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楚的模范天主教徒

December 3, 2014 09:23

(Baonghean)——雄原县雄忠乡教友黄义龙一家白手起家,充满活力,敢想敢做,将裴珠村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繁荣的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1亿越南盾;他们大胆投资民用木工,为数十名工人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他们不仅自己致富,养育了听话好学的孩子,也为裴珠村的人们树立了榜样。他不愧为“过好生活,过好宗教”运动的典型……

21岁时,龙某与20岁的阮氏碧结婚。当时,他和妻子一无所有。婚后,他们决定,要想摆脱贫困,就必须少生孩子,大胆经商。当时,裴珠村还是一片低洼地带,常年被水淹没,无人问津。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他和妻子“鼓起勇气”向公社写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划拨土地,成为这片被水淹没地区的第一批居民。20年过去了,这片昔日的土地如今已发展成一个拥挤的住宅区。但对他和妻子来说,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菜园都浸透着当年辛勤汗水和泪水,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Anh Hoàng Nghĩa Long (ngoài cùng bên phải) cùng những người thợ trong xưởng mộc của mình.
黄义龙先生(最右边)与木工车间的工人们在一起。

他说:当时,整片土地都被水淹没,夫妻俩费尽心机改良稻田,结果前三季都因水灾歉收。他知道原因,却苦于无从下手。一次,他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人们种植水稻经验的文章,便和妻子商量,如何改良坝岸,修建排水沟。第一茬水稻就获得了丰收,这促使夫妻俩决定投资发展畜牧业。起初,因为坝岸宽阔,他们养鸭,后来又养鸡、养猪,最多时,鸭棚里有几百只鸭子,几十头猪。最大胆的尝试是在低洼地带种植柠檬。这个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因为柠檬这种树种只适合丘陵地带、冲积地、平原地带或沿海沙地。柠檬树也不喜欢潮湿的环境,低洼地带的种植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多亏参加技术转移班,并向朋友学习,他努力修建了水坝,并在河岸边种植了更多树木来阻挡积水,所以柠檬树仍然长势良好。

从此,龙先生发展起了家族的传统手艺——木工。他大胆地从政策银行借了5000万越南盾,购买机器,建起了作坊。开作坊的时候,公社里已经有10个木工作坊了,为了吸引顾客,他认为没有什么比产品质量和价格更低更重要。他投资机器,减少了工时,从而为消费者节省了成本。经过5年的经营,他的作坊如今是公社里最大的作坊,拥有充足的现代化机器和众多熟练的工人。从2014年初开始,他的作坊就一直跟不上生产进度,尽管作坊里通常有7-10名工人,但他还是不得不晚上加班。在高峰期,他不得不再雇佣15-20名工人。作坊里的兄弟们非常团结、快乐,他们真心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作坊主力工人黄德泰先生坦言:“现在木工行业非常发达,很难招到木工。然而,龙先生的木工坊总是挤满了工人。我们喜欢在这里工作,因为‘老板爱工人,工人爱老板’,龙先生和他的妻子非常关心同事。公司始终把信誉和质量放在首位,所以我们觉得自己的技能受到尊重。” 尤其在雇佣工人时,龙先生总是优先考虑那些处境困难、孤寡老人。其中就包括黄义仑,他全家都因煤气罐爆炸而残疾。龙先生雇佣仑时,知道仑行动不便,就安排他做一些轻松的活儿。一段时间后,龙先生适应了这份工作,并直接教他做木工活,帮助仑获得了高收入,生活也稳定下来。

此外,龙先生夫妇始终为孩子们创造一切学习条件。正因如此,孩子们个个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异。他们的大女儿黄氏兰今年就读荣市大学三年级。2014年高考中,二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建筑大学。他们家多次被评为模范天主教家庭、经济适用家庭、勤奋好学家庭,在天主教团体和当地居民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最近,他们家还荣幸地参加了2012-2014年全省优秀农民和商人代表大会。

文章和照片:我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