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生产中弧菌的控制
弧菌是养殖虾严重危害的根源。为了控制商品虾的弧菌病,首先必须有健康无病的种虾。因此,在孵化场内控制弧菌感染至关重要。
种子生产的准备
用 100 ppm 氯或 200 ppm 福尔马林清洁并消毒整个工厂、育苗池、工具和设备 2 天,然后在阳光下晒干以杀死真菌。
育成后产卵的亲虾体型良好,完整匀称,虾壳无粗糙或裂纹。触角长度为体长的1.5-2倍,附肢完整。色泽自然,活动正常。TSV、WSSV、YHV、IHHNV、MBV均为阴性。生殖器官完整。雄虾精囊肿胀,呈乳白色。雌虾产卵,处于1-3期。
盐度为26 - 35‰的水,静置1 - 2天后,送入鱼缸进行过滤。使用前,必须用臭氧或氯(浓度为25 - 30 ppm)消毒24小时。用硫代硫酸钠(1:1)中和残留氯。使用氯测试仪检查残留氯含量,送入养殖缸的水残留氯含量应<0.1%。
每批次生产结束后,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工厂系统、水箱、设备和工具必须定期或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水生动物的兽医卫生。
亲虾的照料
亲虾池水深0.5—0.7m,盐度>28‰,温度:28—29℃,pH值7.5—8.5;DO>5mg/l,曝气量24/24。
密度:8 - 10条鱼/平方米。
饵料:50%红血虫+50%鲜鱿鱼,可添加10%牡蛎、维生素、肠道益生菌。鱿鱼用臭氧发生器消毒8-10分钟;红血虫、牡蛎投喂前用5ppm PVP-碘消毒1分钟。投喂量约为体重的10-20%,每日4次。每日监测摄食量,并相应地调整投喂量。傍晚时分,用网捞出虾壳、残渣和剩余食物。每3天定期用浓度为5ppm的KMnO4和碘溶液对母虾进行30分钟的投喂。
换水量:100 - 200%/天,如果有生物过滤器则为 20%/天。
准备育苗池
用浓度为100 ppm的氯对水箱进行至少24小时的消毒。然后用水冲洗掉水箱表面的残留氯,通过棉质滤袋注入消毒后的海水,然后加入浓度为10 ppm的EDTA,曝气24小时,然后将无节幼体放入育苗池。
育苗池环境条件:水深0.8 - 1.0米,盐度28 - 32‰,温度26 - 30℃,pH值8.0 - 8.6,曝气量24/24。
幼虫培育池可为圆形、方形、水泥或复合池,容积为4~10m3。
幼虫的管理和护理
产卵30 - 32小时后,将无节幼体收集到产卵池中,并转移到一个20 - 100升的盆(塑料桶)中,轻轻充气使幼体均匀分布,用5 ppm KMnO4或5 ppm碘浸泡幼体3 - 5分钟。将幼体转移到装有处理过的水的培育池中。如果温差> 10℃且盐度为2‰,则必须对无节幼体进行适应性处理。适应性时间必须符合要求:10℃/30分钟或1 - 2‰/30分钟。
放养密度:100 - 200个无节幼体/升
无节幼体阶段,需要光照和均匀的通气,幼虫会自行滋养卵黄,因此无需投喂。定期观察,当出现幼虫时,即可开始添加更多饲料。
在幼虫期,幼虫持续滤食,因此需要每天投喂4-5次干藻和鲜藻。藻类投喂量从幼虫期末到幼虫期末逐渐增加,在幼虫期末达到最大值。从幼虫期末和幼虫期末开始,可以每天投喂2-3次合成饵料(例如Lansy、Frippak等)。根据水色和幼虫的健康状况,酌情增加或减少投喂量。
在糠虾阶段,需要逐渐减少藻类的用量。此阶段的幼虫捕食行为活跃,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因此,此阶段主要使用卤虫幼虫,并与Lansy、Frippak等人工合成饵料交替使用。此阶段需增加曝气量,避免糠虾幼虫沉底现象,并定期进行虹吸池底,每5-7天换水一次,以确保水质清洁。
糠虾幼体经过第三阶段后,进入后期幼体阶段。糠虾幼体进入后期幼体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水温,通常为4至6天。后期幼体每饲养一天,就相当于一年。后期幼体饲养技巧与糠虾阶段类似。后期幼体有附着在池壁和池底的习性,能够逆流游动,饥饿时有互相吞食的习性。后期幼体虾的食物为卤虫幼体和人工合成饲料。在此阶段,需要定期抽吸池底污物,并每3至4天换水一次。
为控制苗种生产中对虾的弧菌,预防疾病,提高进入后期仔虾的抵抗力,可定期添加益生菌Zp25,拌入虾饲料中,每天3次,添加量为虾饲料的15%。
用碘或KMnO4处理幼虫饲养池中的水,剂量为2 ppm。
当虾苗长至13~15天大时,即可收割,移入育苗池培育成虾苗,或直接放流到虾池中。
据Thuysanvietnam报道