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禅龙塔事件看寺庙文物的保护

November 11, 2013 19:15

连日来,河内市石室县长山乡的民众和舆论对禅龙寺住持不断违反国家文物保护规定的行为感到愤慨。这位住持未经民众和地方当局同意,擅自在寺院内建造厕所,并在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禅龙寺山门前建造车库。

事件的高潮是,该僧人称自己随意将寺庙中的古老佛像漂流到河中,并用一尊与自己长相十分相似的新铜像取而代之,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Người dân bức xúc trước bức tượng mới có bề ngoài giống sư trụ trì tại chùa Chân Long
人们对这座形似禅龙塔方丈的新雕像感到不满。

我们的祖先有句谚语:“王的土地,村里的寺庙”,这不仅指所有权,也表明寺庙在村民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自2011年被任命为住持以来,这位僧人却触犯了佛教教义中关于住持的禁忌,即“把寺庙当成自己的家”。此后,这位住持不仅持续严重违反《遗产法》,还做出了许多令当地民众不满和不安的行为。

昌山乡的事件只是众多例子之一,表明寺庙和宝塔等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从未如此脆弱,虽然我们有保护遗产的法律渠道,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方丈的违规行为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舍利子丢失变形,才得以解决。几百年来,人们保存下来的古代雕像和古代祭祀品,方丈本人很容易就用来历不明的新物件替换掉……

在民族历史中,村落文化是维系民族文化灵魂的坚实基石,其中,村舍和佛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民族文化博物馆”,将建筑、雕塑等物质文化价值与非物质文化价值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文物如此重要,但一些负责保管文物的人员却对他们所守护的宝藏缺乏充分的理解,这令人遗憾。

等级文物不允许增减任何资产,因为它们已被当局清点。但现实情况却截然不同。除了寺庙和佛塔文物失窃率惊人之外,文物管理员、民众缺乏相关知识,以及管理机构的疏忽,也使得文物流失的情况日益恶化。

两个月前,我们提到过很多祠堂门口摆放着中式石狮子的问题,这些石狮子是捐助者捐赠的,自然被接受摆放在寺庙里。

我们记录了众多文化和历史专家对石狮子故事的看法。许多观点相当尖锐和沉重,认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炫耀方式,甚至是“狮病”、“狮灾”——一场文化灾难。因为,无论是在强加于人还是主动进行文化交流互动时,越南人总是懂得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然后将其越南化,以自己的方式“驯服”。我们的祖先从未接受过无意识的模仿。

关于文化无知和对文物处理疏忽的“病态”的故事还可以讲很多,而且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现在是时候对越南的公共房屋和宝塔的保护敲响警钟了——这些是祭祀祖先和保存民族灵魂的地方。

据VOV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