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巴新)——从传统的森林开发转向保护、重新造林和森林资源丰富是林业部门多年来坚持不懈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这项活动对绿化荒山、为造纸业创造原料来源、逐步解决林业工人就业和收入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广这些成果,以满足工业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推动义安省林业部门更有效地进行结构调整。
![]() |
Thanh Chuong防护林管理委员会的林业树种生产。图片来源:V.Đ |
相关新闻 |
---|
全省现有森林及林业用地面积逾100万公顷,结构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生产林等三大林型,森林覆盖率达54.6%。其中,人工林面积逾16万公顷。得益于良种改良,人工林生产力和总产量较以往大幅提升。目前,造纸原料林平均单产达100立方米/公顷,年均收益达7000万越南盾/公顷/生产周期。人工造林不仅绿化了荒山,保护了环境,还形成了近10万公顷的集中造纸原料区,平均每年可开采加工原木40—45万立方米、松脂2000—2500吨、竹子4000吨,形成出口产品,创汇8900多万美元,为数十万林区职工和居民创造了就业和收入。
然而,在响应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方面,全国林业部门特别是义安省林业部门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各类森林在林业总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尚不明确;规划缺乏导向性目标,没有解决好发展链条及其内在价值;森林的潜在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森林价值在经济中的比重较低;森林砍伐和焚烧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虽然林业工人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特殊用途林(17.2万公顷)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但实际上,这一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诸如Pu Mat、Pu Hoat、Pu Huong国家公园等特殊用途林被视为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的“金矿”,其中包括许多尚未被列入世界红皮书、正被“搁置”的物种。与此同时,缺乏有效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森林优势来发展独特的旅游和服务业、与社区共享利益的解决方案。
到2020年,义安省力争稳定森林面积约117万公顷,其中生产林60.549万公顷,防护林39.205万公顷,特种用途林17.246万公顷;每年保护林面积达到88-95万公顷,保护林7.5-8.5万公顷,养护林2-3万公顷;年采伐木材70-90万立方米,其中40%为用于深加工的大材林,林产品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年。 |
防护林面积较大(36.2万公顷),但林产品和非林产品等森林价值的开发利用并不现实;“以林养林,以林养人”的理念未能吸引非政府组织的投资,拉近人与森林的距离,促进消除饥饿和减少贫困。特别是在一些防护林区,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森林火灾、林产品开采和刀耕火种仍然频发且严重。仅在2014年,一些地区就发生了数十起防护林火灾,数百公顷4至5年树龄的松树被烧毁。
至于生产林,尽管评估显示发展势头强劲,但人工林面积主要为造纸原料林,缺乏成片的用材林,生产和贸易方式流动,主要以原料销售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的原料林区,未与加工环节形成商品生产链,产品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低。目前,在超过16万公顷的人工林中,60%为相思树原料林,用于加工出口原片。
此外,尽管林业组织体系已重组,转型为14个森林经营委员会和5个一人有限责任林业公司,但尚未成为投入产出服务的“接生婆”,未能紧密衔接林业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一些林业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生产经营能力薄弱,举步维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经营委员会的运作方式偏重行政化,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所有活动都依赖于国家财政支持。
同时,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不同步,未能形成促进林业发展的杠杆,尤其缺乏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特别是用于建设林业运输道路的预算投入不足,每年仅有40-50亿越南盾,导致许多有林区没有道路,林产品开采和运输困难、成本高、效益低。支持机制不同步,一些项目如30a项目支持力度小、支持内容分散;消除饥饿和扶贫项目重复设置,缺乏吸引力,无法激励贫困人口克服困难、奋起坚持发展林业。
技术进步在非品种生产中的应用不显著。大多数森林和林地已分户经营,但仍然分散、规模小、产量低,林木质量达不到大规模、集中生产重组的要求。人工林单位面积收益低,许多地方仅为700万至800万越南盾/公顷/年,而其他国家已达到3000万至4000万越南盾/公顷/年。
林业加工处于薄弱落后阶段。除了南甘工业园区的纸片生产线和中密度纤维板(MDF)木材加工厂外,该地区没有大型深加工设施……基于这些薄弱环节,要实现义安省林业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调整和创新林业部门的增长模式。因此,有必要重新安排和重组,改变资源结构、要素和其他资源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林业产业的效率。
根据政府总理2013年6月10日第899/QD-TTg号关于批准农业部门重组项目的决定和2013年7月8日第1565/QD-BNN-TCLN号决定,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林业部门重组的目标和任务是:重点推进林业社会化,吸引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和人民参与,提高林业附加值,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为消除饥饿、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防安全作出贡献。林业部门重组必须与其他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创造生产竞争力和效率,鼓励发展以国内原材料为基础的林产品加工业。
![]() |
检查溪屯(Thanh Chuong)人工林的质量。摄影:V. D |
对于特种用途林,要确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的森林保护战略,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提前规划生态旅游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产品市场化,做好自然保护工作,促进保护区内人民利益共享,改善民生。
对于防护林,要提高保障环境保护、灌溉大坝、水力发电、创造稳定环境、确保西部义安省国防安全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发展规模化畜牧养殖、特色树种、手工艺村、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有关的环境保护作用。
在生产性林区建设的同时,应建立与深加工相结合的原料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和经济部门在投资发展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投资者投资林产品加工业和高产林种植。为农户创造机会,使其在原料生产环节横向对接,并在林产品消费和加工环节与企业纵向对接。
结构调整进程需要创新绿色增长模式。绿色增长模式以开发和最大化森林效益为基础,旨在创造最高收益,稳定内生林,保障社会保障,可持续管理特种用途林区和防护林区,有效利用林地。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2020年长期规划和2030年远景规划中,重点审查和区分三类稳定林区,将规划与各类林区目标相结合,特别是具有增值链的生产林区;重点发展大型用材林和优势特色林区,并同步发展深加工,尽快生产出市场所需的高质量、高价值产品。
阮进林
农业和农村发展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