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红坛听山歌……

August 27, 2014 11:00

(Baonghean) - 有机会去 Hung Tan (Hung Nguyen) 聆听民歌和 Vi Dam,沉浸在悲伤和愤怒的歌曲中,融入这个乡村赤脚艺术家的激情和热情......Hung Tan 民歌和 Vi Dam 俱乐部聚集了 32 名成员,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热情地“意外爱上”了民歌和 Vi 旋律......

Buổi sinh hoạt của Câu lạc bộ Dân ca, ví dặm ở Hưng Tân (Hưng nguyên).
民歌和 Vi Dam 俱乐部在 Hung Tan(Hung Nguyen)举行会议。

置身于兴丹公社民歌社热闹欢乐的文化活动氛围中,你能真切感受到这里热爱歌唱的农民们的热情与兴奋。兴丹是本县布歌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涌现出许多当时著名的艺术家。或许,这份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至今仍在传承。正因如此,兴丹公社民歌社在成立第一天(2012年底)就有25名成员参加,如今又新增了7名成员。公社文化干部兼民歌社社长潘登明先生激动地说道:“最令人高兴的是,大家的艺术热情非常高涨。只要听到喇叭喊集合,所有成员都会到场。有些老人虽然身体虚弱,无法表演,但仍然会来参加。尤其是在准备节日期间,年轻人和学生都会抽出时间参加社团活动。”

阮氏香女士(九村-兴新)是俱乐部的资深成员,也是俱乐部演出的主唱之一。在活动中,她会为大家试唱一些新歌,让大家听听新歌……她从小就喜欢唱歌,并通过义安电台的民歌和薇丹歌唱节目自学唱歌。因此,对她来说,“俱乐部的艺术活动就像一个游乐场,让人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后放松身心,也让全村人更加团结亲近。最有意义的是,我们把对民歌的热爱传承给了年轻一代,让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得以传承。”

民歌社的活动让这片乡村地区对民歌的热爱传播开来。因此,许多成员众多的家庭也加入了民歌社。每次民歌社聚会,胡氏香的家人(9号组)都会聚集在一起,包括她的爷爷、母亲和她。她跟着母亲在民歌社的活动之夜听歌,渐渐地就“上瘾”了。香从民歌社里的叔叔阿姨们,以及自己的家人那里学习民歌。经过近两年的刻苦练习和聆听民歌,香如今已成为民歌社演出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兴新公社民歌社的成员大多是热爱唱歌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年轻男士……

兴丹民歌俱乐部不仅推动了地方艺术运动的发展,也是兴原县文化艺术运动的亮点。通过民歌节,兴丹民歌俱乐部和维丹俱乐部的年轻人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俱乐部成员来说,参加民歌节和维丹节并进行表演是一项壮举。每个成员都被分配了明确的任务,以发挥他们的固有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收集古曲并为其谱写新歌词,这项工作由公社青年联合会书记阮仲心先生承担。阮仲心先生从小就听祖母(昔日兴丹村布匹行会的著名歌手)唱歌,从此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古曲歌词被他的父亲一丝不苟地抄写在家里的笔记本里。阮仲心先生从村里的长辈那里收集并丰富了古曲。 “在收集和研究的过程中,民歌渐渐‘渗’进我的灵魂。所以,每当乡里有活动或需要宣传的话题时,我常常在原有曲调的韵律和规则的基础上,重新填词。” 而那些歌颂祖国变迁、新农村建设运动、与社会弊病作斗争的民歌和维淡歌,都以新歌词的形式诞生了……这些歌曲都源于兴丹人民真挚的感情和热烈的爱。

节日里的表演大多由俱乐部成员“自编自演”。表演道具也由成员们亲手制作。俱乐部负责人明先生欣慰地说道:“当地民歌俱乐部的成员非常多才多艺,不仅能歌善舞,还会自己制作表演道具和服装。他们利用家里现有的工具,或者自掏腰包,为每一个角色量身定制。比如,在最近的节日里,我们所有的道具,比如犁、锄头、刀、锤子等等,都是我们亲手制作的。”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兴新公社民歌社员们对这场运动的热情和对民歌的热爱。为了备战8月中旬在兴原举行的Vi, Dam Vong 民歌节,全体成员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投入练习,全心全意为民歌运动而努力。正因如此,该社连续两年在Vi, Dam Vong 民歌节上斩获大奖:2013年,《Phuong cay》获A奖,《Loi xa ta》获B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8月举行的Vi, Dam Vong 民歌节上,该社凭借《Lua soviet》和《Thuyen va bien》两首民歌荣获A奖,《Tinh nguoi slui sai》获B奖。

来到兴安听民歌,我更喜欢宁静的乡村和勤劳热爱唱歌的农民,欣赏为保护和弘扬义安无价的文化和精神之美而做出贡献的工人——民歌、Vi 和 Dam,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

文章和照片: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