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边府的珍贵影像

April 7, 2014 21:16

(Baonghean)-1954年初春,在越北基地(土井县班北镇),奠边府前线电影摄制组成立。拍摄设备是一台百丽亚牌16毫米小型胶片摄影机和几百米长的胶片盒……

摄制组由导演阮进利(主摄影师)、玉琼和桂禄(助理摄影师)组成,阮生负责搬运摄影机。在前线,进利安排桂禄看守摄影机,玉琼负责胶卷,并时刻提醒:“同志们要把摄影机当成战士的枪!”摄影机坏了,就意味着前线的画面永远无法重现;胶卷坏了,就意味着任务没有完成。在奠边府战场的恶劣条件下,如何保护摄影机是四位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当时,桂禄用干炒的米粒来防潮。每当炸弹和子弹落下,他都会把摄影机紧紧抱在胸前。

Đoàn quay phim chọn góc quay.
摄制组正在选择拍摄角度。图片来源:档案

到达前线时,正值旱季,三人都很高兴,因为阳光明媚,可以拍摄了。摄制组要翻越重重险峻的山口和深邃的沟壑,绕过奠边盆地选景。盆地里到处都是尸体和坦克,蜿蜒的战壕从上方望去一片漆黑。桂律先生回忆起当年扛着摄像机沿着战壕拍摄我军出征场景的情景:“战壕一角,艺人们正在演奏鼓舞士气的乐曲,一个女声在枪林弹雨和刺刀碰撞声中歌唱,营造出一种庄严而乐观的战斗氛围。扛着枪的士兵身影一个接一个地从镜头中闪过,有些士兵甚至回头挥舞着双手。”

对于当天的摄制组来说,最惊险刺激的依然是准备开火的那一刻。1954年3月,部队进攻谦林哨所,拉开了战役的序幕。战斗几乎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每当炮火亮起,四名队员就迅速按下快门,及时捕捉到我方105毫米火炮——或者说神炮系统——射入敌方腹地的瞬间。

拍摄完起飞场景后,我们沿着交通壕来到制高点,准备部署火炮。庞大的火炮被安置在掩体中,炮手们已就位,随时准备战斗。掩体门上覆盖着伪装树叶,露出了一大片区域,光线充足,足以拍摄画面。远处是希兰山脉,是孟清战场,敌人在奠边府的坚固据点就在那里。这时,电话响了。田利先生将摄像机对准炮管,大喊一声:“全体准备!”

一声巨响,碉堡震动,碎石碎土落得到处都是。桂律惊呆了,但依然坚守阵地,阻止田莱按下摄像机记录我军炮火。其他碉堡的爆炸声回荡,浓烟滚滚。透过碉堡门望去,下方远处,烟柱越升越高。山脚下,我军冲锋的呐喊声如潮水般回荡。

天气时而阴雨,时而晴朗,战壕里泥泞深及膝盖。战役形势瞬息万变,敌我双方争夺着每个山头,占据着战场。机动摄制组紧随前线部队。浓雾渐渐散去,耳边传来飞机盘旋的声音,接着是成群的敌机轰鸣着,投放的补给降落伞在清晨的阳光下打开,洒满芒清战场。狙击手们占据有利位置,对出来运送补给的敌人进行攻击。为了拍到清晰的照片,田莱不得不跳上战壕壁。一名战士紧紧抱住他的腿,说道:“同志,稳住,有你支援!”快速拍摄了几幕后,我们不得不立即转移阵地。果然,敌人的迫击炮弹倾泻而下,正好落在我们刚刚拍摄的地方。

奠边府大捷的胜利日响彻五大洲,50箱载满数千个鲜活影像的战地摄影师们记录了下来。这些记录生命的纪录片跟随田雷导演来到中国进行冲洗和后期制作。半年后,在越北苍翠的林海之下,奠边府的影像首次与世人见面。60年过去了,如今,每每重温当年的盛况,四位队员都清晰地记得那些画面的拍摄场景。那一天,那些珍贵的影像,充满了血泪。目前,这台摄影机和那些珍贵的影像,都陈列在越南电影资料馆。

乐兰

荣市 Dang Thuc Hua 4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