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The Anh:“军人的品质”为音乐插上翅膀
(Baonghean)——年轻的短发,顽皮灿烂的笑容,胸前斜挎的小平板电脑包,脚踩运动鞋,音乐家Tran The Anh的出现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原本以为,这位创作出如此英勇感人的士兵歌曲的作者,一定经验丰富,阅历深厚。关于这位年近三十的年轻人的故事越来越引人入胜,因为他那张年轻的面孔背后,隐藏着意想不到的深邃和深思。他对音乐的热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吉他之梦
出生于荣市忠都坊一个“军人家庭”的The Anh,从母亲的歌声中开启了他的音乐生涯。他的母亲是同禄艺术团(441师)的演员。每当听到母亲的歌声,小小的The Anh仿佛沉浸在一个美妙的世界里。
![]() |
音乐家 Tran The Anh(中)在录音室。 |
六岁生日那天,母亲送给安(The Anh)一架中国塑料玩具电子钢琴。安至今仍记得打开礼盒,双手触碰到小巧琴键的那一刻。突如其来的音乐声让他内心激动不已,既激动又好奇。安用这架钢琴弹奏,创作出了最初的旋律,例如“鸭子展翅高飞……”,“爸爸爱我,因为我长得像妈妈……”,之后他又创作了一些更长、更难的歌曲。于是,在中秋节这天,祖母为邻里的孩子们组织了一场中秋联欢会,安被“介绍”表演了许多歌曲。孩子们“崇拜”他,安也意识到自己有音乐天赋,于是他偶尔会带着钢琴去“免费”招待家里的孩子们。是母亲发现了安心中对音乐的热爱,于是她把安带到了音乐家——功勋艺术家黄清(Hoang Thanh)的家中。音乐家黄清也“看到”了The Anh的音乐天赋。他对母子俩说:“我会引导你们成长。”
深知家境艰难,世英只敢在梦中见到自己的管风琴。后来,在军事文化艺术大学学习时,世英也不得不借用学校的管风琴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和兼职,世英终于买到了价值600万英镑的第一架管风琴。这架管风琴虽然老旧,但却是他梦寐以求的。世英现在使用的第二架管风琴,也是一架价值1700万英镑的老管风琴。那些脍炙人口、传唱至今、在比赛和演出中屡获殊荣的歌曲,也开始从这架老管风琴中奏出最初的音符……
成为一名士兵
“没想到军旅生活竟然如此轻易地降临到我身上,连同我对音乐的热爱,变成了一种热爱,一种终生的羁绊。”The Anh 坦言。九年级时,对音乐的热爱驱使这个15岁的少年大胆地报考了军事文化艺术大学(当时的军事文化艺术学院)的天才班。录取通知书来了,但全家人,尤其是爷爷,都劝他再等等,等他高中学业好了,等他足够强大了再去远方。The Anh 放弃了艺术梦想,在家读完高中学业,然后收拾行装去服兵役。“这也是为了让我更加成熟,再说,我家有个传统,从爷爷到父母,我们都穿军装。”初次离开家人的年轻军人生活,充满了艰辛和迷茫,但也充满了兄弟情谊和战友情谊的温暖。世英不再想着当艺术家的梦想,但在这位年轻士兵的灵魂深处,他的热情依然未变。在训练场上经过数小时的刻苦训练后,世英的歌声和吉他声再次响起,成为朋友和战友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 |
音乐家 Tran The Anh。 |
训练结束后,The Anh被分配到第四军区第414工兵旅。机会来了,The Anh被录取参加陆军文化艺术大学的入学考试。当The Anh再次收到高分录取通知书时,他的幸福感爆棚。The Anh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军人,勤奋训练,严守纪律。这位年轻军人的淳朴、真诚和努力赢得了老师和朋友的喜爱。跟随他的老师——音乐家An Hieu(An Thuyen之子)学习,The Anh成为了老师最得意的学生。他经常请求老师让他一起去观摩学习。每次和老师一起去,The Anh都会答应帮他扛吉他。这把吉他又大又重,和The Anh一样,但幸运的是,他在军队里受过训练,“虽然很重,但我还是扛得住,能扛吉他也算我的幸运。”
毕业后,音乐家德正少将本想让这位优秀的学生留校深造,但身为军人的他却因为部队的职责而被迫返回故地。德正被第四军区文化院录取。从此,一首首充满英雄气概、充满激情、以“坚强军人精神”谱写的歌曲,一首首地走进大众的视野。之后,德正被调到第四军区宣传部-后勤部工作,负责筹备和组织军区各部队的文艺演出。从去年至今,德正一直留在母校——军事文艺大学学习。在五年多的创作生涯中,军人德正说:“我创作的歌曲大多是关于军人的,关于……青春。如此多的热情,如此多的梦想,如此多的雄心壮志,都浓缩在每一个音符里,The Anh 的歌声总是令人激动不已。深受军内外朋友的喜爱。
那些回忆“创意”
安的第一首歌,也是他珍藏已久、历久弥新的歌曲,是2007年全军歌唱节荣获金奖的歌曲:《二十岁永远青涩》。安回忆起这第一个旋律:“那时,我正在接受新兵训练,父母和女友来看望我。看到大家,我泪流满面。那段日子里,对家和母亲的思念仿佛一发不可收拾。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了对孩子无尽的爱。或许她看出了我太瘦太黑了。”于是,第一句歌词哽咽着说:“二十岁第一次离开母亲。”“第一次离开母亲”,适应集体生活,学会照顾自己,放下许多私事去执勤,准备保卫祖国。心中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自豪……”
随后,世英在每次行军后,将自己的情感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踏上征程,无私地为祖国服务,他们永远地伴随着进行曲的声音离开……”。“那时,我对作曲理论一无所知。那是一种士兵日常生活中非常真实的情感。起初,我并没有打算把它写下来,然后再谱成曲。它就像一本日记,记录着一位年轻士兵为建设和保卫祖国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从南丹行军到清昌,The Anh边走边背诵着自己写下的歌词。歌曲的旋律萦绕在他的耳畔,他忘记了脏兮兮、汗湿的衬衫和沉重的背包。到达清昌时,大家都筋疲力尽。吃饱喝足后,大家早早睡下。The Anh点着灯坐下来写歌。写到一半,他因为太累而停了下来。
直到部队组织活动,每组3人分成小组交流倾诉。许多快乐、悲伤的故事,爱情故事,在新兵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情感。他怀着激动和热情,继续创作那首未完成的歌曲。
2007年,尚在四军区文化馆工作的世英,接到承天顺化省阿利县第92国防经济团的邀请,参加全军歌唱节。歌曲《绿色二十岁》入选歌唱节目,并荣获金奖。这首歌迅速在全军和青年群体中广为流传。自此,《绿色二十岁》在电视台、阅兵式、青年运动启动日、篝火晚会等众多军人节目中播放,表达了年轻军人对祖国、对祖国的深切思念……
另一首也让世英倾注了巨大心血完成的歌曲是《军人的信念》。当他写下“新的一天从黎明开始/每一寸祖国都沾满军人的汗水/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朝阳升起的方向……”这句歌词时,这位身为军人的音乐家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此时此刻,他眼前浮现的是身上还留有弹片的祖父、父亲、母亲、朋友、战友的身影。每一张亲爱的脸庞,都像一个音符,萦绕在他的心头。歌曲的旋律如同奔赴前线的军旅,如同欢欣的海浪,在岸边汹涌澎湃……
《归来》这首歌,世英回忆起他和队伍去同禄路口给女青年志愿者们上香的情景:“上香的时候,听着讲解,队伍里的人都哭了。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强忍着眼泪,我很清楚地感觉到她们就在某个地方。所以我想找到她们,想呼唤她们,想让她们回来,在和平的家乡度过青春岁月……”写完这首歌,世英突然感到心里轻松,就像蚕吐丝一样。
对世英来说,每首歌都是他自己的血肉。他的创作速度并不快,五年多的创作生涯只创作了十多首歌,但这也“非常艰难”。被誉为前途无量的青年音乐家,世英却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角落”。他说:“很多年轻的音乐家和歌手选择‘致富’的道路:花钱宣传自己,或者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但我是一名军人,我想像其他许多战友一样,过上真正的军人生活。我想创作更多关于军人的音乐。可以说,正是这种“军人特质”为世英的音乐插上了翅膀。”
谈及未来的计划,The Anh 坦言:“我会坚持不懈地追求室内乐,以歌颂我的祖国。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一定会融入义安民歌,让那些关于士兵的歌曲更加柔和、清新。因为维丹民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一直渴望去探索,并将其运用到我的音乐作品中。”
文章和照片:水荣-阮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