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庆彦——传说与现实

March 10, 2014 09:45

(Baonghean) - 陶昆静(归合县)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存在,在建国卫国的辉煌历史时期,在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岁月中,这片土地上曾为击退明朝入侵军队、恢复国家自由独立做出了贡献,相传在15世纪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1418-1428)中,在普查山上战胜敌人的战役中,这片土地上也曾立下赫赫战功!

蒲嶂山之战,为蓝山义军继续南进开辟了有利通道,铸就了茶兰(今昆强县)之战的胜利!蒲嶂山之战(位于归合县周光乡)的胜利,与“蒲嶂山”传说中的主人公蒲嶂山息息相关。这个传说至今仍在坤静省的泰国民间流传!

Nhà thờ Pủ Chiêng Yến. Ảnh: Sầm Văn Bình
浦建仁堂。照片:Sam Van Binh

根据罗锦家族(现安良村桑氏家族)手写的《族谱》,厚达65页,由建安村桑氏家族三代人:桑文和、桑文峰、桑文荣、桑文平于1980年撰写,于2000年完成,蒲建安(姓名、出生日期、卒年不详)是建安村罗锦家族的祖先,他在蒲哲山上战胜了敌人,并被国王赏赐了现今建安村的一块土地!

当蒲剑燕率领蓝山起义军制定了与“色汗”(即明军)作战的战略时,各地许多人都归附蒲剑燕,其中帕村的“七仔”兄弟才华横溢,骁勇善战,深得蒲剑燕的信任(七仔是泰语,意为七兄弟,来自归合县周光乡帕村)。

在组织抗敌斗争的过程中,“切特柴”兄弟结识了一位来自班敦的姑娘。这姑娘年轻貌美,被明军俘虏,带到普车山侍奉、招待他们(需要补充的是,根据传说以及上述班江燕山萨姆家族手写的《家谱》,没人知道这姑娘的姓名、年龄、生卒年,而且她来自班敦,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班勒)。

饱受凌辱,被迫服侍明军,日复一日地目睹明军对同胞的残酷迫害,女孩对“傲慢可汗”恨之入骨。正因如此,当她遇到“切柴”兄弟和蒲江燕时,她答​​应做个内应。按照计划,顿人散播了蒲江山女孩有人来求婚的消息,于是女孩的家人就带着米酒上山,既要举行仪式,又要和士兵们一起庆祝……

当晚,敌军官兵酒肉饱腹,照例都躲进麻袋里睡觉驱蚊。这时,班顿的姑娘用藤蔓把麻袋口紧紧地绑住。绑好后,她跑下山,用眼睛瞥向起义军,作为信号(因为此时山下仍有卫兵守护)。蒲江燕按计划收到了“瞥”的信号,命令“切柴”兄弟带领众多民兵,与蓝山起义军会合,迅速消灭山下的卫兵,然后冲向蒲江山顶……

转眼间,数百名“傲慢可汗”被全歼。起义军放火焚烧了整座普车山。胜利之火照亮了整个坤静村,其他要塞的明军惊恐万分,四处逃窜。胜利之火不仅烧毁了整座普车山,还烧毁了旁边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至今,没有树木可以遮盖住这片火海,当地人称这座山为“帕罗姆”(泰语中,“luom”意为燃烧,“Pha Luom”意为燃烧的山)!……

战胜敌人后,村子恢复了平静,蒲剑燕得到了国王的赏赐,并建立了如今的剑燕村。在蒲哲山脚下,蒲剑燕建立了一个新的村庄,取名为黎村(并非人们以前所说的“黎村”),以纪念和奖励这位在蒲哲山上帮助起义军击败敌人的姑娘!后来,当地人民创造了一个传说,并在剑燕村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蒲剑燕。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当地人民都会举行“祭祖”仪式,并派代表前往Chieng Yen村向Pu将军献祭,以表达对这位为杀敌建村、为广大坤静地区带来和平的功臣的至诚敬意!Don村的这位姑娘是仅次于Pu将军的,她在南香溪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建起了一座教堂。过去,这位姑娘就是在这里用她的“目光”示意起义军冲上来,消灭Pu Che山上的敌人的。

如今,当地人称之为“Nha Pom”山(泰语:女神山)。因为“Nha Pom”意为女孩,按照泰国的习俗,女孩不可以建造大教堂,只能用竹子和茅草搭建教堂,每年修葺一次,用于祭拜。与普千燕一样,“Nha Pom”每年农历八月二十日供奉。祭祀的供品也只是非常简单质朴的“Ho Moc”包,不过除了“Ho Moc”包之外,当地人还会用一头未阉割的公猪来祭拜“Nha Pom”,大约8-10公斤。祭拜结束后,会当场安排用餐,任何人不得带走任何东西。过去通常由顿人进行崇拜,因为他们是顿人的后代,但渐渐地,出现了两个“chau dam”人,即顿人和黎人(chau dam是精神领袖,是村落精神事务的负责人)的组合来组织“Nha Pom”的崇拜!

多年来,时代变迁,时至今日,黎村“chau dam”的后裔依然保持着对“Nha Pom”的崇拜,但仅限于一家人的范围内!

“Nha Pom”之后被评定认可的“chet chai”兄弟,也受到Heo May地区(现Quy Hop县种子站所在地)Phay村民的祭祀,每年农历八月二十日,也用“ho moc”包裹来祭祀他们。

泰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