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腿虾养殖的一些模式——水稻

October 26, 2013 18:26

冬春稻和巨型淡水虾

该模式适用于水灾地区、夏秋稻种植不稳定、秋冬稻种植困难以及夏秋稻生产效益不理想的地区。

季节:巨型淡水虾养殖季节通常始于3月至4月(DL),一直持续到冬春稻作开始。虾养殖季节持续7-8个月,因此收获的虾个头较大,可以卖个好价钱,适合放流虾苗(Pl 15)。

农田设计:农田面积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为0.5至4公顷。田地周围必须有一条沟渠,占田地总面积的20%至25%。沟渠宽度为2至3米,深度为0.8至1.0米(相对于田面)。

堤岸高1~1.2米(或高于洪峰),堤脚宽3~4米。在主汛期(洪水最高时),堤岸需用30~50厘米高的网覆盖,防止虾逃逸。

整地整塘:冬春稻收割后,进行整地整塘,整修塘岸,疏通周围沟渠淤泥,然后施入石灰,每公顷用量150~200公斤,晾晒3~5天后再浇水。

新挖沟渠或有明矾的田地,在施用石灰前需冲洗2-3次。

供水:池塘注水至水面高出田面30~40厘米,育苗池高出田面0.8~1米,每1000平方米施入有机肥30公斤或尿素0.5公斤+氮磷钾(或磷酸二铵)1公斤,进行水色改良。施肥3~5天后,当水质变绿时即可放虾。

品种及放养密度:该模式养殖周期较长,适合放养Pl 15虾(规格0.020 - 0.025克/只)。放养密度为3 - 5只/平方米。

虾苗养殖:虾苗应在放流前3-4周进行育苗,以减少损失,并在虾苗尚小时便于照料。虾苗可在池塘、田间地头或沟渠(占总面积的5-10%)中养殖。用蚊帐、塑料布等遮挡养虾沟渠。

饲料和投喂:在育苗期间,给虾喂食优质饲料,如工业饲料或鱼粉,喂量为虾体重的10-20%。

在生长阶段,使用工业或自制食品,但要确保充足的营养。

汛期自然饵料充足,可使用鲜活饵料(如鱼、螺、虾……)以降低成本。

养殖场的护理和管理:在4月至7月(DL)的洪水前期,需要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以确保虾的快速生长:定期换水,管理环境,并适量投喂饲料。洪水来临时,虽然会带来大量的食物,但也会影响水质和虾的健康;因此,需要注意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收获:收获方法多种多样。雌虾可在放养4-5个月后收获,或在农耕季节末期(11月下旬)冬春稻播种前收获一次。该模式每茬产量可达750-800公斤/公顷。

两季稻米作物和一季虾作物相结合

此模式适用于可种植夏秋稻和冬春稻的地区,与上述模式类似,但可与夏秋稻结合养虾3个月。

季节:养虾季节从夏秋稻季开始或夏秋稻播种/种植后 1 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冬春稻季开始。

养殖田设计:田块面积0.5—4公顷,设计类似上述冬春稻和罗非鱼养殖模型。

田间整地:冬春稻收割后,开始整地,为夏秋稻的播种/移栽做准备。夏秋稻的种植流程与水稻种植流程相同;此外,还需要修整池塘堤坝和沟渠,以便养虾。

由于水稻种植必须按照作物生长计划进行,而养虾则依赖于虾苗来源,因此水稻通常在虾放流前播种。水稻应成行播种,以便虾更容易到田里觅食。

水稻播种后,降低沟渠水位,并按每公顷150-200公斤的用量向沟渠中投放石灰,以去除矾土并杀灭细菌。2-3天后,施肥使水体呈色。用量:30公斤有机肥/1000平方米,或0.5公斤尿素+1公斤氮磷钾或磷酸二铵肥料/1000平方米。3-5天后,待水色适宜时即可放虾。

苗种来源及放养密度:宜放养虾苗15-20尾,密度3-5尾/平方米。虾苗放养前需培育3-4周。

饵料和投喂:饵料、育苗虾的投喂方法、肉虾的投喂方法以及养殖田地的管理与冬春稻和大虾养殖模式类似。然而,在该模式下,如果在养殖期间必须在稻田上喷洒农药,则必须降低水位,让虾进入沟渠。喷洒农药3-4天后(待农药失效后),可以再次升高水位。

收割水稻时,把水位调低,让虾顺着沟渠游下去。收割完水稻后,把水位调高,让虾上田吃食,虾就能长得快一些。

收获:雌虾从投放之日起,经过5-6个月的养殖期即可收获。本模式可在养殖季末(11月底)冬春稻种植前收获。

该机型产量可达350-550公斤/公顷。

据(NNVN)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