2-4 公斤/袋石灰
+ 释放前,将种子放入 2-3kg/100 升水的盐水中浸泡 5-10 分钟。
+ 为每个池塘选择合适的配方和养殖对象。
+ 定期使用EMC、BIODW、BIOBAC等生物产品改善池塘水环境。
+ 每100kg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200—300g,定期喂鱼,可增强鱼的抵抗力。
+ 更换池塘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定期更换和添加池塘水。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20%至30%。
5.2. 预防疾病用一些草药来预防鱼病:
+ 香蕉树:把树干砍成小段,把树叶砍成碎片喂鱼。
+ 大蒜:将大蒜捣碎,拌入食物中,每100公斤食物添加0.5-1公斤大蒜。连续喂食6天。
+ 马齿苋:用盐水洗净,喂给1.5-3公斤蔬菜/100公斤鱼
+ 旱莲草:研碎取汁,用渣喂鱼,用量为2-3kg/100kg鱼/天。
上述草药对预防和治疗鱼类肠道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6. 治疗鱼病的措施
6.1. 鱼类红斑病
* 病理体征
- 鱼食量减少或停止进食,在水面上无力游动。鱼皮颜色变深,失去黏液,变得干燥。
- 身体、嘴周围的鳍基部出现红色斑点。鳞片脱落,溃疡侵蚀身体深处,并伴有特有的鱼腥味。肛门红肿,腹部可能膨胀,鳍条撕裂,鳍条逐渐截断。
- 解剖:腹腔出血,有大量液体,肝脏、脾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血,肠道没有食物,可能充满气体,出血的肠壁有多处坏死、腐烂。
- 出血病主要发生在草鱼、鳙鱼、鳙鱼……
- 疾病多发季节:春季、初夏、秋季。
* 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 使用以下化学品之一处理池塘水环境:
每1000m3池水加1kg高锰酸钾。
+ Vicato 1kg 适用于 2,500 -3000m3 池塘水。
+ 1升BKC适用于3,000立方米池塘水。
- 预防疾病,使用中药天达1号:1公斤药/2000公斤鱼,连续投喂5天,每30-40天投喂1次。治疗疾病,使用中药天达1公斤药/1000公斤鱼,连续投喂5-7天,配合石灰、加水、增加精饲料。
- 拌KN04-12鱼药,每100公斤鱼/天用量200克,连续投喂5-7天。
6.2.鱼烂鳃病
* 病理体征
- 鱼群单独游动,在水面上缓慢游动,捕食量较少或不捕食猎物。
- 鱼皮逐渐变黑,鳃裂、腐烂、沾满泥土。鳃盖骨表面出血、腐蚀、形态异常。鳃丝腐烂、沾满泥土,鳃盖内表皮出血。
* 疾病的分布和传播
- 这种疾病经常发生在许多鱼类中:草鱼、青鱼、鲤鱼、鳙鱼。
- 该病多发于春季、初夏、秋季,适宜水温为25~35℃。
- 该病多发生于高密度网箱养殖、水循环不良、有机碎屑较多的池塘养殖的鱼,渔民称之为“泥鳃病”。
* 治疗
- 治疗此病,可将抗生素加入鱼饲料中,连续喂食5-7天,以杀死鱼体内的病原体,并用石灰粉以每100平方米1-2公斤的比例撒入池塘。3池塘水可以杀死环境外的病原体。
- 每天使用抗生素红霉素 4 克/100 公斤鱼。
- 每天每公斤鱼使用20 - 40毫克的抗生素土霉素。
6.3. 锚虫病。
* 病理体征
- 受感染的鱼食欲不佳,体质虚弱,锚虫附着点周围出现炎症和出血。锚虫附着点为细菌的入侵和生长创造了条件。
- 锚虫附着的地方,用肉眼看去,形似锚。
* 疾病的分布和传播
- 该病对鱼苗、鱼种危害极大。
- 大型鱼类和锚虫虽然不会造成重大危害,但为真菌和细菌等其他病原体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造成大规模死亡。
* 治疗
- 使用一捆捆的印度楝树叶,将其放入池塘中,剂量为 5 - 7 公斤/100 平方米。
6.4. 车轮病
* 病理体征
- 鱼的身体和鳃有大量不透明的白色粘液。
- 鱼皮呈灰色,鱼身发痒,成群浮出水面。
- 病情严重时,鳃丝被破坏,鳃内充满银白色粘液。鱼游动时,会翻身趴在水面上,最终沉入水底而死亡。
* 疾病的分布和传播
- 通常是鳃和皮肤等外部寄生虫。
- 该病常见于以下鱼类: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鲶鱼……该病主要影响鱼苗和鱼种阶段。
-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春季、初夏和秋季。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30℃。0C.
* 治疗
- 使用2-3%的盐水来给鱼洗澡。
- 使用 CuSO4(绿明矾)500 - 700 克/1000 米3水。
7.收获
- 收获前两天停止喂鱼。高密度养殖且饲料投入充足,每公顷每茬鱼产量可达12-15吨。
根据 khuyennonhanoi - 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