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越南农产品品牌

December 26, 2013 17:54

近期,越南有关部门发现,一些外国贸易商采摘越南水果,用化学品浸泡后出口到中国、印尼等国家,严重损害了越南农产品的品牌和声誉。

多次违规

近几个月来,有关香蕉、菠萝蜜、榴莲等农产品被用化学品浸泡催熟的信息引发了公众的困惑。据当局称,一些外国贸易商非法收购越南农产品,然后用化学品浸泡后出口。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损害了越南农产品的声誉。

根据规定,外国贸易商不得在国内市场收购越南农产品。12月初,前江省警方在前江省蔡莱县发现并查处了8名泰国籍嫌疑人,他们非法采摘水果并出口到中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使用从中国进口的化学品催熟和保存水果。此前,2013年1月至7月,前江省警方还发现3起中国商人非法收购榴莲、菠萝和鲜鱿鱼的案件。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多批从我国出口的榴莲因质量低劣和含有有毒物质而被中国合作伙伴退回。

不过,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司司长阮春红表示,截至目前,该司尚未收到任何关于我国榴莲退运至中国的正式通知。按照正常规定,退运货物必须明确告知原因。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林水产盐产品加工贸易司副司长段春华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较为宽松。蔬菜、水果、糖等农产品出口多以小规模贸易和边境贸易为主,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事实上,当局发现此事后,榴莲消费面临诸多困难,售价大幅下跌,从每公斤5万越南盾跌至每公斤仅约3万至3.5万越南盾。

不仅止步于水果,此前在芹苴市乌蒙县,一些中国商人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农民手中非法大量收购蛋鸭,然后运到屠宰场加工、包装,运往芒街,再出口到中国。

更严格的控制

越南果蔬协会表示,一些外国贸易商的行为不仅影响越南榴莲在中国市场的声誉,也影响其他出口水果在世界市场的声誉。

越南果蔬协会副主席黄光斗表示:“当越南榴莲使用化学催熟剂的消息曝光后,外国合作伙伴可能会对我们的其他水果产生质疑。这将极大地影响越南农产品的声誉和品牌。”

越南果蔬协会认为,有关部委和行业需协调、指导地方严格管控外国贸易商的活动,特别是走私和使用农药的行为。

越南家禽协会主席陈公春建议:“当局需要清楚地了解外国贸易商采购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告知民众。”

段春华表示,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越南需要建立技术壁垒,管控农产品在国内和出口市场的流通。此外,还需妥善组织生产和消费,避免外国商人非法收购农产品,造成市场不稳定。

据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