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之手

September 25, 2014 16:04

(Baonghean) - “要想成为好人,就得干脏活累活。”这是南丹镇潘佩珠街的阮文南先生每天鼓励自己摩托车修理店和汽车修理厂的工人们的话语。这句话源于这位40岁男子靠修理摩托车谋生、发迹的亲身经历……

Xưởng sửa chữa ô tô của anh Nguyễn Văn Nam.
阮文南先生的汽车修理店。

Nam家的传统职业是轮胎凉鞋。在过去的年代,尤其是在农村,这个职业非常流行。买来的汽车轮胎被切割成坚安轮胎、橡胶凉鞋、水桶、橡胶水盆、蚯蚓绳……这些都是农村人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然而,父亲的辛苦工作,加上母亲经常去沙南市场采购,仍然没能帮助一家摆脱贫困。作为四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Nam中学毕业后就辍学了。与镇上其他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同,Nam一心想帮父母赚钱养家。90年代初,轮胎凉鞋行业衰落了,生活越来越发达,物产越来越丰富,Nam人不再优先选择橡胶制品。利润已经不值得他每天辛苦地磨刀霍霍地切割汽车轮胎。Nam决定换个工作……

当时,义安省许多人都买了摩托车,但摩托车修理厂却很少。荣市的摩托车修理厂寥寥无几,工人供不应求,南丹县更是没有一家摩托车修理厂。阮文南收拾行囊,前往胡志明市学手艺。他上午在技校学习,下午和晚上则去亲戚的摩托车修理厂实习。1993年,技艺扎实后,阮文南回到家乡创业。轮胎凉鞋店被缩减经营,腾出空间给他开摩托车修理厂。当时,这是沙南市乃至南丹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摩托车修理厂。

作为本县唯一的一家修理店,他本人技术娴熟,价格合理,因此总是顾客盈门。阮文南先生说:“我说我技术不错,但很多时候真的会放弃,最难的是电器部分,其次是功能独特的新一代车辆。那时,我会打电话到胡志明市问老师、问朋友,说明车辆受损情况,以便老师和朋友指导我如何修理。” 感谢老师、朋友的学习,通过研究,在每次修理中学习,阮文南先生已经记住了摩托车上的每一个螺丝,没有一个损坏是修不好的。

从客户和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阮文南先生进口了更多摩托车配件出售,并招收了更多学徒。他的店里一度有十多个学徒……两年后,阮文南先生攒够了钱,重建了父母的房子。他建起了一栋宽敞的两层楼房,取代了老旧的四层楼房。阮文南先生从一无所有、沾满油污开始,拥有了资本和自己的财产,帮助弟弟出国打工,也帮助两个弟弟妹妹完成了完整的学业。

南先生辛苦赚钱,积极储蓄,精打细算,积累知识。摩托车修理行业逐渐兴起,他的“学生”在南丹开设了许多修理店。此时,南先生盘算着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用修理摩托车和买卖摩托车零件赚来的钱,购置更多土地,再转手卖出赚取利润。南先生意识到南丹鼓励发展农业,便与朋友合伙租地养鱼养龟。随着越来越多的当地孩子离开家乡到南方谋生,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大,南先生大胆投资购买了一辆汽车,用于南丹至胡志明市的长途客运。第一辆客车催生了第二辆,如今,两辆老爷车已被改装成两辆现代化的卧铺车厢,运行南北方向的铁路。

南先生坦言自己出身修理工,至今仍经营着摩托车修理店,但主要让五六个工人负责,只接一些棘手的活儿。三年前,南先生在家附近买下了一大块地,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这也是南丹县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被问及从事修理工二十多年后的收入和总资产时,南先生只是笑了笑。从他的笑容中,你可以看到喜悦和自豪——修理摩托车和汽车的职业帮助他建立了可持续的家庭经济,帮助了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帮助了许多其他人就业。下班后悠闲地喝茶,南承认自己是知识浅薄的人,大胆地给我读了一首他喜欢的关于陈庆余将军的诗:“心想脏兮兮的,想换工作,天上却有很多穷人”,这首古老的诗适用于今天的生活,表达了修理工脱贫致富的愿望……

文章和照片: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