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越南人参加“故乡之春”活动:为乐宏后裔感到骄傲
海外越南人踏着温暖的天气和金色的阳光返回祖国,首都仿佛焕然一新、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大家欢聚一堂,参加今晚在河内升龙皇城举行的2014年“春天的祖国——辉煌的乐红”活动。
远隔千里,突然在故土重逢的越南孩子们,握手似乎更紧了,眼神也更热情了。喜悦从过于坦诚的分享带来的困惑蔓延到欢声笑语,口音中依然带着离家半个世纪的孩子们特有的乡音。对他们来说,仅仅站在这里,在风雨飘摇的河内,用母语与同胞们交谈,就足以让他们心潮澎湃……
雪国的除夕夜……
千里之外,年夜饭还在摆放/青稞糕,一坛故乡糯米酒/五果盘,香烟缭绕/墙边挂历,桃花红艳艳/冷清的街坊里,我的心充满了忧伤/老父亲的身影在打扫祖屋/母亲在火堆旁忙碌地守着/听着焦急的脚步声从门槛上传来/我不能回去看望父母/心痛的是未愈合的红色疤痕/我还没有像命运一样在暴风雨前倒下/悲伤把整天都变成了白色/我什么都有了,可又怎能拥有年夜饭/身边那么多陌生人/窗外,雪国云雾缭绕/炉火红火,母亲的身影好远……”
文学博士阮辉黄(俄罗斯联邦)用一首诗开始了他对远离家乡的春节假期的怀念,他说,他在千里之外,周围是洁白的雪和勤劳的越南人民,在这样的氛围中写下了这首诗。
白发男子说:“我每两年回越南过春节。国内的人可能看不到越南面貌上所有明显的变化,但我从远方回来,看到我的国家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人们更有活力的面容,到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代更有思想、更有知识,到手段和物质条件也更加完善。唯一的不足是城乡差距太大。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越南可以与世界上许多强国比肩,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条件融入。”
黄先生表示,剩下的问题,如食品安全、卫生、社会弊病等,越南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彻底解决。
目前,在俄罗斯联邦的越南人约有10万,主要居住在莫斯科。由于交通便利,近年来,越南传统文化很容易“输出”到俄罗斯。我们仍然庆祝除夕夜,像在家一样吃年夜饭,大年初一早上,我们还会选择第一个进家门的人,给孩子们发压岁钱,还会邀请客人来家里拜年……我们来到这里,都保留着和越南一样的风俗习惯。最特别、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俄罗斯,家家户户都有祭祖坛,甚至连学生也一样。这表明越南文化将永远存在。黄先生说。
据这位在俄罗斯定居二十五年的医生介绍,如今在俄越南年轻一代仍然喜欢越南菜。但问题在于,有条件、有爱心的家庭可以教孩子母语,了解他们的根源,而许多家庭忙于工作,几乎把孩子丢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孩子们很容易失去许多传统价值观。然而,作为回报,这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这是不可否认的。
...Lac Hong 后代的骄傲
对于像潘文王先生这样土生土长在泰国的第二代人来说,尽管自幼漂泊异乡,当时的生活依然清贫,但每年春天,爷爷奶奶和父母都会给文王先生和家中的兄弟姐妹们买来新衣服,兴致勃勃地迎接传统的新年。那时的小文王先生,在泰国越南人社群里,过着包年糕、打春联、烧香拜年、摆摆迎新年的美好氛围。
“这项传统教育并培养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让我们懂得热爱祖国——我们祖先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懂得尊重和珍视越南人民的优良风俗和传统,懂得怀念和追忆我们的根。我们也将誓言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传承和发扬这项优良传统。”王先生说道。
然而,每次回国过春节,王先生除了对传统的自豪感之外,还要操心如何教育、教导和鼓励“Lac Hong 后裔”保留和弘扬自己的母语以及泰国同胞的优良风俗习惯。
因为,像王先生这样的一代人始终牢记,越南人除了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所在国做出贡献外,还要积极为建设和保卫我们挚爱的越南祖国事业作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除了建立学校和课程教授越南语之外,还需要在泰国东北部地区建立一个文化中心,”Vuong先生说。
至于范氏顺女士,她虽然年近六十,却看起来年轻得像四十多岁,这让她感到十分意外。她家境也十分特殊,在捷克生活了近几十年,丈夫因病仍需居住在河内,儿子则在胡志明市生活工作,她和女儿则在捷克工作。因此,她每年都会花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回越南过春节。
对于这位淳朴的女人来说,“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团聚,增进夫妻、子女之间的感情,弥补距离……”,Thuan 女士动情地说道。
据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