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h——一些随机的想法

March 3, 2014 17:12

(Baonghean)-我在荣市生活了近30年,很多时候,我坐在键盘前,心不在焉地翻阅着关于荣市的报纸。在我的记忆里,有很多关于荣市的美好回忆,但如今荣市已不复存在,再也不存在了。有时,在深夜,当我回想起往事时,我的内心空虚、茫然,无声地低语:荣市,难道……

我第一次来荣市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我从家乡去荣市,得整天挤在卡车和货车里。坐火车时,我得等,有时甚至要熬夜等火车到站。我和臭虫是好朋友,在火车站的座位上咬我,头晕目眩,根本睡不着,臭虫甚至在整个火车旅程中都跟着我。现在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去荣市的交通工具,我总是起鸡皮疙瘩,又痒又痒,感觉就像……臭虫在咬我一样。

那时荣市的电线杆是木头做的,上面涂着黑色的焦油,市内道路铺着沥青,坑坑洼洼,颠簸不已。马车的声音每走一步都发出凄凉的嘎吱声。虽然我知道现在公交车已经取代了马车的“功能和角色”,但为什么我依然记得,依然渴望着坐马车的时光,让我回味无穷?过去,妇女和孩子们沿街叫卖绿茶,叫卖声响得我昏昏欲睡。糖果、糖果、冰淇淋……的叫卖声冲淡了工作日沉闷而凄凉的气氛。骑自行车的人和今天的摩托车一样多。低街上一间挂着“人民书店”招牌的小房间,变成了一家……书店。过去,每个招牌的末尾都有一个“人民”字样。如今,荣市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招牌。荣市生产商品的地方很少,大部分都是中间商,餐饮摊位不计其数,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以前我每次进城,总是直接去荣市买东西,这样回家就能炫耀自己去过荣市。但去了一两次之后,就吓得跑掉了。因为荣市曾经以天价闻名。比如一件衬衫,标价只要五万越南盾,但标价却高达三十万越南盾。不懂事的乡下人只敢出二十万越南盾,胆子大的,至少也要出十五万越南盾。这笔利润足够“跳蚤市场”的商贩撑过一天的生意。有些乡下人讨价还价后,意识到自己买错了,什么都没拿就走了,这时女售货员就会抓住他们的头发,把他们的脸按到货物里,然后把他们抓走。那时候荣市的买卖态度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好消息传得远,坏消息也传得远。荣市逐渐变得冷清,商贩们只是坐着打哈欠,并逐渐意识到荣市缺乏顾客是他们的错,而不是别人的错。消费者对荣市“心存畏惧”,只专注于在商店、小市场、区级市场和其他地区进行买卖。在开放初期,荣市商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是人与人之间文化商业行为的方式。毕竟,生活节奏飞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电子化时代,如果经营态度不改变,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生存还是死亡”?

我有个朋友,他离家三十年,一直生活在北方。晚年,他为了工作回到家乡,对这里的变化感到惊讶。道路宽阔整洁,各种水果:橙子、柠檬、芒果、番石榴、香蕉……一年四季都有,大部分都是由义河省各地的居民种植,然后运到荣市消费。夏天,许多游客来到荣市,来到胡伯伯的家乡,旅游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关于荣市,我想再多说几句。关于荣市,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但我只想谈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于省外人士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同文化领域人士之间的交流。来自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经常来荣市,这很有趣,我仍然记得那些人的名字,那些朋友,那些同事,他们仍然住在首都和其他地方,仍然会回到荣市,在荣市停留。

如今的荣市比以前好多了,但总觉得哪里不如以前的荣市,是什么呢?这一切只是一种感觉吗?我始终记得一个阴冷的雨天早晨,一位来自义安中部、瘦弱的女子来找我,只为读一首……诗,太感人了。尤其她还是一位长山老兵,名叫阮氏婷,正要返回荣市。谁敢说荣市已经回到了过去?还有人在寻找荣市,想和她分享回忆!她说:“荣市变了很多,一直在寻找一个永远的家,但只要你继续寻找,你就会遇到那个你需要的人,和她一起回忆在长山的岁月……”

谭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