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食物——常见药物
中医认为,紫苏味辛、温,入肺、肝经,有散寒解表、宣麻、定惊、止血等功效。
吃蟹粉、螺蛳粉……如果不吃越南香油,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越南香油性温,味辛辣,可以中和蜗牛或螃蟹的寒凉难消化的味道……
此外,紫苏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药用价值。在许多农村地区,妇女们还会用紫苏、积雪草、藜草、柠檬草和酸橙叶煮水洗头。它可以去除头皮屑,使头发柔顺清香。
紫苏药
中医认为,紫苏味辛温,入肺、肝经。具有散寒解表、通麻疹、止惊、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痛、鼻出血(便血)和便血。用法用量:6-12克,可煮食、浸泡或煎服。
冷处理:牛至花、紫苏、罗勒、艾蒿和广藿香。取等量的药材,煎煮数次,合并煎剂,浓缩成玉米粒大小的药丸。感冒时,服用7-8粒。用竹叶水送服。儿童每次服用2-4粒即可。
以上丸剂可用于治疗痢疾(用毛杏煎剂入药)。
流感治疗:越南香蜂草、竹叶、小白菊、薄荷、紫苏、生地各20克;菊花、地百合各5克;干燥,研末,过筛。每日饮用2-3次,每次4-6克。
![]() |
治感冒、怕冷、全身酸痛、无汗:紫苏12克,防风12克,紫苏叶12克。煮沸后趁热饮用。
治疗发烧、头痛、身体疼痛:全紫苏(取距尖端不超过40cm的枝叶)12g,葛根24g,煎汤饮用。
治疗流感、发烧、身体疼痛:紫苏12克,紫苏叶8克,甘草8克,柴胡或菊花8克,金银花6克,白术4克,生姜3片。用4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一次。取50克鲜紫苏叶捣碎,与10克生姜混合,用干净的布包好,沿脊柱方向按压。按压正确,可立即缓解疼痛,身体出汗,退烧。
感冒引起的颈肩神经痛的治疗:虎杖16克,威灵仙20克,艾蒿20克,炮制何首乌16克,细辛6克,肉桂10克,生姜10克。煎水冲服,每日1剂。
治疗咯血、鼻血、血尿:将剩余的罗勒烧熟并研磨。每日2-3次,每次8克,用水送服。
皮疹的治疗:紫苏、桑叶各6g;薄荷叶、金银花、鱼腥草各4g;煎汤饮用。
治风热感冒、麻疹、风湿病等。紫苏8克,金银花16克,连翘16克,青蒿20克,靛蓝20克,薄荷4克。水煎饮。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冰糖16克,炙苍耳16克,黄芩16克,蒲公英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桔梗12克,紫苏16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尿的治疗:紫苏、豆蔻各等量,干燥研末,每次9克,糯米水送服,每日3次。
产后出血的治疗:炙紫苏花16克,炙钩藤16克,炙旱莲草20克,熟地黄20克,炙姜8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出血、流鼻血:黑焙紫苏15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2-3次饮用。
预防痱子、皮疹、痤疮:新鲜整罗勒,每天煮水饮用和沐浴。
血热引起的皮肤瘙痒的治疗:虎杖16克,金银花12克,积雪草20克,金露梅叶20克,栀子10克,煎服,每日1剂。
治风热荨麻疹(遍及全身,偶有瘙痒,皮肤发热,小便赤赤,便秘):虎杖16克,金银花20克,决明子16克,苍耳子12克,黄柏16克,栀子12克,柴胡10克,远志8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宏观营养学
除了以汤剂形式使用外,紫苏还可以用作非常有效的药菜。
紫苏粥:紫苏(带茎叶)1把,薄荷半量,碎豆80克,糙米100克。煮沸取水,弃渣,将水与米、豆同煮成粥,粥熟时加少许醋、盐,饥时食用。用于老年人手脚麻木或偏瘫后遗症。
紫苏防风粥:紫苏10克,防风12克,薄荷6克,豆豉8克。煮沸去渣,取米80克煮粥。粥熟后,加药水、白糖适量,煮匀。用于外感感冒,畏风头痛。
除了紫苏(茎、叶)外,韩方还使用紫苏花,其学名是紫苏智慧。紫苏花是簇生的紫苏花(已开的花,花色仍为绿色),顶端有1-2片叶子。紫苏花呈偏侧花形(花朵全部向一侧生长),长6-10厘米,直径0.5-0.6厘米,花冠大多脱落,仅残留绿色或淡紫色的萼片,内含深褐色种子。紫苏质地轻薄易碎,略带涩味,性味辛凉,芳香。以淡紫色、茎细、花大、花多的品种为佳。
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紫苏的性质和功效具体表现如下:
紫苏:具有清热散瘀、解毒消炎的功效。
黑烤金焦荠(将生药材用小火烤至黑色,但不要烤焦)具有止血功效。可单独服用,每日12克,可煎汤或散剂服用。
治感冒头痛流鼻涕:生紫苏、当归各等量,晒干研末,每日两次,每次4-8克,热茶送服,以利发汗。
治感冒、流感、发烧、头痛、咽喉痛:金紫苏叶炒熟,研成细粉,每日两次,每次6-8克
治感冒、流感、发烧、头痛、咽喉痛:紫苏、天竺葵各20克,煮水喝,然后躺下休息,捂汗,即见好转。
预防麻疹:鲜紫苏、柚皮、威灵仙各20克,置于烧红的炭上,熏蒸全身15分钟。
治出血、月经过多:焦紫苏、焦莲子、艾蒿、炙旱莲、露水芹各12克,积雪草20克,煎服,每日1剂。
治便血:紫苏叶、崖柏叶各15~20克,煎水日服,连服3~5天。
治月经过多:黑炙紫苏12克,烟灰8克,炙至烟尽,调匀,代茶饮,每日1次。
据《健康与生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