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买Cua Lo鱼露”

April 10, 2014 18:15

(Baonghean)——每次有机会回家乡,无论是忌日还是出差,我的母亲、姑姑以及许多朋友和同事都会对我说这句话。我记得有一次从家乡回来,出租车司机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你是卖鱼露的吗?”……

记得十多年前,我把父母接到河内和我丈夫一起住的那天,母亲一直犹豫不决:“不如让他们去乡下住吧,还有鱼露生意呢,孩子,离开鱼露生意,少了我们其中一个人,我会很难过的……”我和两个姐姐知道母亲想念家乡,想念她的职业,不得不一直鼓励她。我们是渔村的孩子,从小就和大海结缘,从小就吃着母亲辛辛苦苦做的鱼露罐长大,我比任何人都更理解母亲的心意。但我们姐妹三人都在河内做生意,把父母留在乡下实在是难以接受。最终,我的祖父母还是同意了孩子们的意愿。母亲离开家乡的那天,我看到她站在花园里的盐罐前,犹豫不决。她打开了每一个瓶盖,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尽管里面已经没有鱼露了……

Dì Biên kiểm tra bể chượp.
边阿姨检查了退火槽。

我家的饭菜里总少不了家乡的鱼露。每次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鱼露”(Cua Lo)的鱼露,妈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瞧,鱼露泡在芝麻里,冬天出海的人可以御寒,风吹雨打的时候肚子疼也可以治。”她带着明显的自豪感,一遍遍地重复着人们写过和说过的话。每次妈妈下班,她都会打电话给我的姑姑边,询问村子、大海和鱼露的制作方法。每当我有机会回家乡,妈妈都会提醒姑姑带鱼露作为礼物……

这次,我刚结束在库阿罗的会议,就匆匆去了边阿姨家。阿姨住在义海坊海江1街。从巷子口,我就能闻到一股咸咸的香味。边阿姨家的院子里摆满了无数个圆形的鱼露缸,大到大人一个胳膊都抱不住。阿姨弯着腰,打开鱼露缸上的一个个锥形帽,迎接阳光。看着她,看着那些棕色的鱼露缸,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当年的母亲身边。上叔叔从厨房出来,热情地迎接我:“知道你要回来,我早点回家做饭,我等你好久了。”我说我不急着吃饭,我是来看你和阿姨做鱼露的。

叔叔领着我到院子里:“孩子,今年我叔叔婶婶又出资做了好多鱼露,有将近一百个鱼露缸,好多种鱼露啊,孩子。”叔叔拿起一个鱼露缸给我看:“这些是高蛋白(20-30度蛋白)的鱼露缸,可以直接吃,可以长期保存,年复一年,依然保持着鲜美的味道。”叔叔用筷子尖蘸了一点鱼露,送到我嘴边。“真香啊”,听我夸奖,他哈哈大笑:“夸鱼露香,你真是个乡下渔民!”叔叔说,这是凤尾鱼做的鱼露。到了凤尾鱼旺季(每年四月),我叔叔婶婶从海上回来,就坐下来,捡些新鲜肥美的凤尾鱼来做鱼露。

叔叔说:我小时候跟着爸爸去海边捕鱼。第一次出海是在我8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只想着去看看大海,感受一下捕鱼的滋味,于是义海渔村的每个人都买了船出海捕鱼。那也是我8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凤尾鱼。当时,叔叔被风浪吹得筋疲力尽,听到爸爸大声喊道:“奶奶,这批鱼全是凤尾鱼。” 叔叔问:“爸爸,它们是像米粒一样的小鱼吗?” “你看,就是那种像手指一样小的鱼,颜色是象牙白的。我妈妈用这种鱼做鱼露,味道好极了。” 长大后,叔叔更加喜欢妈妈做鱼露的工作。每天晚上,叔叔都会熬夜看母亲腌鱼、称盐,甚至制作鱼露罐头的锥体……他十岁时就已经精通鱼露制作。叔叔说,评判纯鱼露品质的传统标准是蛋白质含量。好的鱼露首先要没有苦味,蛋白质含量要高,然后要有特征性的气味,但不腥。它是鱼的新鲜度、海盐的适度咸味和阳光的完美结合。由于土地、水、海洋、阳光和腌制鱼的手,Cua Lo 鱼露始终拥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色泽,不会掺杂任何其他地区的鱼露。

要制作出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独特的鱼露,需要经过艰苦的制作过程,需要日晒、风吹和夜间露水的侵蚀。Duong说:“第一步是早起,渔村的人们会等待渔船归来,购买富含蛋白质的鲭鱼和凤尾鱼。如果买的是新鲜的、未冷冻的鱼,鱼露在未煮熟时就会散发出阵阵香味。即使在阳光不足的天气里,鱼露也会保持香味,因为你买的是新鲜的、绿色的鱼。用鱼露腌制的鱼不经过清洗,以保持鱼原有的鲜甜。腌制鱼的盐必须是洁白无瑕的。因此,每个制作鱼露的家庭都会建造一个小而干净的干燥储藏室来储存盐。腌制季节结束后,人们会购买洁白无瑕的干鱼并储存起来,以便全年制作鱼露。一吨鱼相当于两公担盐。”将鱼和盐混合均匀后放入鱼缸。

用栅栏(用新竹子做成的栅栏)和石头紧紧压在一起,大约三天后,鱼缸里的鱼水和盐就会流出来。每天清晨,在Cua Lo海域制作鱼露的人们会把鱼水舀到小罐子里,在太阳下晒干到傍晚,然后再把水倒进鱼缸里。如此反复一个月,鱼露就做好了,蛋白质含量很高。12个月后,鱼露成熟,鱼露会一滴一滴地从一根竹管里滴下来。竹管是鱼露制作者钻的小孔,竹管里插着一根竹管,竹管下面是一个盛鱼露的大容器。盛鱼露的瓶子、罐子和锅也很重要,必须用开水冲洗干净,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因为,只要有一滴水进入鱼露,就不能保存太久。在制作鱼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外来的水分进入,否则鱼露就不符合标准。因此,鱼露制作者必须时刻警惕,防雨防风,迎接天气的到来……

正聊得正投入的时候,姑姑回来煮饭了,招呼我们进去吃饭。姑姑和姑父请我吃了几道诱人的当地海鲜:鱼露炒鱿鱼、鱼露煮鱿鱼、糖咸煎鱿鱼……我已经很久没有闻到那从白瓷碗里舀出一滴金黄色的鱼露的香味了。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蘸着家乡鱼露的鱿鱼,姑姑开心地笑着夸耀道:“孩子,现在不光义海坊做鱼露多,义新、义水……每家做鱼露的人家至少都有五七十批鱼露,忙得不可开交啊,孩子。鱼露商贩们纷纷下单,饭店、酒店、家庭也都买很多,尤其是旅游旺季。客人来老门度假,回来前别忘了买几升鱼露,有的人一买就是几十升,然后南边北边的人就打电话过来要开车送鱼露,只要跟汽车公司联系一下,几万盾的车费,马上就能吃到我们家乡的鱼露了。”姑姑由衷的高兴也让我高兴不已。

我这才发现,父母虽然离家已久,却依然念念不忘家乡鱼露的味道。许多远道而来的人,渴望着家乡大海的味道,也怀念着家乡的海,因为鱼露的美味,也饱含着真诚,饱含着人们的热情好客……

库阿洛海滩的凉风吹来,夹杂着某人的船刚刚捕捞上一批鲭鱼和凤尾鱼的气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海水的气息,感觉异常清爽。外面,我的叔叔和婶婶正忙着摆弄鱼露缸,享受着阳光,他们的影子随着阳光倾斜……

文章和照片: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